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南
《金色的魚鉤》一文,作者巧用“襯托”,贊美了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和偉大精神。
一、描寫外貌,襯托老班長的勞苦?!按妒掳嚅L快四十歲了……臉上布滿了皺紋”一句中,用“背有點駝”“布滿了皺紋”的外貌描寫,襯托了老班長飽經(jīng)風霜,過度勞累,所以還不到四十歲,就顯得很蒼老,也為下文老班長舍己為人作鋪墊。
二、尋找食物,襯托老班長的盡職?!袄习嚅L到處找野菜,挖草根”,說明找食物很不容易;老班長“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說明老班長一直在擔心病號的身體;為了給病號補充營養(yǎng),老班長幾乎每天宿營后都去釣魚,用“有時候等了半夜,也不見魚上鉤……也找不到一條蚯蚓”,說明老班長每天端出鮮魚野菜湯是多么不容易,襯托了他為照顧三個病號任勞任怨、盡心盡職的可貴精神。
三、說“假話”,襯托老班長赤誠的心。當“我”問老班長為什么不吃魚,他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說“吃過了”這句假話,是為了消除“我”的懷疑,使病號安心地喝魚湯。老班長“嚼著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皺緊眉頭硬咽下去”的動作、神態(tài)描寫,體現(xiàn)了老班長擁有一顆赤誠的心,并體現(xiàn)出他一心一意要把三個病號帶出草地的決心。
四、描寫小梁的心理,襯托老班長的崇高品質(zhì)。文中用“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著喉管”“覺得這個碗有千斤重”和“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鉛塊似的”的心理描寫,說明老班長“找野菜——釣魚——吃剩下的魚骨頭——犧牲”的一點一滴的事跡令小梁內(nèi)心深受震動。文章的結(jié)尾用“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金色的光芒”,更進一步襯托出老班長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