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并不會教給學生很多復雜的科學知識,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能夠對事物和世界保持科學客觀的態(tài)度。而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表達能力,才說明他們真正擁有了科學思維。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也同樣是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文章簡要分析了科學表達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提出了對小學生科學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具體開展途徑,希望能夠為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科學表達;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
一、 引言
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為小學科學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內容開展教學活動。而在這樣的科學探究當中,科學的交流和溝通也是重中之重。但是,部分教師在科學課堂教學當中都更加看重實驗設計以及知識的傳遞,完全忽略了讓學生自由溝通交流的重要性。而且,即便課本當中明確提出了實驗活動過程需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教師也會顧及課堂時長或者課堂紀律等因素而故意忽略。這樣的做法無疑違背了科學課程的教學初衷,科學表達能力同樣應該被教師重視起來。
二、 科學表達的重要性
科學并不是一門閉門造車的學科,無論是研究科學還是學習科學都離不開交流和溝通。而且,學生形成想法、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過程也正是一種科學思維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表達之中同樣能夠鍛煉到科學思維能力。很多學生其實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那就是他們腦海中本來已經(jīng)構想完善的內容往往無法被完整地表達出來,以致別人無法認可和理解他們的想法。其實,這也正說明了科學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如果這些學生能夠掌握科學表達能力的話,那么他們就會將腦海中復雜的構思整理成條理有序的內容,并且通過邏輯將這些內容進行鏈接,然后再按照內容的邏輯順序完整地進行表達。
科學表達對科學課程的重要性還體現(xiàn)在它能夠幫助學生完成思想的交流與碰撞,而靈感的火花往往就來自這樣的思想碰撞。學生這樣交流和辯論的過程會讓他們彼此之間的思維和邏輯產(chǎn)生對撞,這樣的對撞也可以幫助他們完善自己的邏輯,使學生能夠更加周密地思考問題。而且,在進行科學實驗的過程中,這樣的交流往往會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實驗過程存在的問題、解決實驗當中遇到的困難,從而促進實驗的順利進行。當然,如果這樣的思想碰撞發(fā)生在學習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加速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吸收,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了解課堂知識背后蘊藏的科學規(guī)律,從而幫助教師更加高效地完成科學課堂教學工作。
三、 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表達能力的途徑
(一)營造科學表達的課堂氛圍與環(huán)境
1. 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
科學課程雖然學習的是嚴肅的客觀規(guī)律,但是學習的過程卻不應該是嚴肅且呆板的知識灌輸。在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讓他們能夠隨時表達自己的想法?;蛘?,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構建一個平等交流的討論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暢所欲言、互相交流,而教師此時則可以弱化自己的身份,耐心傾聽學生的表達,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去抒發(fā)自己的想法。
2. 尊重學生,充分傾聽
想要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上敢于表達、敢于發(fā)言,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而這樣的尊重具體表現(xiàn)在課堂上給學生舉手表達想法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誕生奇思妙想的第一時間就和教師同學進行分享。在學生完成分享以后,教師就可以給予他們適當?shù)墓膭詈驮u價,引導他們完善自己的想法,或者幫助他們糾正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敢于表達、樂于表達,甚至是善于表達。
(二)掌握科學表達的語言
1. 培養(yǎng)科學表達的口頭語言習慣
科學語言表達方式與日??陬^語言表達不同,其對準確程度以及邏輯嚴密程度的要求更高。而想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表達能力,教師首先自己就要在授課過程中做到語言精練、表達準確、用詞謹慎。其次,教師要向學生慢慢灌輸準確表達的意義,讓學生了解教師所用的精準量詞的概念,幫助學生掌握科學表達的詞匯與方法。最后,當學生熟悉了教師的表達方式以后,教師就要對學生做出同樣的要求,讓學生依循教師的表達方式來回答問題或者交流討論。
2. 提升科學表達的書面能力
科學表達最為嚴苛的其實是書面表達能力,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記錄與匯報都必須做到用詞精準、語言凝練等要求。而這樣的科學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教師有必要在帶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就讓學生掌握這種嚴謹?shù)臅姹磉_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參與課堂實驗活動過程中,嘗試記錄實驗過程以及實驗結果,經(jīng)過小組共同討論之后向教師上交實驗報告。教師收集到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以后,可以對這些報告做出批注,指出其中錯誤,然后在課堂上進行統(tǒng)一講解,從而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科學書面表達能力。
(三)借助活動增進學生科學表達的能力
1. 科學競賽
趣味的游戲活動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chǎn)生探究愿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一次“科學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生作為選手來參與此次競賽。參與學生需要自由結成五人小組,然后抽簽決定對戰(zhàn)順序以及對戰(zhàn)小組。抽到同一序號的兩個小組需要在序號對應的輪次共同參與科學知識搶答比拼,題目由教師提前擬定,學生答對不同難度的題目會為小組獲得不同的分數(shù)。而學生在回答教師問題時也必須要做到用詞規(guī)范、語言準確,如果學生的語言表達有誤,即使答對也無法獲得分數(shù)。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表達的語言習慣,教師可以減少競賽當中的選擇題占比,并且增加簡答題以及實驗描述題的比重,從而讓學生有機會鍛煉科學表達能力。
2. 科學主題交流活動
只有積極交流才能互相取長補短,才能實現(xiàn)個人學識的增長和進步。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上開展科學主題交流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當前的年齡,以及學識來為學生選定合適的主題,確保學生在這次交流活動當中有內容可講,并且可以聽懂其他人所說的科學知識。而在活動開始之初,教師則要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幫助學生介紹此次活動的主題以及相關知識背景,并且給學生介紹此次交流活動的規(guī)則以及交流方式。具體交流方式可以采用小組共同討論,也可以采用依次上臺演講等方式,甚至可以二者結合起來,先由小組擬定發(fā)言內容,最終由小組代表來發(fā)表演講。這樣,學生自己在擬定措辭的同時就會逐漸形成科學表達的語言習慣。
3. 科學實驗活動
很多人認為,實驗就是研究者沉默地按照流程分工合作,最終按照實驗結果來加以記錄的過程。其實真正的實驗并非如此,一些語言交流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研究者不僅需要溝通實驗過程的數(shù)據(jù),更要討論實驗結果所證明的理論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得出實驗結論。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采用開展實驗活動的方式來進行。只不過與以往的科學實驗不同,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表達能力為核心訴求的實驗要更加注重實驗的交流溝通環(huán)節(jié),以及實驗匯報環(huán)節(jié),并且對學生在交流匯報過程中的遣詞造句要有更加嚴謹?shù)囊?。這樣,學生在參與實驗活動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嚴謹用詞,從而確保意思傳達準確,而這樣的表達也更有利于實驗順利完成,可謂一舉多得。
(四)豐富科學表達的形式與對象
1. 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結合,文字表達與圖片、表格等結合
以科學實驗為例,在科學實驗當中,科學表達的過程往往是先經(jīng)過研究者的口頭討論,然后再由記錄員撰寫成書面文稿以做記錄。所以,教師也可以教給學生這樣成體系的科學表達方式。教師可以在總結實驗活動的結論時,先用口頭表達來講述實驗過程以及實驗背景,然后再用投影展示實驗過程的結果圖片以及數(shù)據(jù)表格,最后再將結論文檔展示給學生觀看。這樣,學生就能直觀看到實驗記錄的全過程,并且了解科學表達所需的各種要素,甚至掌握科學表達的完整方法。
2. 以小學生為核心,表達對象不設限
小學階段,科學教師即使想要教給學生科學表達的方法,也要建立在小學生的認知基礎上進行。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表達能力時也要從學生當前的能力基礎出發(fā),構建出適合學生使用的科學表達體系。而學生進行科學表達鍛煉時,表達的對象也可以不局限于教師和同學,甚至可以將自己代入到科學研究人員的身份去完成科學表達練習。這樣不設限的表達練習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科學表達的內容與形式,并且加快學生掌握科學表達能力的速度。
(五)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愿望,增進學生科學表達的動力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科學表達并不能憑空而論,其必須要建立在某種情境或者某些內容上面。所以,在鍛煉學生科學表達能力時,教師首先就要給學生提供這樣的表達情境,或者給學生布置各種各樣的難題和任務,讓學生去進行解決,這樣學生在表達時才能有物可言。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設想成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工作者,然后讓他們面對其他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學生在這樣的知識普及過程中會將自己掌握的這部分知識進行回顧,這樣學生也能加強對這些知識的記憶,甚至是產(chǎn)生更加深入的思考。當然,在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科學表達練習過程中,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升。
2. 激勵性評價
自主學習永遠是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則是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善用激勵評價可以讓學生的科學課程自信得到加強,讓學生對科學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探索愿望,并且讓學生更加堅定科學口頭語言習慣。而這樣的激勵性評價最重要的就是及時且適當,教師不僅要及時對學生的表達做出肯定,也要注意鼓勵的程度不能過輕或者過重。如果教師給予的鼓勵過輕,學生的付出就得不到足夠的認可,此時學生就容易懷疑這樣的表達是否值得延續(xù);如果教師給予的鼓勵過重,那么學生則可能因此而產(chǎn)生驕傲自滿的心態(tài),從而松懈了科學表達練習。
四、 結語
學習科學其實就是學習世界的客觀規(guī)律,而這些客觀規(guī)律則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看待世界,形成科學思維。而掌握科學表達能力同樣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式,將腦海中紛繁復雜的想法匯總成準確恰當?shù)恼Z言也是一種科學思維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表達能力,就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表達空間、尊重他們的自主意愿,給他們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去讓他們進行自由發(fā)揮,并且在學生完成表達之后給予適當?shù)墓膭钚栽u價。這樣,學生才能逐步養(yǎng)成正確的科學語言表達習慣,并且將這樣的習慣堅持下去,直到他們真正掌握科學思維方式,并且將這種方式應用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呂睿.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表達的能力[J].新課程導學,2020(7):50-51.
[2]蘆武林.注重科學訓練,有效提高小學生口頭表達能力[J].新課程(上),2015(8):185.
[3]劉玲,郭海彬.小學低年級學生科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探析[J].讀寫算,2019(36):202.
[4]蔡淑玲.課堂教學中深化小學生科學表達能力的策略[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1,38(4):66-68.
[5]王巧玲.學會提問 善于表達: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自主實驗能力探究[J].科普童話,2019(40):35.
作者簡介:
閆文倩,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區(qū)漆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