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紅
摘要: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否成功,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睂А笔且龑?,”入”是進入學習,課堂的導入是課堂上正式教學的啟動,是課堂教學開始,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新的學習狀態(tài)的教學行為。
關鍵詞:課堂導入;學習興趣;小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的導入在每節(jié)課中雖僅占幾分鐘,然而這幾分鐘所起的作用卻十分重要。精彩的導入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明確學習目標,啟迪學生思維。使課堂教學從鋪墊轉化為探索新知的過程,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如何設計高效的課堂導入呢?我們應該遵循這些原則:
1.趣味性
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關注到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一個巧妙的導入,讓學生一上課就興趣盎然,整個教學過程沉浸在愉悅的氛圍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
2.針對性
導入的設計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一是針對不同單元的教材內容,二是針對不同的課型,三是針對學生的學情,如年齡特征、知識起點水平、興趣愛好和心理狀態(tài)的具體差異。教師設計課堂導入必須依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導入。
3.簡潔性
導入新課的關鍵點是導,教師不能啰嗦而離題萬里,也不能喋喋不休而不著邊際,從而導致學生在聽說和理解上都感到困難。教師開展課堂導入的時間不宜過長,時間應當控制在3--5分鐘,在較短的時間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4.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善于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
課堂導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課堂導入技能以及如何掌握和靈活運用導入方法,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探討和研究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科特點、內容及課程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
常見的導入方法有:
1.創(chuàng)設情境法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入學習的殿堂。教師利用多種手段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既渲染課堂氛圍,又激發(fā)學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望,從而引領學生深入體驗教學內容。
2.多媒體導入法
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與可視性,以圖像、動畫、聲音、文字、視頻等綜合手段傳遞信息,可以同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新舊知識聯系導入法
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借助與新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舊知識,使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增強學習興趣,做到”溫故而知新”。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新課,不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
4.懸念導入法
懸念可以使人萌發(fā)期待心理,從而產生扣人心弦的誘惑力,激起欲知其詳的渴望。用設置懸念的方法開課,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既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上,給教學過程增添活力。
5.游戲導入法
教師在準備導入環(huán)節(jié)時,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小游戲,這樣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事實上,各種導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時幾種方法的融合會使教學更加自然、和諧,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部分老師的課堂導入也存在一些問題:
1.本末倒置
如在語文新課教學中,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就把文章的主旨、中心和情感告訴學生。一位老師在教學《媽媽睡了》的導入,母愛是最圣潔、最崇高、最無私的愛。母愛是一種無私的力量,它像春天的甘霖灑落在我們的心中,雖然它悄無聲息,卻滋潤著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成長;雖然它無色無味,卻溫暖了我們幼小的心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母愛的文章——《媽媽睡了》。
像這樣在開課就將文章的主旨提前告訴了學生,這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這樣的導入不僅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還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懈怠感。
在開課時,如果我們像這樣導入: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師生共唱??磥硇∨笥褌兌己芟矚g這首歌,那歌中唱到了誰?(媽媽)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愛我們的媽媽,你們每天都在觀察自己的媽媽,現在就把你觀察到的媽媽介紹給大家吧!小朋友們都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媽媽,有一位小朋友也觀察了他的媽媽,你們看,媽媽在干什么?
像這樣導入是不是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進入新課,讓學生在探究中去感悟學習。
2.生拉硬扯
“生拉硬扯式”指的是課堂導入和課程學習之間沒有內在的聯系而產生的一種生硬、牽強的導入形式。具體表現在導入和新課學習之間聯系不緊密,不能自然流暢地過渡,順理成章地銜接。這是一種牽強附會、生拉硬扯的導入,這種導入方法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而且還會干擾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
(案例)
3.漫無目的
新課導入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更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它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認識乘法”時。為了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出示了“動物園里的一角”。
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小河里的有水!
生2:我發(fā)現小兔在河邊跳舞呢?
生3:我發(fā)現小雞在吃東西,不知道是捉蟲子還是啄米?
生4:我還發(fā)現有兩座房子,那是小兔的家還是小雞的家?
10分鐘過去了,學生不斷的有新的發(fā)現,教師也在肯定中不斷的提問:“你還發(fā)現了什么”,于是學生又有很多新的發(fā)現??上攵?,這堂課要想游刃有余地完成下面的教學任務將會困難重重。
如果老師在導入時,像這樣提問:圖片上都有些什么呀?你可以根據圖片上的事物,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兔?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讓學生兩個兩個數一數,并列出加法算式)2+2+2=6(只)
生2:一共有多少只小雞?你是怎樣數的?(動畫三個一圈)你能列式算出來嗎?3+3+3+3=12(只)
生3:……
這樣不僅能順利地導入新課,還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設計課堂導入,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更好更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我們在追求課堂導入的藝術性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目標與教學手段二者之間的關系,要服務于教學目標。如果脫離了教學目標的課堂導入,只會是華而不實,導入也失去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學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讀寫算,2020(32):152+154.
[2]徐海鷹.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