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譯林版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教材中設有project教學單元,我們教師常常會把它當作復習單元來教學,在目標的定位上多以復習鞏固操練的形式,重點放在讓學生會聽、說、讀、寫前面教過的幾個單元里的單詞、短語、句型等上,從而忽略了project本身的功能性,project強調的是活動而非復習,可以課內外相結合,不一定在一課時內完成。同時它也不能取代字詞句的筆頭復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project;項目式學習
【作者簡介】陳煒,南京市溧水區(qū)東屏中心小學。
小學英語譯林版三年級起點小學英語教材中的Project——a piece of work that needs skill,effort and careful planning,especially over a period of time,從字面上解釋就是一件工作需要技能、努力和驚喜的策劃,尤其是過了一段時間。在北美,所有的學生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要獨立做項目,一直持續(xù)到學生生涯結束,這是學校必修課的一部分。項目展示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項目式學習簡稱“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已經在北歐、北美等許多國家的學校被廣泛采用。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zhí)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展示等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項目式學習和傳統(tǒng)式學習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Project show的特點
1. 學生通過項目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理論指導行動。
2. 項目展示是一個評估學生學習進步的好手段,可以全面地看待學生的進步和掌握的語言能力,反映出學生的綜合水平,這遠非一次考試所能做到的。學生為了完成一個項目,就必須將項目進行拆解,從而確保項目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這考驗了學生管理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的能力。同時,學生還需要搜集整理各種材料,這又考驗了學生的計劃和組織能力。
3. 學生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可以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危機處理能力。項目實施中,會遇到很多突發(fā)情況,學生需要學會冷靜應對,想法解決,推進項目繼續(xù)前進。
4. 學生通過動手實施項目,會得出某種結論,他們需要通過演講和表達能力將自己的項目成果自信地表達出來。
二、Project show的實施
在教學project單元時,我采用五個教學步驟,這五個步驟是螺旋遞進式的,就像五線譜,每個步驟都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它們融合在一起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
1.精巧的構思。教師在上課之前,在基于教材、基于學生進行細致分析之后,逐步解決教什么,怎么教這樣的問題。它區(qū)別于教學設計,需要一整套適合授課學生的教學方案,包含撰寫教案、預設課堂新生成、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等。例如對于四年級上冊Project 2 “My snack bar”的教學,要做以下的構思:
(1)要考慮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學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對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的聽、說、讀、寫的基礎;對英語還保持著一定的興趣度;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
(2)要運用到哪些詞句:熟知食品類詞匯,熟練運用方位介詞,熟知基數詞的表達。
(3)需要準備哪些材料:需要準備水彩筆、裁紙刀。
(4)要怎樣分步驟去實行:首先要進行一定量的、多樣化的復習,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的呈現(xiàn);接著讓學生獨立完成紙上作品;最后分組展示。
2.精細的計劃。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要以問題為導向,教師首先向學生呈現(xiàn)一些精心設計的問題,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一些判斷、解答、討論、交流等相關活動。學生合作學習的任務是討論這些問題,收集相關信息對問題作出解答。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是不能輕易完成解答的,要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合作完成。這樣才能凸顯出Project show的合作有效性和目的性。
其次,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不同可以選擇自由組合,按學習能力強弱等進行搭配。每個小組的人數不能太多,太多會造成小組內分工不均,使有的學生無事可做。另外,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分配簡單直白的任務,教師可以給予更加詳細和完整的指導,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例如:對于五下Project 1 Around our city 可以做以下計劃:
(1)問題引領:Where do you live?
Where is the school/museum/cinema...?
How do you get to the places?
這三個問題要分步驟呈現(xiàn),一步步地過渡遞進。
(2)資料收集:需要在你的map上面設計哪些地點?需要哪些交通方式,道路的設置,紅綠燈的設置等。
(3)分組合作:三人一組,集體討論需要收集的資料。A為能力強者,可以負責布局的設定和最后的匯報;B為能力較強者,可以負責畫圖、回答、展示;C為能力弱者,可以負責地點圖片的粘貼,地點名的標注、著色。
3.精美的完善。需要在課堂上完成的項目,教師要詳細講解步驟和規(guī)則,比如:在五下Project2 “My important days” 的教學課堂上就要討論出哪些是重要的日子,my birthday,my favourite festival,my father/mother's birthday 等等。針對my birthday,my favourite festival,在課堂上先完成部分展示卡,在課堂上先圍繞這兩個日子展開交流、討論、展示等活動。剩下的展示卡內容可以留作課后或者家庭作業(yè)去完成,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意猶未盡,帶著想把它補充完整的心態(tài)去積極地完成展示項目。
對于一些不能在課堂上完成的,需要課后或者在家里完成的項目,那就需要家長參與,但是家長不能代替學生完成項目,否則項目對于學生來說,就失去了意義。家長成為孩子的智庫。有些項目可能有一定挑戰(zhàn)性,家長可以耐心聆聽學生的需求和觀點,然后給予他們積極的反饋和建議。比如:畫圖中的版面設計、顏色的調配、內容的建議、羅列需要物品的清單、搜尋材料等。一份有家長參與的精美的學生作品,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可以建立學生展示作品的自信心,還可以搭建更堅固的親子感情以及積累學生更多的成功感。
4.精彩的展示。課堂展示是學生通過多模態(tài)的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可以達到鍛煉學生的勇氣,培養(yǎng)學生能力,塑造人格的目的。這就要求展示有多種形式,可以口頭展示、書面展示、肢體語言展示、模型展示,小組展示、班內展示等、自由展示。如:三上Project 2 “A puppet show”。
(1)模型展示:先讓學生將自己的puppet貼在黑板上,大家一起來猜猜看是誰的,比比看哪個畫得好,制作得好。
(2)肢體語言展示:接著展示自己的puppet ,介紹穿著和顏色。拉上圍布,布置成木偶劇舞臺,結合語言和動作,讓學生感受到表演的氣氛和真實感。
(3)小組展示:最后是合作來表演情景劇,通過選擇場景,帶上各自的puppet,運用符合該情景的語言進行表演。
課堂上積極的展示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達到“體驗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動”,活靈活現(xiàn)地“演”,隨心所欲地“說”,推動學生在課堂的零干擾下主動求知,以學促教。
5.精心的評價。項目展示的評價可以多樣化一些,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將課內教學評價和課外學習評價相結合,以發(fā)展為目的,以激勵為原則,促進學生學習,揭示學生進步,為教與學提供有益的評判和參考。例如:三上Project 1 “My family and friends”。
(1)評價作品,這可以由大家一起來評價,哪個畫得好,畫得像。因為三年級學生還比較小,繪畫基礎不夠,所以就不能從繪畫專業(yè)的角度去評判,而是直觀地看顏色、形狀即可。
(2)評價語言,看誰能語言流暢地介紹自己的家人。由班上其他的學生組合成評判團,用給介紹的同學點贊的方式,看誰積累的贊更多。之前老師就要給出評判的細則,這樣能讓大家做出公平公正的評價。
(3)評價團隊,給愛心旁邊添加上朋友的名字并貼上小手,當學生介紹時就邀請朋友上前,被邀請上來的學生又介紹自己的朋友,這樣小手拉著小手組合成愛心朋友團隊,既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用愛的教育給孩子們積累正能量。
課外學習評價一部分可以交給家長,家長可以讓孩子將項目結論用英語講給自己聽。家長要學會不吝嗇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溢美詞匯表揚孩子的成就,無形中又增進了親子感情。
Project show讓學生們在積累了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了語言技能,獲得了一些學習策略,發(fā)展了情感態(tài)度,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意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深刻性、創(chuàng)造性和評判性等方面進行了訓練和培養(yǎng),促使學生保有持續(xù)的學習積極性,為今后的英語學習鋪路。
參考文獻:
[1]張燕.小學《英語》(譯林版)project板塊教學的初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5(6):34.
[2]孫瑜.基于項目的學習(PBL)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8(2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