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長龍 鹿志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認為由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誘發(fā)。慢阻肺具有極高的病死率,目前位居我國人口死亡原因的第四位[1]。由于疾病可引起氣流受限,致使發(fā)生氣短、胸悶、氣促等癥狀,呼吸及運動功能均可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目前,臨床主要通過糖皮質(zhì)激素來控制病情,但是無法有效改善肺功能等情況[2]?;诖耍疚木蛻眠\動、呼吸訓練提高慢阻肺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的價值展開分析,并選擇126例患者實施研究,報告如下。
1.1 基線資料 以我院2018-04-01—2019-04-01收治的126例患者對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成兩組,包括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63例,男34例,女29 例;年齡62 ~79 歲,平均年齡(70.63±2.39)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7±1.96)年。對照組63例,男32例,女31例;年齡64~77歲,平均年齡(70.58±2.62)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3±1.94)年。經(jīng)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兩組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訓練,主要是給予對癥治療,指導戒煙酒,規(guī)律作息及飲食,醫(yī)務人員指導正確的呼吸方法,連續(xù)干預2個月。
研究組:給予運動、呼吸訓練,具體為:①運動訓練。首先進行上下肢訓練,例如擴胸、上舉上肢,逐漸過渡至上舉啞鈴訓練,2次/d,20 min/次[3]。根據(jù)耐受情況實施踏車訓練,受此運動強度為60%peakVO2,逐漸增加至90%,2次/d,20 min/次[4]。②呼吸訓練。指導進行腹式呼吸,方法是維持坐位或者仰臥位,雙手放于胸腹部,用力吸氣時向外擴張腹部,吐氣時放松,呼吸時注意胸部不發(fā)生變化[5]。縮唇呼吸時,鼻腔深吸氣,嘟起唇部后緩慢呼氣,控制呼吸比為1∶2。胸式呼吸時,緩慢吸氣收縮腹部,保證完全收縮胸腔內(nèi)壁,肋骨上提并擴張向兩側(cè),緩慢吐氣,胸廓縮小[6]。
1.3 觀察指標 ①肺功能:于治療后檢測患者肺功能,以肺功能測定儀進行測定,指標包括FVC、FEV1、FEV1/FVC,各指標均檢測3次,取平均值實施比較。②呼吸功能:以MRC對患者呼吸情況實施評價,評分標準為6級(0~5分)法,分值越大,表示患者呼吸困難、氣促癥狀越顯著,呼吸功能越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SPSS 22.0作為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較 分析肺功能測定儀的檢測結果可知,研究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水平比較(±s)
?
2.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評分比較 研究組訓練后的MRC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 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評分比較(±s) 單位:分
?
受環(huán)境污染、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影響,慢阻肺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對于患者存在較大困擾。慢阻肺可造成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力下降等情況,隨著疾病進展,可發(fā)展成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7]。臨床主要采取藥物控制病情進展,但是難以改善呼吸與運動情況。
隨著慢阻肺的進展,患者肺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因而如何控制疾病對肺功能的損害,為臨床研究重點內(nèi)容[8]。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肺功能指標(FVC、FEV1、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研究組MRC評分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呼吸訓練為肺功能康復訓練的重要內(nèi)容,主要內(nèi)容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縮唇呼吸3項內(nèi)容,可對患者呼氣肌與吸氣肌進行力量訓練,以正常的呼吸生理功能作為導向進行訓練,通過快速、短暫的吸氣,可讓全部的吸氣肌參與工作,從而使肺內(nèi)的氣體充盈,可讓肺部最大化擴張。后通過緩慢的經(jīng)口呼吸,可降低呼氣流速,延長呼氣的時間,不僅有利于肺部氣體交換,還可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與肺部張力[9]。在運動訓練中,通過有氧運動可促進代謝,有效提高全身耐力,從而改善肺功能,盡可能緩解疾病對患者造成的損害,促進其康復。聯(lián)合運動、呼吸訓練進行干預,可從不同角度促進患者康復,有利于癥狀的快速緩解,進而實現(xiàn)康復治療效果[10]。
綜上所述,與常規(guī)康復措施相比較,運動、呼吸訓練具有顯著的臨床優(yōu)勢,可從多方面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運動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