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
【摘 要】單元整體教學強調整體性,以“單元”為教學單位,聚焦語文要素,構建貼近兒童生活的、真實的任務情境場,讓學生的學習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高效發(fā)生并逐層深入,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深度學習,在有趣的活動中促成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達成。
【關鍵詞】單元整體;大情境;大任務;講故事
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將教學內容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每個單元都有各自的人文主題,而單元語文訓練要素是貫穿單元的主線和明線。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是童話單元,童話是小學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文體,是小學生較早并大量接觸到的文學體裁之一,語言生動易懂,想象豐富,形象鮮明,對激發(fā)兒童的閱讀興趣、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
一、單元教材解讀
(一)單元地位
從單元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看,童話單元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情節(jié)并能復述故事。而有關“借助提示講故事”的訓練,教材從一年級開始,就進行了一些有意的安排,如一年級下冊《要下雨了》是第一篇出現非正式思維導圖的課文,引導學生借助關鍵詞講故事;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引導學生先按順序把圖片連起來,再借助這些圖片講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本單元教學依托學生已有的基礎,引導學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內容進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順序,搭建講故事的支架,能完整地講述故事,并在講故事的基礎上提出了“編故事、演故事”更高層級的要求。低年級的童話教學側重閱讀與表達訓練,中高年級的童話教學不僅對閱讀與表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指向習作能力訓練點。
從編寫意圖來看,童話的編排旨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關注學生的故事情節(jié)復述和創(chuàng)編故事的能力,在系統(tǒng)的訓練中提升言語表達能力,為中高年級簡要地復述課文、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以及習作奠定基礎。
(二)教材解讀
本單元一共編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小毛蟲》四篇童話故事以及一個語文園地,語文園地中我愛閱讀《月亮姑娘做衣裳》也是用童話的方式俏皮地講述了月亮的變化。本單元的五篇童話故事指向同一個主題:改變,語文要素聚焦于“借助提示講故事”。
《大象的耳朵》引導學生借助大象說的關鍵語句說說大象想法改變的原因,也就是講一講這個故事;《蜘蛛開店》以思維導圖梳理文脈后,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講故事,并展開想象續(xù)編故事;《青蛙賣泥塘》引導學生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借助關鍵事件講故事,并分角色演一演故事;《小毛蟲》引導學生借助相關的詞句講故事。四篇課文都給學生搭建講故事的支架,意在讓學生借助提示梳理故事的主要內容,能夠按順序完整地講述故事,不遺漏重要內容。
(三)教學功能
本單元的教學以借助各種提示講故事為中心,滲透多樣性提示講故事的方法,在實際性的口語訓練中鍛煉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缎∶x》育人價值的內涵與《大象的耳朵》相似,《大象的耳朵》一文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以及《小毛蟲》一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都是主人公對自我的認知;《青蛙賣泥塘》的文本結構與《蜘蛛開店》相似,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展開,結構反復,有詳有略,故事情節(jié)類似,寫法類似,每個故事片段的語言內容和形式也很相似。兩個故事均可梳理出雙線支架,為學生講故事和遷移學習提供抓手。《蜘蛛開店》一課“根據示意圖講故事”的訓練重點在《青蛙賣泥塘》一課中繼續(xù)鞏固,在此基礎上分角色演一演故事,通過具體的表演實踐,使學生更加生動和具體地感受文中主人公在不同情形下的心理狀態(tài),深化對故事情境的理解以及進一步內化,增強講故事的趣味性?!缎∶x》一課則在前三個故事借助關鍵詞、關鍵句講故事的基礎上,借助關鍵詞句講故事。單元內每篇課文都圍繞同一個語文要素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呈現出學生認知發(fā)展及學習新知的梯度。
二、任務情境設計
(一)情境
豐富的想象,奇妙的幻想,有趣的故事……徜徉在美妙的童話世界,點亮孩子心中向往美好的明燈。閱讀妙趣橫生的故事,感受改變帶來的趣事和美好,講述生動形象的情節(jié),在討論中思辨與創(chuàng)編,在演繹中體驗童話的魅力。解密童話,讓童心在童話的浸潤中豐盈。
(二)任務框架
三、學習活動安排
設計說明:
本單元以“我愛讀童話”為單元學習總的任務情境,整合“四個任務、十一個活動”進行學習,將課文和語文園地兩大內容板塊統(tǒng)整在“我愛讀童話”的主題情境中,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童話閱讀興趣,在讀故事與交流中訓練“借助提示講故事”這一教學重點,體會改變帶來的妙趣、成長與美好。四篇童話都是動物童話,學完后可以讓學生說說最喜歡誰,從而體會故事中主人公的品質和故事蘊含的道理。最后寫一寫自己想養(yǎng)的動物及理由。
(一)任務一:蜘蛛開的什么店?
1.一張有趣的“網”
重點閱讀《蜘蛛開店》的故事,從語文園地的識字加油站入手,從生活中的衛(wèi)生角出發(fā),說說衛(wèi)生角有哪些物品,繼而引出商店有什么物品,利用情境拓展與“商店”有關的詞串;初讀課文,走近編織店,了解蜘蛛開店的原因?!澳笔切温曌郑驼Z文園地的字詞句運用——猜猜加點字“摸”的讀音和意思放在一起學習,讓學生結合語境和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推測字的讀音和意思;再讀思考,默讀圈畫,利用表格的形式依次交流關鍵詞句并逐漸形成思維導圖。接著精讀課文,走進編織店,重點學習“口罩編織店”的故事,梳理文脈并形成第一個講故事的支架“賣什么、寫招牌、來顧客、終織完”。繼續(xù)補充完整思維導圖,形成第二個支架“賣口罩、河馬、一整天”,雙線支架讓學生講故事成梯度、有抓手。接下來兩個編織店的故事結構與口罩編制店的故事相似,學生可以進行遷移學習,自由讀故事,繼續(xù)完成整張思維導圖的繪制,形成一張有趣的“網”。
2.最精彩的故事
來的顧客與蜘蛛的想法產生強烈的沖擊,從“你覺得哪個編織店的顧客最有趣”入手,引導學生在借助雙線支架有梯度地練習講故事的基礎上,可以加上心理、語言、動作描寫等,讓講述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并且在反復練習中熟悉故事情節(jié),訓練復述課文的能力。
3.最好玩的續(xù)編
學完《蜘蛛開店》的故事后,組織學生討論蜘蛛開店失敗的原因,并進一步展開想象,開展續(xù)編故事大賽。
(二)任務二:青蛙不賣泥塘了
1.思維導圖我來創(chuàng)
重點閱讀《青蛙賣泥塘》的故事。找出文中出現的顧客,重點學習老牛買泥塘的故事片段,引導學生找出故事中的關鍵詞,梳理形成板書:大聲吆喝、引來顧客、不太滿意、想出辦法,并且補充故事思維導圖,為講述故事搭建框架。接著讓學生根據雙線支架,有梯度地訓練講故事。
在《蜘蛛開店》思維導圖我來畫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拓展思維導圖的多種樣式,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是樹狀圖、氣泡圖或魚骨圖等等,創(chuàng)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故事情節(jié)內容反復內化的過程。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后再講故事就輕而易舉了。
2.課本角色模仿秀
引導學生模仿前面老牛和野鴨說話的方式,發(fā)揮想象,根據文中泡泡的提示進行角色扮演,故事創(chuàng)編。整個故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展開,結構清晰,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后,借助關鍵詞和思維導圖講故事,最后以小組為單位,發(fā)揮想象,分配角色,練習臺詞并排練課本劇。
(三)任務三:大象的耳朵怎么了?
1.我會讀對話
重點閱讀《大象的耳朵》的故事?!按笙笥幸粚Υ蠖?,像扇子似的,耷拉著?!边@是一句比喻句,可以和語文園地《字詞句運用》中的“讀句子,說發(fā)現”一起學習,積累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樣”的比喻句。接著學生自由讀故事,在交流中,明確故事中出現的角色,重點學習兔子與大象的對話,讀好問句,并指導讀好對話。
2.補白對話演一演
通過對小兔子與大象的對話學習引導學生思考,想象小羊以及其他小動物們與大象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在充分想象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更加清晰小動物們見了大象的耳朵,都說大象的耳朵有毛病的原因。
3.我變,我不變
重點品讀大象說的話,體會大象對小動物們的話由“不以為然”到“信以為真”的心理變化,以及大象因此做出的改變和結果。大象由變到最后的不再變,引導學生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深刻含義,最后借大象說的關鍵句,說說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變的,也就是講述這個故事。
(四)任務四:猜猜我是誰?
1.小毛蟲破繭成蝶記
重點閱讀《小毛蟲》的故事,學生自由讀故事后,找出小毛蟲經歷了哪些變化,感受小毛蟲從結繭到破繭羽化成蝶的過程,再借助故事插圖理清文脈就降低了難度。接著學生默讀課文,把描寫小毛蟲以及變成繭和蝴蝶后的詞語圈出來,了解小毛蟲每一次變化的特點;利用關鍵詞搭支架,引導學生借助圖片,用上短語,講清故事;精讀課文,重點品悟“每個人都有自己該做的事情?!薄叭f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guī)律。”兩句小毛蟲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學生再借助關鍵句提示講好故事,可以用上書后的詞語把故事講得更生動,使小毛蟲的形象更加鮮明豐滿。
2.月亮姑娘沒衣裳穿
重點閱讀《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月亮姑娘為什么沒衣裳穿?帶著問題閱讀故事,梳理故事內容,抓住寫月亮姑娘變化的語句,以及描寫裁縫師傅神態(tài)和語言的語句,感受童話故事的趣味性,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我最想養(yǎng)的小動物
從動物的可愛外形到有趣的生活習性,說說自己想養(yǎng)某種小動物的理由,體會動物世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