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欽 黃釗 馮麗娟 陳立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消化腫瘤科,武漢 430030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大部分胃癌患者發(fā)現(xiàn)時已屬于中晚期,預后較差,其發(fā)生及發(fā)展較復雜〔1〕。劉雯雯等〔2〕認為,環(huán)境、遺傳是胃癌發(fā)生的危險因素,環(huán)境中有致癌因子會導制胃黏膜出現(xiàn)炎癥反應,進而進展為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最終導致癌變。手術及化療是治療胃癌常用措施,但胃癌患者康復漫長,出院居家患者缺少專業(yè)的護理干預,自身管理能力較差,導致康復效果不理想〔3〕。上門護理模式是護理人員主動到患者家中對患者進行幫助指導,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用藥、鍛煉等。微信APP 是一個移動軟件,現(xiàn)已應用于護理領域中。本研究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微信APP上門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醫(yī)療護理服務,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同濟醫(yī)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納入標準:①知情同意;②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③本市有固定住所;④有微信APP者;⑤病理確診者。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者;②精神病者;③合并嚴重性基礎疾病者;④終末期者;⑤認知功能障礙者;⑥聾啞、失明者;⑦失聯(lián)者。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5~64歲,平均(45.98±1.29)歲;治療方式:手術19例,化療17例,用藥24例。觀察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35~65歲,平均(45.91±1.28)歲;治療方式:手術18例,化療18例,用藥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颊咦≡浩陂g健康宣教、指導用藥及飲食等,出院后電話隨訪6個月。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接受微信APP上門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患者出院前2 d護理人員指導填寫患者基本信息表,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內(nèi)容、意義、作用、時間等。建立微信平臺,由護士長成立“關愛健康大家庭”將患者納入大家庭中,指導患者更改群名字“姓名+手術/化療/藥物”,告知患者微信群的作用。在微信平臺上設置兩個大功能板塊,包括知識庫及交流板塊。知識庫專門用于推送關于胃癌、手術、化療、藥物、護理等相關知識,交流板塊則是用來日常交流。②設置值班人員,定時維護微信平臺,護理人員查詢患者相關病情資料定時上門護理,上門前在微信中提前通知患者,告知患者上門服務時間。詢問患者需求,提前做好充分準備。上門護理時重視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患者有負面心理如焦慮、悲觀、抑郁等,要及時疏導,指導患者選擇合理方法釋放負性心理。詢問患者在家期間出現(xiàn)的問題,指導患者家庭護理方法,督促患者遵醫(yī)用藥,預防并發(fā)癥。將本次護理患者基本情況、護理方法上傳至微信APP的信息庫中(僅護理人員可見),下次上門服務護理人員先查看上次護理情況,以便制定更加合理、個體化的護理方案。③定時向患者推送適合患者的健康知識,及時在群中解答患者疑惑,如果有患者在群中表現(xiàn)出異常,值班人員立即通知護士長,制定具體的處理方案。見圖1。
圖1 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流程
①自我管理能力:護理前后采用臺灣地區(qū)學者漢化的自我護理管理評價表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選項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巧,得分0~172分;分數(shù)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自我效能:護理前后采用蘇寧等〔4〕編訂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遵醫(yī)行為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自我效能越好。③負性情緒:護理前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心理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負性情緒越嚴重。④生活質量:護理前后采用國際通用的簡易生活質量評價量表(QLQ-C30)對兩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進行評價;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巧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遵醫(yī)行為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HAMA及HAMD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續(xù)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浸潤性生長及遠處轉移是胃癌特征,其過程尚有許多不明確的地方〔5-7〕。手術、化療、藥物治療原理是抑制胃癌細胞生長,預防遠處淋巴結轉移及血行轉移〔8-10〕。大部分胃癌患者在醫(yī)院接受一個周期治療后需回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再入院進行下一周期治療〔11〕。上門護理是一種較新的護理服務措施,主要指護理人員在固定時間內(nèi)上門對患者進行護理,指導患者居家的生活方式、飲食、服藥、相關癥狀進行護理及指導,糾正錯誤〔12-13〕。這種護理服務方法即將醫(yī)院護理延伸至患者家庭,提高護理與治療依從性及有效性,進一步提高患者滿意度。微信APP是騰訊公司研發(fā)一種社交軟件,現(xiàn)已廣泛用于各行各業(yè)。微信APP依托其自身實時信息反饋〔14〕、視頻通訊、圖片處理、公共賬號、信息儲存等功能,向用戶傳遞實時信息咨詢。微信APP與上門護理服務相結合在實行過程中可借鑒的研究案例較少,研究小組成員“摸著石頭過河”,以致研究內(nèi)容不全,這是本研究的缺陷。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巧得分較高,這與韓文卉等〔15〕研究結果一致。提示本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較好,表明在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模式下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患者對胃癌健康知識認知度更高,自我概念更清晰,自我責任感更強,自我護理技巧更優(yōu)。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為、服藥、遵醫(yī)行為得分較高,表明本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較好,提示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可提高胃癌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軀體及情緒功能。觀察組患者HAMA及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本組患者焦慮、抑郁心理較輕,心理健康改善,證實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能顯著改善胃癌患者負性心理,減少焦慮抑郁情況,有利于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健康心理。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得分較高,證實本組患者生活質量較好,繼而表明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可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及改善其生理及心理行為,有利于康復。
綜上所述,微信APP上門護理服務是提高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質量及改善負性心理的有效方法,亦是日常院外護理有效途徑,值得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