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茂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人們的教育教學觀念逐漸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研究的話題。而閱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基本學科素養(yǎng)。立足于文體推進整本書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發(fā)散思維,而且也能使學生依托文體分類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收獲更多的心得。這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發(fā)展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
為提升閱讀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教師依托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拓寬思維,豐富情感,使學生不斷錘煉閱讀技巧,提升審美和鑒賞能力。
一、整本書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緊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之所以強調閱讀,尤其是自主完成的整本書的課外閱讀,是因為一方面,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學生對于閱讀文章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學習,也有利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應用。另一方面,整本書閱讀有助于高中學生豐富自身的文學積累,強化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并且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有利于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整本書閱讀對于高中的語文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二、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大部分語文教師提高了對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認識。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充足的教學準備是教師引導學生有效展開閱讀,完成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前提和關鍵。相關調查表明,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師沒有轉變教學觀念,在閱讀教學前沒有充足準備,在學生閱讀書籍類型上較隨意的現(xiàn)象,影響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順利開展.除此之外,雖然開展整本書閱讀前教師制訂了相關閱讀計劃,但難免會出現(xiàn)閱讀過程中指導不足的現(xiàn)象。加之高中階段學生面臨高考壓力,學習任務艱巨。高中階段學生課堂閱讀時間有限,課余時間師生接觸機會又相對較少,閱讀過程中對精讀和略讀等疑問得不到及時解答,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熱情。
三、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
(一)明晰目標,多角度開展分析
在新高考背景下,基于高考壓力及應試需求,學生閱讀難免會帶有功利性色彩。因此,在針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進行閱讀設計時,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應引導學生進行非功利性轉變,制訂科學明晰的閱讀目標。比如,將《三國演義》作為整本書閱讀的對象,閱讀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古典小說表達方式、書中人物形象介紹、作者表達情感等多個角度展開分析,使學生對古典小說建立初步認識。此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展示書中人物的鮮明形象,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的興趣。進而通過整本書閱讀幫助學生達到單篇閱讀很難完成的人物或事件的深刻認識。
(二)導讀激趣,激發(fā)起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時的思維狀態(tài)如何,取決于他對這項閱讀活動是否感興趣。語文教師在開展思辨性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時,首先應該明確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導讀課,開啟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期待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懸念等,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1]。重視閱讀期待,對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閱讀情緒、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狀態(tài)有著重要的意義。
導讀部分或從書中選取美好的場景﹑鮮明的形象,或講講作者背景和相關書評,或以把書中精彩的內容、情節(jié)用照片、影視片段、音樂展示出來,甚至可以學生合作表演,以激起他們對整本書閱讀產(chǎn)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例如《紅樓夢》的導讀課,可以從《紅樓夢》部分曲詞入手,播放《終身誤》、《枉凝眉》歌曲并顯示歌詞,接著引導學生解析《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讓同學們思考造成這種愛情悲劇的原因是什么?進而了解人物性格,為以后的探究閱讀《紅樓夢》開闊視野,開拓思維。例如《俗世奇人》的導讀課,聚焦“奇人的市井樂子”,分享經(jīng)典片段,通過讓學生說說對人物的第一印象,帶領學生開啟閱讀之旅。還可創(chuàng)造性的讓馮驥才先生“現(xiàn)身”,用作者自己的寫作觀點印證《俗世奇人》文本寫作,四兩撥千斤地讓作者與學生產(chǎn)生對話,為學生搭建閱讀思維結構,設計臺階,模塊化、漸進式推進學生思維。
整本書閱讀前的指導,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對即將開始的閱讀旅程充滿期待,同時為后面推進主題探討做好鋪墊。教師有策略的指導,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學生就能在快樂中順著腳手架往上爬,實現(xiàn)高階思維的提升。
(三)思維導圖,培育出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還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更加豐富的收獲。而高中的語文教師可以借助于整本書閱讀的活動過程,利用思維導圖來起到閱讀習慣引導和培養(yǎng)的作用。
具體來說,首先,教師需要結合整本書的結構以及主題等大方向上的內容來設計思維導圖,并且空出其中的關鍵性部分,由學生在完成略讀任務后進行填空。然后,教師需要按照整本書的每一個章節(jié)重點內容來設計填空、選擇以及連線等不同形式的引導式題目,學生在題目的引導下完成對書本的精讀,并且在每一個閱讀完每一個章節(jié)后自主總結繪制思維導圖。最后,在完成整本書閱讀之后,教師需要組織班級整體的讀書成果分享活動,以個人或者是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思維導圖的展示,并且結合自己的思維導圖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2]。在這個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閱讀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來發(fā)布閱讀任務,并且規(guī)定完成引導題目的時限。
(四)評價反饋,展示閱讀的效果
在閱讀某部作品的過程中,即時評價和反饋尤其重要,既可以起到督促、激勵的作用,也可根據(jù)實際閱讀情況及時調整規(guī)劃。這里的評價反饋,是指先評價,后反饋。即先利用兩級評價量規(guī),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骨干團隊對小組進行評價。隨后召開反饋會,由小組長和骨干團隊通報評價結果,再由教師或班長對優(yōu)秀學生、小組進行表揚。這種階段性的反饋會可以一周一次,也可間周一次。一部作品讀完之后,組織一次專題性評價反饋會,重在總結和交流閱讀的經(jīng)驗。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為導向,合理地布置閱讀任務,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從中汲取知識和經(jīng)驗,更好地體會整本書閱讀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余黨緒.“整本書閱讀”之思辨讀寫策略[J].語文學習,2016(07):12-17.
[2]方建設.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