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要】基于“雙減”政策全面落地的現(xiàn)狀,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就要改變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將以語言文字運用為方向,以層次性和開放性為首要,以教材語言文字為基礎,認真落實識字、寫字訓練和避免與家庭作業(yè)相重復的有效課堂練習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真正做到“講練結合”讓學生及時固化所學知識。
【關鍵詞】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有效課堂練習;設計;原則
從教多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語文老師的課堂都是以教師口頭提問,學生口頭回答、一題不練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存在著一些弊端,例如針對一個問題,教師無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其中一個學生將問題回答對了,教師往往就以點帶面地認為全班學生都領會了這一問題的解題方法等等。
一、設計課堂練習,要以語言文字運用為方向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確定練習的目標和選擇練習的形式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方向。教學任何一篇課文時,教師既要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又要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兩者相比較下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這一目標更為重要。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7課《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為例,我們可以設計如下練習題:
“有的流星體運動的最大速度能達到25萬千米每小時?!?/p>
這句話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請你寫一句話,用上這種說明方法。
這道練習題針對說明文中的“列數(shù)字”這一說明方法進行了概念和運用兩個方面的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會了“列數(shù)字”這一說明方法的好處。
再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年級下冊中第12課《為人民服務》為例設計以下練習題:
仿照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寫法,根據(jù)提示,采用引用名言、古詩或列舉人物事例等方法,對“勤奮學習”這個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學習必須勤奮刻苦。
這道練習讓學生運用從課文中習得的寫作方法圍繞“勤奮學習”這個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在有話可寫的基礎上充分得到了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
二、設計課堂練習,要以教材語言文字為基礎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教師要充分運用好這個“例子”中的語言文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逐漸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從而達到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發(fā)展語言的目的。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第10課《軍神》為例,設計如下練習題:
從下面詞語中選擇兩個,寫一句話。
一針見血從容鎮(zhèn)定一聲不吭肅然起敬
學生在完成這一題時首先要研讀課文、理解詞語,才能將課文中的詞語正確運用到自己的書面表達之中。通過這樣的練習,使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可以逐步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設計課堂練習,要以層次性和開放性為首要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文字訓練,要憑借一篇篇課文來開展。然而,一篇課文中可利用的語言文字訓練要素又是豐富多樣的。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了“雙線組元”的編排方式,一方面按照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另一方面則是按照語文素養(yǎng)作編排依據(jù),例如語文素養(yǎng)所必須具備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由淺及深、由易到難地反映在各個單元的聯(lián)系當中。因此,課堂練習應緊扣學情和單元語文要素有層次性地進行設計。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中第13課《人物描寫一組》為例設計兩道練習題:
1.這篇課文由3個獨立的片段組成,分別描寫了小嘎子、祥子、嚴監(jiān)生三個人物形象,每個片段描寫人物時側重點不盡相同。閱讀課文,關注作者的寫法,并填空。
2.課文中,作者運用動作、外貌等描寫人物的方法,生動地表現(xiàn)出小嘎子的特點,表現(xiàn)出祥子旺盛的,刻畫了嚴監(jiān)生的形象,讀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兩道練習旨在引導學生先了解描寫人物的方法,再從這些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中感悟人物形象。練習設計有“坡度”,讓學生能拾級而上,體現(xiàn)了學生語言習得過程的層次性。
這些練習引導學生先理解“半信半疑”所屬的人物描寫方法,很顯然,這是在驗證前一課的學習所得;接著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半信半疑”的原因,旨在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運用的意義;最后讓學生根據(jù)學習所得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進行寫話訓練。
四、設計課堂練習,要認真落實識字、寫字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毙W階段各個年級都有識字、寫字的教學任務,而有一部分教師還是喜歡先教拼音,再分析字形,然后給每個生字組詞,最后布置抄寫生字等練習。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第17課《松鼠》為例,我們可以設計如下練習題:
看拼音,寫詞語。
1.sōnɡshǔ長著一張línɡlónɡ的
小面孔,很討人喜歡。
2.螞蟻的wō很xiázhǎi。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寫字能力,于是只挑出學生容易記錯、寫錯的生字詞放在語境中讓學生書寫。這樣既能檢查學生的識字以及運用情況,又能進行書寫訓練,三全其美。
五、設計課堂練習,要避免與家庭作業(yè)相重復
課堂練習的目的是將課堂上教師教授的內(nèi)容與練習進行無縫銜接,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而家庭作業(yè)只是為了檢測、鞏固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的是課堂練習與家庭作業(yè)中的練習之間的關系是:課堂練習為主,家庭作業(yè)中的練習為輔。
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練習時也要考慮到家庭作業(yè)中的練習設置,做到課內(nèi)外練習不機械重復,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真正為學生“減負”。
參考文獻:
[1]繆琳.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的微課設計與運用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43.
[2]孟慶娥.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有效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44.
[3]顧嫻.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回歸兒童課堂的探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