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官明 陳合森 王振宇
摘要:當前物理實驗教學既要立足于教材的實驗教學要求,組織學生參與物理實驗過程,也要探究物理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優(yōu)化的方式,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組織來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高中物理在探究實驗教學當中,教師需充分注重探究實驗的巧設,并與實驗的內容及教學流程相結合,融入相關的探究內容,并對探究環(huán)節(jié)進行適度增加,從而使傳統的實驗教學過渡至探究實驗的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開展策略
物理作為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以課堂知識的講解來使學生掌握基礎的物理理論,同時也要通過物理實驗操作使學生生動直觀地感受物理知識的特色。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應該積累實戰(zhàn)經驗,把探討式教學不斷融入課堂,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打造高效課堂,加強學生對物理的興趣。為學生之后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運用物理打下基礎,并打造五項全能型人才。
一、探究性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學之中探究性實驗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第一,能夠讓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探究性實驗教學之中,豐富了學生實驗知識學習內容,保證學生面對知識學習時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欲望。學生不再處于單一化的實驗學習體系之下,而是能夠擁有合理的學習認知,感受到物理知識學習的實際價值和相應力量。第二,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教師會從綜合性角度入手,帶領學生積極融入到探究性實驗教學體系之中,這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沖擊力,也會從根本上著手,保證學生物理知識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學生積極融入到動手實踐操作領域之中,也會逐漸優(yōu)化自身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第三,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面對實驗之中存在強烈的欲望,學生能夠帶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十足的信心面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這會從綜合性角度入手,帶領學生認真參與到物理探究性實驗學習之中。
二、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開展策略
1、轉變實驗方式
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組織強調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參與感知,而在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下,教師所組織的物理實驗更多的是以教師的演示性實驗為主,學生不能在每一次的物理實驗過程中都進行動手操作。教師更加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驗證而忽視了學生通過物理實驗獲得理論知識的教學理念,在組織物理實驗時更加強調引導學生在規(guī)范的操作下對某一具體的物理理論知識進行證實。這種被動的驗證過程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
為了利用物理實驗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對物理實驗方式進行轉變時首先要明確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組織目標。在課堂設計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操作,以學生動手操作實驗、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既通過物理實驗使學生掌握物理規(guī)律,也通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不斷思考、不斷探究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在生動形象的實驗過程與教材理論知識相結合的背景下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創(chuàng)設適宜情境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認知需求與關鍵性教學特點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升個人探究能力。學生通過對情境知識的探索,可于無形中強化自己的學習動力,并有利于良好學習素養(yǎng)與觀念的養(yǎng)成。同時,教師應當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并培養(yǎng)他們的抽象性思維,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問題來實現學習思想的逐漸改善,以此體會到物理實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楞次定律”的課堂實驗教學時,教師考慮到“磁場”相關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以及學生認知不夠成熟等問題,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磁場”的相關場景,同時向學生提問:“在何種情況下能夠產生新的磁場?”引導學生就問題展開思考與探究,并借助實驗器材進行探索,使他們知曉感應電流產生的同時也會產生新磁場。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探究問題與實驗操作可增強學習動力,同時可提高知識理解力與掌握力,進而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樹立正確物理學習觀念,形成良好物理認知。
3、鼓勵自主設計
在傳統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材中設置的實驗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很少,實驗方法也較為單一。若教師只是一味地遵循教材所提供的方法來開展實驗,必然會制約學生思考力的發(fā)展,并且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此情況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實驗的設計與探究。
例如,在教學“玻璃的折射率測定”這一實驗時,教材中給出了用標準玻璃磚來測量的實驗方式,這樣雖能得到實驗結果,但特定的實驗器材無疑會對實驗造成制約,同時限制了學生的探究范圍。對此,教師在為學生介紹完實驗原理后,可要求學生巧妙利用手頭的工具與發(fā)揮想象力來進行實驗方案的設計,如將標準玻璃磚換為棱鏡、分光光度計等,這樣不僅可擺脫實驗器材所帶來的不同方面的制約,并且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更為深入地思考玻璃磚形狀和折射率間的關系。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探究變換位置及方向對測量結果所造成的影響與變化,進而很好的發(fā)展學生探究思維,提升其知識理解與掌握能力。
4、課外延伸拓展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聯系物理學科特點與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學習實踐,由此增強其學習動力。此外,教師還可依照學生愛好及學習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組合,提高他們的探究熱情,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而教師于這一過程中也會得到相應的實驗結論,需要做好輸入者的角色,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與相關技能,為學生的實驗探究奠定堅實基礎。并且學生在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可以拓寬其學習視角與學習基礎,并使他們思維意識得以提升。
例如,在進行“形變與彈力”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引入一些關于“形變與彈力”的生活實例要求學生進行討論,如常見的橡皮筋、橡皮泥等,同時也讓學生思考自己身邊存在的形變實例,之后引導他們對彈力、形變的關系進行動手驗證與總結,這樣不僅可調動學生實驗參與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結語
在新課標明確提出,在物理課堂上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行探究,自行實現。而探究性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之中,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要以探究性實驗教學為出發(fā)點,制定出合理化教學舉措,能夠對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構建。從綜合性角度入手,能夠讓學生不斷的整合所學習內容。在跟隨探究性實驗教學步伐之下,保證學生擁有屬于自己合理化的學習空間和模式。最終,帶領學生進步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黃運鋒.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探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7):65.
[2]楊柳.論探究性教學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9(2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