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梅
【摘要】OBE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筆者對班級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并從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三方面重新設計教學模式。
【關鍵詞】OBE理念 班級管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39
OBE的全稱是out-based education,被譯為“成果導向教育”,它是由美國學者Spady提出。Spady在1994年出版的《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重要的爭議和答案》一書中指出,“以結果為基礎的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清楚他們的學生畢業(yè)時應達到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尋找并設計適宜且有效的方法使他們達到這些結果?!?014年,李志義在教育部第一次提出OBE理念,并將OBE理念從理論研究層面上升到促進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層面。李光梅強調OBE教育要實現為學習者的未來做準備。OBE理念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OBE理念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改革、課程體系、教學設計等相關領域的研究。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OBE理念最微觀層面的體現。OBE理念與課堂、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既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難點、痛點,也是重點和突破點。本文將結合筆者在班級管理授課過程中的思考、感悟,嘗試從課程設計、實施、評價三方面對OBE理念在課堂教學上的運用加以研究,以期提供借鑒。
一、課程設計
班級管理是師范生的必修課程。通過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了解小學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從而理解學習小學班級管理的原因,掌握怎樣開展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小學班級管理的意識,為學生畢業(yè)之后開展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礎。圍繞OBE的理念,結合中小學對班主任工作要求的實際,進行課程設計之前需要思考這三個問題:(1)學生要成為怎樣的班主任?(2)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達成目標?(3)如何判斷學生是否達到目標?新課改下的三維目標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結合新課改下的三維目標和OBE理念,班級管理的課程教學目標是:
目標1:學生懂得班主任的角色和工作的價值,擁有主動關注班級管理,了解和研究學生工作,引導學生發(fā)展,做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的教育情懷。(畢業(yè)要求:教育情懷。)
目標2:學生明晰班主任的職責,掌握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擁有開展班級各類活動,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處理突發(fā)事件的班級組織和管理能力。(畢業(yè)要求:組織管理。)
目標3:學生依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學會基于課程標準進行班級活動的設計,創(chuàng)設班級文化;明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重視在實踐中提升合作能力、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善于溝通交流,學會家校合作,具備綜合育人的能力。(畢業(yè)要求:教育情懷。)
目標4: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善于思考和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過課堂教學、課外閱讀、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學習班級管理的理念,并能夠在班級管理中嘗試運用,具有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意愿。(畢業(yè)要求:自主學習。)
二、課程實施
教學活動是圍繞明確的學習成果來組織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從教學內容的完善到教學實施的方式,基本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來組織。通過對課程的反向設計,從整體上明確和安排每一章節(jié)的預期學習產出,從而實現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借助慕課、情境教學、微課、體驗式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提升管理能力。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班級管理課程主要是從理論和原理的視角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研究,從中找出班主任工作的規(guī)律,更好地指導實踐,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實踐性。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有理論知識儲備,掌握基本理論與概念;又要重視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班級管理根據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課程標準,結合OBE理念,精選教學內容,內容包括班級管理概述、班級管理目標和內容、班級管理的學生和班主任、班級組織的建設、班級日常管理、班級活動管理、班級文化管理、班級突發(fā)事件、班級管理與校外合作、班級管理評價,等等。
由于課時、教室、班級的限制,對授課內容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調整和精化教學內容,突出學習重點,同時要借助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式,將理論學習與實際能力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
(二)教學實施方式
成果為導向的OBE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通過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混合式教學,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課程學習中。
班級管理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可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基礎知識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主要通過在線教學綜合平臺完成。教師先要介紹本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給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完成自主預習。學生接受任務之后,完成測驗、討論或小組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或難點時,可及時在線向教師或同學提問,獲得教師或同學的輔導與幫助。
第二步,課堂實踐感悟。教師先對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的共性問題進行解答,然后針對學生認識中存在的分歧,結合本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開展多種方式的教學。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辯論、角色扮演、游戲、現場訪談等方式,旨在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在活動中自主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然后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體會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并培養(yǎng)學生相關的管理能力。這種教學實施方式可以使整個課堂圍繞核心問題而展開,師生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判斷和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還有利于增加師生之間的人際交往。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關鍵。根據OBE理念,教師的問題引導、場景設計能力和對課堂情境的控制力會決定學生最終知識技能水平的掌握。
第三步,鼓勵課外拓展。首先,教師應鼓勵學生關注與教育有關的熱點新聞等,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對熱點問題的分析上。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與欣賞的教師保持密切聯系,跟他們交流班主任在管理工作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思路,并嘗試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討論,把所思所想變成系統(tǒng)的思考,最后撰寫報告。此外,還可以帶領學生去中小學進行見習,參觀學校,用參與者的角色了解學校、班級舉辦的班級活動、課外活動,了解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用客觀的視角進行分析評判。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班主任管理知識,將管理知識更有效地內化為實際管理能力,而且還能學會獨立思考,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作用。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給教師的教學效果提供參考。因此,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一是基礎知識學習占30%。主要根據學生線上學習、在線討論、在線測試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參與程度、學習態(tài)度、學習時長等給分。
二是課堂實踐占50%。主要包括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參與程度、解決問題的思維水平和實際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包括課堂表現和測驗兩部分考核內容,成績由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分共同構成。
三是課外拓展占20%。主要根據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參與討論、問題思考深度等實際情況給分。
OBE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真正要求教師做到聚焦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以學生為中心。這些對教師和學生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隨著教學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相信教育質量會有更大的提升,師生都會受益。
參考文獻
[1]溫曉娟,梁彥清.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管理學》課程為例[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8,021(001):45-49.
[2]王永泉,胡改玲,段玉崗,等.產出導向的課程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