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霞 嚴銀英 陽紅娟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510150
結直腸癌是我國高發(fā)的惡性腫瘤,以直腸癌多見,占50%~60%,其中,低位直腸癌約占直腸癌的65%~75%,主要手術治療方式是腹會陰直腸癌跟根治術(Miles術),在腹壁上形成永久性的腸造口〔1-2〕。腸造口又稱人工肛門,有時候也為預防性造口。腸造口灌腸是從造口處灌入適當液體,以起到清潔腸道、保持大便通暢、緩解梗阻的一種治療方式。 結腸造口灌洗可促進結腸造口患者規(guī)律性排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腸造口無括約肌,排氣排便無法控制,因此在實施清潔灌腸時,易出現(xiàn)一邊灌腸一邊外溢甚至外噴、外射的現(xiàn)象,不僅引起床單位及患者衣物的污染,還會累及護理人員,給患者及護理人員均造成心理負擔,且無法獲得理想的灌腸效果,影響護患雙方對灌腸的滿意度〔4-6〕。傳統(tǒng)甘油灌腸法使用110 ml甘油灌腸劑進行,其注入管管端較硬,在插入腸造口的過程中,容易損傷腸道,造成黏膜損傷、出血,甚至腸穿孔等并發(fā)癥。目前有各種文獻顯示奶嘴應用在結腸造口灌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奶嘴雖可有效防止灌腸液噴濺和外射,但未能有效阻止灌腸液的外溢,尤其在保留灌腸液方面的效果欠佳。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設計了一款避免在灌腸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大便或灌腸液噴濺外射外溢現(xiàn)象、且能保護腸造口黏膜并提高結腸造口灌腸效果的結腸造口灌腸裝置。
制作方法:由腸黏膜保護套和防噴施壓器組成。腸黏膜保護套為Y型硅膠寬口徑嬰兒奶嘴〔7-8〕,前端為小端,用剪刀剪出10 mm長的“十”字形開口;后端為大端,敞開設置,外圍設有一圓環(huán),見圖1。防噴施壓器選用球體直徑為50 mm的橡膠材質吸液球,將前部的細端剪除,高度為6 cm,直徑為6.8~7.2 mm,打磨光滑,從而可緊貼腸黏膜保護套的內壁,為伸入腸黏膜保護套的頸部;在吸液球后端的中心開直徑為8 mm的圓形孔;中部和后部為擠壓用的球體;前部和中部之間平滑過渡,內部空心,見圖2。防噴施壓器從腸黏膜保護套的后端伸入并頂緊在腸黏膜保護套的內壁上,通過手擠施壓,見圖3。
注:①為腸黏膜保護套;③為腸黏膜保護套前端的開口
注:②為防噴施壓器;④為防噴施壓器前端的開口;⑤為防噴施壓器后端的開口
圖3 結腸造口灌腸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應用方法:患者取左側臥位,將兩件式底板粘貼固定,套上造口袋,保持造口袋開口與患者身體垂直朝下,在造口袋開口處放置好便盆;使用醫(yī)用潤保潤滑腸黏膜保護套前端,通過造口袋開口插入造口,使腸黏膜保護套隔著造口袋與腸造口完全貼合;潤滑甘油灌腸劑注入管,使管腔全部插入防噴施壓器,再次潤滑外露管腔,將組合裝置與腸黏膜保護套貼合,使得灌腸劑管端通過腸黏膜保護套尖端開口進入腸造口,進入長度達2~3 cm;固定裝置,保持該裝置與造口完全貼合(可由家屬或患者協(xié)助固定,通過按住防噴施壓器的中后部達到固定的目的),擠入灌腸液,將灌腸液全部擠入腸腔內后,拔出灌腸劑,全過程保持腸黏膜保護套與腸造口及防噴施壓器的完全吻合,拔出灌腸劑后用紗布堵住防噴施壓器后端開口處,緩慢按扁球體,使得球體內的灌腸液全部進入腸道內,根據(jù)灌腸類型及灌腸目的持續(xù)按壓球體5~10 min;按壓結束后,捏起造口袋開口處,使大便順利從腸造口內流出來;灌腸操作結束后,使用透明敷料粘貼改良版造口袋的方孔,避免灌腸液從方孔漏出,同時改良版造口袋可重復利用。
本裝置的優(yōu)點:防噴施壓設計:本裝置巧用吸液球改造成防噴施壓器。該裝置能在灌腸結束后,繼續(xù)保留于腸造口內,拔出灌腸劑的同時按住并慢慢擠壓吸液球的頂端開孔,直至吸液球的球體被按扁,利用封閉球體氣體的壓強,將灌腸液注入腸腔進行結腸灌洗〔9〕。該過程彌補了奶嘴無法防溢出的缺陷,能在灌腸劑拔出的同時起到液體緩存作用,并可在灌腸結束后繼續(xù)對腸造口施壓,使灌腸液最大限度地保留于腸造口內;雙重防噴屏障:嬰兒奶嘴作為一重防噴屏障,改造后的吸液球作為第二重防噴屏障,雙重屏障能確保避免灌腸液及大便的噴濺;多重功效:本裝置具備節(jié)能環(huán)保、保護腸黏膜雙重防噴、可持續(xù)施壓的多重功效;經(jīng)臨床實踐能有效避免在為腸造口患者灌腸的過程中出現(xiàn)大便或灌腸液噴濺外射的現(xiàn)象,確保灌腸液在腸腔內停留的時間,可以根據(jù)治療需要有效地保留灌腸液,能有效提高灌腸效果,降低腸造口灌腸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輕腸造口患者灌腸過程中的不適感,提高護理操作的安全性,同時也避免床單的污染,降低護理工作量的同時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顯著提高腸造口患者及護理人員對造口灌腸操作的滿意度;腸黏膜保護套為柔軟硅膠材質,可以保護腸黏膜,避免灌腸劑注入管造成黏膜損傷、出血,甚至腸穿孔等并發(fā)癥。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