賴彩虹
閱讀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初中生畢業(yè)時應能讀懂相應水平常見題材的讀物,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要達成這個目標,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刻不容緩。韓寶成(2018)認為,“閱讀整本書體現(xiàn)了自然閱讀的狀態(tài),有利于發(fā)展語言、獲取知識、鍛煉思維、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審美能力,也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庇纱丝磥恚緯喿x是幫助學生達成課標要求、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但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們普遍面臨課時緊張、教學步驟不清、教學評價手段單一等問題。而學生普遍只閱讀教材及教輔資料上碎片化、應試化的篇章,閱讀的質和量很難保證。學生由于缺乏閱讀動力和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暫時還沒有形成閱讀整本英文書的習慣。鑒于此,筆者從2012年開始選用《典范英語》 (Good English)系列讀物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整本書閱讀,在教學實踐中探究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
整本書閱讀是相對于短小篇章閱讀的完整書冊閱讀,需要整體規(guī)劃、整體設計。根據(jù)學生語言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的不同,英語整本書閱讀可以是10頁以內、50詞左右的繪本閱讀,也可以是上百頁、長達3萬詞左右的英文文學名著閱讀(張金秀,2019)。本研究提到的整本書閱讀書目指的是《典范英語》系列讀物?!兜浞队⒄Z》是從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原版引進的英語母語學習材料,共十級。其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地道,故事有趣。每冊書30頁左右,一冊書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比較適合初中生閱讀。
韓寶成(2018)提出了“整體外語教育觀”。他認為,“英語整本書閱讀需要系統(tǒng)的指導。教學上要整體輸入、整體互動、整體輸出,既學又問,思辨與表達并舉,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文化素養(yǎng)”。筆者把《典范英語》整本書閱讀納入日常教學中,增加學生接觸優(yōu)美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地道語言,提升核心素養(yǎng)。
為了更好地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筆者以課標為綱,以牛津滬教版教材單元話題為主線,將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課內教學相融合,使其成為初中英語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過減少測驗、刪減機械性練習及碎片化閱讀作業(yè)、整合教材內容等方式,筆者縮減了課內教學課時,每周固定一節(jié)課上整本書閱讀課。除去大型考試、節(jié)假日等,每學期安排14-15節(jié)整本書閱讀課。正常情況下每周一節(jié),每兩周讀完一本書。
筆者利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創(chuàng)建“《典范英語》朗讀打卡圈”。要求學生每天朗讀《典范英語》15分鐘,至少錄音1分鐘在小程序上打卡。學生還可以發(fā)表自己的閱讀體驗、讀書筆記等。同伴之間可以互相評論和點贊,家長也可以加入圈子為孩子點贊。老師每天點評、置頂優(yōu)秀作品。每月總結打卡情況,給優(yōu)秀學生發(fā)放“免作業(yè)券”“閱讀之星”獎章等獎品。有了老師、家長和同伴的積極評價,學生朗讀打卡的積極性比較高,逐漸養(yǎng)成朗讀的習慣,有利于提高閱讀流利度。另外,筆者還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讀故事,激發(fā)背景知識,初步理解故事。
教師通過復述故事、語言賞析、主題探究、讀寫結合等多層次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以《典范英語7》第5冊CaptainComet andthePurplePlanet為例,共安排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前學生打卡朗讀故事一周并完成Reading Response 1。課上主要檢查學生朗讀與初讀故事獲取信息的效果。老師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故事,檢查學生的朗讀效果。對于發(fā)音不到位的地方進行點撥,并讓學生注意故事中說話者的語氣,重讀所要強調的感情等。如“‘SPANNER!’Comet groaned.”應用生氣、不滿的語氣朗讀;“‘NO!STOP!’Comet yelled.”應用緊張而著急的語氣朗讀。接著,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拼讀規(guī)則、一義多詞、詞匯集 (lexical set)、固定短語等方式學習詞匯。如讓學生找出與 “說”有關的詞 (shout,groan,yell,cry,a huge roar,wail,grumble)并體會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會用不同表達來描寫同一動作,表達不同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指導學生用可視化結構圖梳理故事脈絡,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第二課時前學生繼續(xù)朗讀故事,并配以默讀,完成Reading Response 2。課上則側重于深度理解故事與應用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首先,給出圖片和關鍵詞,讓學生從Captain Comet或Spanner的角度講述故事,然后讓學生分析人物Spanner并從文本中找出依據(jù),并就If you were Captain Comet,would you allow Spanner to get on the spacecraft with you?進行討論。接著學生就以下問題小組討論,探討故事中的主題意義:
①If you were a team leader,how would you work with the trouble-maker in your team?
②How did Spanner and Captain Comet react differently to the unexpected danger?
③Whom do you like better?Spanner or Captain Comet?Why?
學生在討論中領悟主人公遇到問題時沉著冷靜并開動腦筋積極解決問題的團隊合作精神。最后假設Captain Comet要來我校做演講,請同學們列出要采訪Captain Comet的問題提綱,課后寫一篇關于Captain Comet的人物采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課后評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評價要突出核心素養(yǎng)在學業(y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著重評價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還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合理性,切實開展好形成性評價。成長檔案袋是展示學生動態(tài)學習過程的重要形式,集中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的努力、取得的進步、獲得的學習成果(作業(yè)、作品)和反思報告等。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往往會采取諸如讀者劇場、好書推薦海報、課堂討論、Reading Response、續(xù)寫/改寫/仿寫作品等評價方式檢測學生的閱讀效果。但是由于班額和課時的限制,往往無法評價所有同學的作品,優(yōu)秀作品也缺乏展示的平臺。作品未被重視,學生難免會失望,且喪失了一個從優(yōu)秀作品中學習的機會。因此,筆者主要利用廣州智慧閱讀app等網(wǎng)絡平臺指導學生創(chuàng)建成長閱讀檔案袋,展示閱讀過程中的作品。師生、同伴間互閱互評,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實踐證明,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師生的幫助很大。首先,教師明晰了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的、教學模式及評價手段。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引領者,同時也是一名讀者。教師在與學生共讀的過程中享受閱讀的樂趣,教學相長,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實現(xiàn)了課程開發(fā)與科研能力相互促進的目標。其次,學生閱讀整本書有章可循,充滿信心。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與同伴一起閱讀、分享、討論,豐富了閱讀體驗,提高了閱讀興趣,慢慢地能自主進行整本書閱讀。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漸向自然、流利方向靠近。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筆者也在不斷反思,發(fā)現(xiàn)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共讀以文學故事為主,沒有安排非虛構類文本,因此并不能覆蓋教材的所有話題,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有所欠缺。如何系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也是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