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晟 羅丹霖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導致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其中以結核分枝桿菌侵犯肺部發(fā)生肺結核常見[1]。肺結核按病變程度可分為3個階段:進展期、好轉期、穩(wěn)定期。進展期病灶存在活動性變化,痰菌陽性;好轉期病灶活動性變化改善,痰菌轉陰;穩(wěn)定期病灶無活動性改變,痰菌陰性達半年以上,其中,進展期和好轉期均屬于活動性肺結核[2]。結核分枝桿菌本身不產生毒素,其致病性可能與結核分枝桿菌在組織細胞內大量繁殖從而引發(fā)炎癥反應、機體對菌體成分產生免疫損傷等原因有關[3]。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細胞后,細胞壁上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作為特異性抗原,誘發(fā)以T淋巴細胞介導為主的細胞免疫應答,促使機體產生抗LAM抗體IgG(LAM-IgG)[4]。LAM的免疫原性較強、分泌量較高,使LAM-IgG有成為判斷結核桿菌感染指標的可能[5]。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是利用酶聯(lián)免疫斑點技術檢測由抗原致敏后T淋巴細胞所產生的γ干擾素(IFN-γ),相當于檢測結核效應T淋巴細胞的存在,是在分子水平層面檢測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新方法[6]。腺苷脫氨酶(ADA)大量存在于免疫細胞中,結核分枝桿菌感染促使免疫細胞增殖分化,ADA活性升高,檢測ADA水平也可應用于肺結核的臨床輔助診斷[7]。本研究主要探討LAM-IgG、T-SPOT.TB、ADA對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結核患者94例,其中明確診斷為痰菌陽性的患者51例(痰菌陽性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8.01±13.66)歲;明確診斷為肺結核且經抗結核治療有效、痰液反復涂片為陰性的患者43例(痰菌陰性組),男27例,女16例,年齡19~71歲,平均年齡(49.29±14.42)歲。選取同期于我院行結核菌素試驗(PPD)、1年內與肺結核患者有直接密切接觸且PPD結果為陽性的患者45例(PPD陽性組),其中男24例,女性21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7.84±14.89)歲。選取同期于我院體檢且胸部CT檢查結果正常、PPD結果為陰性的健康者45例(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8.54±13.96)歲。4組受試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方法:分別于清晨抽取各組受試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后檢測LAM-IgG(試劑盒購于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T-SPOT.TB(試劑盒購于英國Oxford Immunotec公司)、ADA(試劑盒購于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根據(jù)試劑盒說明書判斷檢測結果。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例數(shù)+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例數(shù)+假陽性例數(shù))×100%。為進一步確定LAM-IgG、T-SPOT.TB、ADA與痰菌陽性組患者肺部CT檢查中陰影變化的相關性,根據(jù)其肺部CT檢查結果將51例痰菌陽性患者分為結節(jié)組8例、空洞組(胸部CT檢查可見少許厚薄不勻、內壁光滑的空洞)24例及多處空洞組(胸部CT檢查可見多處厚薄不勻或內壁較厚的空洞,部分可見液平)19例。為比較LAM-IgG、T-SPOT.TB、ADA水平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將痰菌陽性組和痰菌陰性組歸為結核組(94例),PPD陽性組和對照組歸為非結核組(90例)。
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LAM-IgG、T-SPOT.TB、ADA對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痰菌陽性組、痰菌陰性組、PPD陽性組及對照組受試者LAM-IgG、T-SPOT.TB、ADA陽性情況比較:痰菌陽性組、痰菌陰性組及對照組同組受試者LAM-IgG、T-SPOT.TB、ADA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PPD陽性組LAM-IgG、T-SPOT.TB、ADA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T-SPOT.TB和ADA陽性率均高于LAM-IgG(P<0.05)。見表1。
表1 痰菌陽性組、痰菌陰性組、PPD陽性組及對照組LAM-IgG、T-SPOT.TB、ADA陽性情況比較[例,(%)]
2.3種方法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比較:LAM-IgG、T-SPOT.TB、ADA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分別為75.53%、82.98%、86.1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SPOT.TB、ADA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特異度分別為74.44%、72.22%,均低于LAM-IgG(85.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結核組和非結核組LAM-IgG、T-SPOT.TB、ADA檢測結果比較(例)
3.痰菌陽性組患者LAM-IgG、T-SPOT.TB、ADA陽性與肺部CT檢查中陰影變化的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痰菌陽性組LAM-IgG、T-SPOT.TB、ADA均與肺部CT檢查中陰影變化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806、0.842、0.715,P值分別為<0.001、<0.001、0.005)。結節(jié)組、空洞組及多處空洞組LAM-IgG、T-SPOT.TB、ADA陽性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結節(jié)組、空洞組及多處空洞組LAM-IgG、T-SPOT.TB、ADA陽性情況比較[例,(%)]
4.LAM-IgG、T-SPOT.TB、ADA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ROC曲線:LAM-IgG、T-SPOT.TB、ADA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ROC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31(95%CI0.716~0.745)、0.746(95%CI0.732~0.761)、0.656(95%CI0.640~0.672),三者聯(lián)合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AUC為0.833(95%CI0.822~0.845)。見圖1。
圖1 LAM-IgG、T-SPOT.TB、ADA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ROC曲線
肺結核一直是全球備受重視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肺結核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新發(fā)患者數(shù)量位列全球第三,嚴重影響國民整體身體素質[8]。目前,針對肺結核的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表現(xiàn)鑒別、影像學檢查、痰涂片檢查等,但均缺乏特異性,尤其對于非典型肺結核,容易漏診、誤診等,不利于及時治療及改善患者預后[9]。因此,尋求敏感度與特異度兼?zhèn)涞目焖僭\斷方法是肺結核臨床防治的重點。免疫學檢查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較高的特點,其中,PPD已成為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基礎檢查之一,但PPD易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出現(xiàn)假陽性結果,所以PPD一般作為參考指標[10]。近年來,針對結核抗體的檢測逐漸在臨床開展,有研究結果顯示出結核抗體檢測的輔助診斷優(yōu)勢[11]。LAM-IgG、T-SPOT.TB檢測的IFN-γ、ADA均是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產生的細胞因子,在肺結核的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對活動性肺結核的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12]。
本研究中,痰菌陽性組、痰菌陰性組及對照組同一組內LAM-IgG、T-SPOT.TB、ADA陽性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PPD陽性組LAM-IgG、T-SPOT.TB、ADA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T-SPOT.TB和ADA陽性率均高于LAM-IgG,原因可能與結核分枝桿菌屬于機會性感染有關。雖然PDD陽性組患者的結核菌素皮試顯示為陽性,但在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結核分枝桿菌未能引起明顯感染,導致LAM未被識別為特異性抗原[13]。在檢驗特征方面,LAM-IgG、T-SPOT.TB、ADA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分別為75.53%、82.98%、86.1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T-SPOT.TB、ADA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特異度分別為74.44%、72.22%,均低于LAM-IgG(85.56%),可能原因為LAM具有菌屬特性,導致LAM-IgG成為結核分枝桿菌的特異性抗原,因此LAM-IgG較IFN-γ、ADA能更有效地反映其感染情況[14]。
機體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免疫系統(tǒng)接受到抗原刺激,淋巴細胞分化增殖,致敏T淋巴細胞分泌大量細胞因子發(fā)揮免疫作用,如LAM-IgG、IFN-γ[15]。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T淋巴細胞需先與感染細胞接觸,使感染細胞崩潰后釋放病原菌,然后LAM-IgG、IFN-γ等細胞因子才能對病原菌造成殺傷[6]。ADA作為參與嘌呤代謝的酶,存在于各種體細胞中,當感染細胞破裂后,ADA進入血液循環(huán),其在血清中的含量升高[16]。由此可見,LAM-IgG、IFN-γ、ADA等細胞因子均隨免疫過程發(fā)生變化,LAM-IgG、T-SPOT.TB、ADA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發(fā)生發(fā)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痰菌陽性組LAM-IgG、T-SPOT.TB、ADA均與肺部CT檢查中陰影變化呈正相關;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LAM-IgG、T-SPOT.TB、ADA診斷活動性肺結核的AUC分別為0.731、0.746、0.656,三者聯(lián)合診斷的AUC為0.833,表明LAM-IgG、T-SPOT.TB、ADA對活動性肺結核有一定診斷價值,三者聯(lián)合的診斷價值更高。3種免疫學檢查單獨應用時各有優(yōu)勢,也存在不足,如LAM-IgG的敏感度不夠高,T-SPOT.TB、ADA的特異度較低,所以三者聯(lián)合可以更有效地優(yōu)勢互補,提高檢測活動性肺結核的敏感度和特異度。
綜上,LAM-IgG、T-SPOT.TB、ADA對活動性肺結核有較高的檢出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T-SPOT.TB、ADA的特異度低于LAM-IgG,三者均與活動性肺結核的病情發(fā)展相關。LAM-IgG、T-SPOT.TB、ADA對活動性肺結核具有診斷價值,三者聯(lián)合診斷效果更佳,可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