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招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腸道準備實際上就對腸道進行清潔,從而可以滿足檢查及手術中的種種需要,最終為完成腸道檢查和手術提供一定保障。對于結腸鏡來說,它是篩查大腸癌最有效也是當前最流行的一種檢查方式,通過腸鏡檢查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大腸癌的死亡率以及發(fā)病率等,而且腸道準備的質量決定著結腸鏡的檢查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重視腸道準備工作的質量。本篇文章對改良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EG)服藥方法在腸道準備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選取2020年1月于我院進行門診以及住院檢查治療的患者100例,進行隨機分組,分成A與B兩大組,且每一組患者總數(shù)相同,在A組之中男性占比為62%(31例),女性占比為38%(19例),年齡27~83歲。在B組之中男性占比為54%(27例),女性占比為46%(23)例),年齡24~76歲。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符合對比要求[1]。
對于B組患者來說,采用傳統(tǒng)的腸道準備方法,檢查前3天少渣半流飲食,以粥粉面為主,避免進食青菜,檢查前天早上8點將一包PEG(68.56 g)溶于1000 ml的溫開水中,讓患者在一小時內服完,午餐、晚餐可進食半流質食物,檢查前天晚上7點將兩包PEG(137.12 g)溶于2000 ml的溫開水里,讓患者在兩小時內服完,檢查當天早上8點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消化內鏡中心;對A組使用經過改良的服藥方法,檢查前3天與B組一樣少渣半流飲食,檢查前4小時將PEG3包(205.68 g)溶于3000 ml溫開水中,兩小時內服完,在服藥過程中,務必來回走動及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避免坐著或睡著不活動而引起嘔吐,通常情況下在服藥后1小時開始排便,囑患者注意觀察大便性狀,檢查當天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消化內鏡中心。兩組患者均在清醒狀態(tài)下行腸鏡檢查,對比兩組腸道的清潔度、完成腸鏡檢查的時間以及患者的舒適程度。
觀察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檢查期間患者舒適程度、完成腸鏡檢查的時間等。將腸道清潔度分為3級,腸道不存在排泄物殘留及不透明液體,且基本上不存在氣泡,可見度好,記為優(yōu);腸道內存在少量的糞水或糞渣,氣泡較少,記為良;腸道內存在很多糞便及氣泡,無法看清楚結腸粘膜,記為差。腸道清潔合格率為優(yōu)率+良率[2]。
A組腸道清潔程度記為優(yōu)的有36例,占比72%,良12例,占比24%,差2例,占比4%,腸道清潔合格率96%。B組清潔程度記為優(yōu)的17有例,占比34%,良26例,占比52%,差7例,占比14%,腸道清潔合格率86%。A組腸道清潔合格率明顯高于B組,P<0.05。
即患者在腸鏡檢查過程中有無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問題,詳情見下表。
A組完成腸鏡檢查平均時間為16±3分鐘,B組完成腸鏡檢查平均時間為23±4分鐘,A組明顯快于B組,P<0.05。
表1 兩組舒適度對比(n)
在近幾年的臨床研究之中,發(fā)現(xiàn)倘若腸道準備較為充足時,患者腺瘤的漏診率要顯著優(yōu)于低質量的腸道準備,由此也可以看出想要精確的做出診斷,腸道準備是必不可少也是無法代替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就現(xiàn)階段而言,仍舊存在著諸多不足,因此出現(xiàn)了漏診以及檢查不成功等現(xiàn)象,進一步增加了患者檢查的費用[3]。
在臨床層面,使用PEG做腸道準備是當前最常見以及最有效地一個方法,因其含有電解質,在服藥過程中不容易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的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PEG)服藥方法,即分次分時間段服用,這種方法易導致患者腸道準備不充分,從而影響觀察,增加患者痛苦,延長腸鏡檢查時間,此方法引起腸道準備不理想的原因可能與服藥至檢查的間隔時間過長有關。經過不斷研究之后,最終得到了改良后的服藥方法,即在服藥時間及用量上做了改良,不再分次分量,而是在檢查前4小時將PEG3包全量(205.68 g)溶于3000 ml溫開水中,兩小時內服完,此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相較于前者,此類服藥方法效果較為顯著,患者腸道清潔度明顯提高,這可能與服瀉藥后大便排空,小腸分泌物還沒到達大腸就行腸鏡檢查有關。但是仍舊需要進行有效性與耐受性研究[4]。
本篇文章通過患者腸道的清潔度、檢查過程中患者的舒適程度、以及完成腸鏡檢查的時間來作為改良前后效果的對比評定標準。此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有效的腸道準備方法,同時借助系統(tǒng)性觀察的指標來對改良前后服藥方法具有的有效性以及耐受性進行評定,最終的結果顯示經過改良之后的PEG服藥方法不管是在腸道清潔程度,還是在完成腸鏡時間等方面均要優(yōu)于改良之前,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