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貝,張凡,莊威,董延芬,趙寧,許云,楊宇飛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北京 100091
患者陳某,男,42 歲。2018 年2 月患者因“右舌反復潰爛”,行右舌腫物切除及右頸淋巴結清掃,術后病理示:舌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未行放化療。2019年8月因右舌腫脹服用抗生素,未顯效。2019年10月自覺右舌疼痛處變硬,2019年12 月11 日于北大口腔醫(yī)院門診取活檢,病理提示:右舌鱗狀細胞癌。2019 年12 月23 日PET-CT提示:舌右側中部略高密度結節(jié)影,邊界不清,SUV max:8.6,大?。?.9×0.7×0.4 cm;右側頸部Ⅰ區(qū)及左側頸部Ⅱ區(qū)小淋巴結放射性輕度增高,SUV max:2.5。2019年12月26日行右舌惡性腫物擴大切除術+臨位瓣轉移修復術,腫物最大徑:1.5 cm。術后病理:(右舌)鱗狀細胞癌Ⅰ~Ⅱ級,腫瘤局部明顯浸潤性生長侵犯肌組織,四周及基底選擇性邊界未見腫瘤。
相關檢查:右舌體缺如,表面可見縫線,呈菜花樣,表面黏膜可見血管擴張,雙側頸部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右頸部可見約10 cm術后癜痕。中醫(yī)四診:望:右側舌體缺如,余舌紅苔厚膩;切:脈弦細數(shù)。既往史:既往體健。個人史:平素偶爾飲酒,無吸煙史,經(jīng)常熬夜。婚育史:34 歲結婚,育有1子1女。家族史:母親因胃癌去世。中醫(yī)診斷:舌菌,肝肺氣郁、肺胃陰虛證;西醫(yī)診斷:右舌鱗狀細胞癌術后。
2.1 患者康復需求緩解舌體口腔的癥狀,獲得飲食和用藥的健康指導,消除放療前對于不良反應的擔憂。
2.2 發(fā)起者康復需求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促進舌體功能的恢復,改善不適的癥狀,控制體重,輔助放療正常進行,減少放療的副作用。
2.3 康復目標(1)近期目標:恢復術后舌體功能損傷;中醫(yī)藥輔助放療順利進行;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合理服藥。(2)遠期目標:抗腫瘤的轉移復發(fā),幫助患者達到根治目的。
3.1 多學科腫瘤康復門診討論及治療情況
3.1.1 多學科腫瘤康復門診討論
多學科會診時間:2020年1月17日。
腫瘤科楊宇飛主任醫(yī)師:患者為舌鱗癌,前期有慢性損傷,一直注意隨訪,仍形成了癌變,患者從癌前病變到癌變時間為1年半,基本反映了腫瘤增殖生長周期規(guī)律。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此類病變術后1~5 年為復發(fā)高峰,因此抗復發(fā)轉移為腫瘤治療的遠期目標,采用中醫(yī)藥扶正抗瘤,應堅持服藥。就短期而言,患者舌體功能因手術受損,吞咽功能、構音功能都受到了影響,飲食減少而導致體重降低,另外患者將要進行放療,在放療過程中患者唾液分泌功能可能受損,造成永久性口干。因此,恢復患者舌體功能、預防因放療導致的副作用是其短期目標。中醫(yī)可以減少放療導致的副反應,有增效減毒的作用。
患者平素煩躁易怒,四診合參,辨為肝肺氣郁、肺胃陰虛證,從肝肺論治,以養(yǎng)肺胃之陰為本。選用天冬、麥冬養(yǎng)陰潤燥,清肺生津,南沙參、北沙參養(yǎng)陰清熱,潤肺化痰;肺與腎金水相生,故予酒女貞子、墨旱蓮取二至丸方義補益肝腎,滋陰降火,顧護下焦;予柴胡、黃芩、半夏取小柴胡湯之方義,疏肝理氣,和解少陽;針對口腔舌體創(chuàng)傷疼痛,予蘆根、白茅根、薄荷滋陰潤肺,清利咽喉;金銀花、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石見穿、鬼箭羽抗腫瘤增殖與復發(fā)轉移。全方滋肺胃陰,顧護下焦,兼以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扶正祛邪并舉,標本兼顧,抗腫瘤復發(fā)轉移,輔助患者放療的正常進行,減毒增效。處方1:清半夏10 g,黃芩6 g,黃連3 g,南沙參10 g,北沙參10 g,酒女貞子10 g,墨旱蓮10 g,柴胡10 g,蘆根15 g,白茅根15 g,薄荷后下6 g,天冬10 g,麥冬10 g,石見穿15 g,鬼箭羽15 g,金銀花10 g,大棗6 g,火麻仁10 g,生甘草15 g,共30 劑,水煎服,日兩次,早晚溫服。處方2:西黃丸一日2次,每次3 g,口服。
營養(yǎng)科張凡主管營養(yǎng)師:經(jīng)詢問患者每日進食厚質流食(粘稠粥狀),150~200 克主食(熟重),配少量蔬菜及50克肉或雞蛋,料理機加工成厚質流食,全天5~6餐。每日10~20克蛋白粉加入流食中服用。因疾病顧慮,自覺戒酒、戒煙,禁食辛辣、甜品、油膩食物等,現(xiàn)階段清淡流食。
患者體重62.5 kg,BMI=21.13 kg/m2(處于正常體重范圍內)。經(jīng)評估患者近一周飲食,估算每日能量攝入約1 800~2 200 Kcal,蛋白質約50~62 g,均符合營養(yǎng)攝入目標。主要存在問題為飲食結構不平衡,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是患者當前飲食結構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果蔬攝入量較少,存在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不足的風險。
結合患者營養(yǎng)評估狀況,建議患者可保持現(xiàn)階段進食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營養(yǎng)風險。結合患者情況予以以下營養(yǎng)指導:①飲食禁忌:患者舌紅苔厚膩,肝肺氣郁、痰瘀內結,忌食辛辣生火助陽之物如羊肉、狗肉等,脂肪過多的食物如雞皮、肥肉等。同時避免辛辣刺激之物,如麻辣燙,煎炸食物,過于甜膩的食物。減少食用容易上火的水果如龍眼、荔枝等,可選用平性水果如橙子、蘋果等。②食物選擇適宜,根據(jù)舌體功能恢復情況及個人飲食習慣探索,列出清單,以進食后感覺舒適為主。食物宜選擇或者制作軟爛,容易消化吸收。食物盡量多樣化,主食谷物、瓜果蔬菜、肉蛋奶等不可或缺,每日選取不同色食物>12 種進食。避免乙醇、咖啡,碳酸飲料、煙草,避免干、粗糙、堅硬的食物,選擇無酒精漱口水。烹調方法以燉煮蒸為主,可以適量加入湯汁或肉湯增加食物的粘稠度,鍛煉吞咽功能。③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雜糧比例,通過加工使之容易進食吸收,補充膳食纖維及維生素。增加谷果蔬攝入量,可水果蔬菜各半做成果蔬汁,去渣后服用補充熱量及維生素,必要時其中可增加蜂蜜、糖或奶油提高能量密度,或配合營養(yǎng)補充劑使用保證營養(yǎng)攝入。④飲食中蛋白質攝入充足,可停服蛋白粉。如果口腔持續(xù)潰瘍,可考慮加入復合維生素。
藥劑科趙寧主管藥師:目前患者除湯藥外無其他疾病用藥,無藥物食物過敏。根據(jù)患者情況,在使用藥物方法上,予以幾點建議:①指導中藥煎煮方法,調整用藥時間。建議使用砂鍋煎藥,避免金屬器具。加水將草藥泡半小時后煎煮,水量以沒過藥材1.5~3 cm 即可。武火沸騰后轉文火煎煮20 分鐘。倒出藥汁后加水二次煎煮,將兩次藥汁混合后分兩次溫服。用藥時間建議上午九點和下午四點。②用藥注意:服用西黃丸每日2次,1次3 g,忌辛辣剌激,可飯后口服或與湯藥同服,注意觀察有無過敏等不適。
康復醫(yī)學科董延芬主任醫(yī)師:患者舌體功能障礙為舌體術后引起的,可以逐步康復,需要全身功能康復,增加體力,提升心功能、肌肉等,建議結合針灸和發(fā)音器官鍛煉進行康復訓練。針灸治療可1 周2 次,2~3 周以后,改為1 周1 次。根據(jù)《黃帝內經(jīng)》的理論,選擇任脈、肝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等,以腕踝針為主,取合谷、承漿、地倉、內庭、天突、翳風、內關、足三里、太沖、心俞、脾俞、夾車、下關等穴位,補泄兼施。其中地倉配頰車、承漿、合谷、翳風、下關有通氣滯,利機關的作用,治療患者張口障礙,伸舌不利;內庭清降胃火、通滌腑氣,天突寬胸理氣、通利氣道、降痰宣肺,兩穴合用清利肺胃;內關寧心安神,太沖平肝息風,兩穴相配理氣通絡止痛,緩解患者舌體創(chuàng)傷疼痛;心俞、脾俞、足三里補益心脾,補瀉兼施,扶正祛邪并舉。
發(fā)音器官鍛煉包括:(1)唇部練習:①壓唇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然后使雙唇相互擠壓,盡量用力,唇部練習維持3 秒,然后突然松開,張嘴,同時發(fā)“p”音。②松弛運動:身體坐直,閉上雙眼,平靜呼吸后,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雙肩緩慢向上聳,同時做深吸氣動作,屏住呼吸3秒,然后慢慢呼氣,呼氣的同時雙肩緩慢往下沉,放松雙肩。(2)呼吸訓練:身體坐直,雙手掌上下對掌,平放在大腿之間,雙唇輕輕閉上,用鼻子緩慢深吸氣,吸氣的同時雙手掌慢慢往上抬至胸前,吸氣完緊閉雙唇,停止呼吸三秒上鐘,緩慢從嘴呼氣,呼氣動作的同時雙正手掌慢慢放下盡量使整個動作時間延長。(3)口部運動(舌部練習):①彈舌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輕松閉唇,然后微微張開嘴巴,使舌頭卷曲,舌尖用力抵住上腭后緣,然后迅速彈至齒間,縮回,閉唇。②繞舌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輕松閉唇,然后慢慢張開嘴巴舌頭向外伸出,盡量伸長,然后使舌頭從左到右順時針繞唇周一圈,縮回舌頭,閉唇。③伸舌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輕松閉唇,然后慢慢張開嘴巴,舌頭向外伸出,盡量伸長,然后慢慢縮回,閉唇。④張口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輕松閉唇,然后慢慢張開嘴巴,在張開嘴巴的同時向外緩慢呼氣,發(fā)拉長的“啊”音,維持6 秒。⑤鼓腮練習:身體坐直,雙手輕輕平放在兩側大腿上,雙唇緊閉,鼓起腮幫,使口內充滿氣體,維持3秒,然后緩慢從嘴呼氣。以上各組動作可重復做5次,每次間隔10秒鐘。
3.1.2 匯總意見
患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術后舌體功能受損,張口伸舌困難,言語不利,味覺受損,且易引發(fā)口腔及牙齦潰瘍而影響進食,目前主要進食流質飲食,存在營養(yǎng)風險?;颊呒磳⑿蟹暖?,對于放療副反應存在擔憂與焦慮,對于是否會出現(xiàn)轉移復發(fā)存在恐懼。腫瘤內科以中藥湯劑及中成藥改善口腔潰瘍等局部癥狀,抗腫瘤復發(fā)轉移,輔助患者放療的正常進行,減毒增效;康復醫(yī)學科以舌體功能鍛煉及針灸治療促進舌體功能恢復,改善言語不利、張口伸舌困難等癥狀;營養(yǎng)科以詳細的飲食營養(yǎng)建議,改善患者全身營養(yǎng)狀況,維持體重,增強免疫力;藥劑科指導正確煎藥方法與服藥注意,確保湯劑及中成藥發(fā)揮療效。近期目標:恢復術后舌體功能損傷;中醫(yī)藥結合放療順利進行;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合理服藥。遠期目標:抗轉移復發(fā),達到根治。
3.1.3 后續(xù)治療及隨訪情況
患者于2020 年2 月25 日至2020 年4 月9 日于外院行放療30 次,過程順利,放療前中后患者均按照多學科門診康復方案積極配合治療,至今規(guī)律復診及隨訪共8次。
放療前患者堅持規(guī)律服用中藥湯劑,每日二次,配合營養(yǎng)科營養(yǎng)建議搭配飲食,遵循康復科舌體功能訓練指導意見進行舌功能恢復,舌體傷口愈合良好,張口困難緩解,構音功能正在緩慢恢復,未出現(xiàn)口腔潰瘍及口干,流質飲食營養(yǎng)搭配合理,體重穩(wěn)定維持在62.5 kg 左右,BMI=21.13 kg/m2,處于正常體重范圍內。
放療期間積極按照多學科康復方案進行治療,放療之初口腔潰瘍、口干、張口困難及飲食影響等副反應并不明顯,至放療第23次~30次時才出現(xiàn)3級口腔潰瘍和3級口干,疼痛影響睡眠及進食,體重由62.5 kg 下降到57.5 kg,但不超過10%,且未影響放療的完成。
放療結束后患者繼續(xù)按照多學科康復方案進行治療、康復及隨訪,放療結束一周后患者口腔潰瘍疼痛基本消失,由3 級將為0 級,舌腫不顯,舌根部疼痛減輕,牙齦腫痛消失;放療兩周后口干由3級降為2級,見輕微口角干燥,食欲可,疼痛消失后,張口困難及吞咽障礙亦好轉,飲食改為半流食為主,進食量正常,營養(yǎng)搭配合理,體重穩(wěn)定在57.5 kg;多學科門診4 個月后,進行第3、第4 次隨訪,口干已降為1 級,僅有口腔和喉嚨容易發(fā)干,已從半流食轉換成粥、面,食欲正常,每天進食結束清理口腔,用漱口水漱口,體重增加1.5 kg,重59 kg,口腔潰瘍再未復發(fā),構音功能恢復良好,言語流利,語音清晰;多學科門診6~9個月內,進行第5~7次隨訪,患者口腔潰瘍及口干均降為0 級,可正常三餐飲食,食欲佳,營養(yǎng)搭配合理,體重增加至61.5 kg,言語清晰,交流完全無障礙,平時踢球鍛煉,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舌鱗癌是最常見的口腔惡性腫瘤[1],近20年來5 年生存率為45%~50%。治療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切除原發(fā)灶[2],臨床診斷為早期的舌鱗癌預后較好,其原發(fā)灶處理更重視功能的保存或修復,放療是術后輔助治療的關鍵步驟[3]。與此同時,手術及放療帶來的不良反應也不容小覷。舌癌根治術對舌體功能、口腔內軟組織結構及腺體造成了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傷及五官缺損,其中語音障礙尤為顯著,還可出現(xiàn)張口困難、吞咽咀嚼障礙[4]。在舌癌的放療過程中,放射線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口腔黏膜基底細胞、涎腺腺泡、導管、血管和神經(jīng)、下頜骨等正常組織造成不同程度損傷,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涎腺炎、口腔干燥,加劇吞咽障礙、張口困難、味覺減退等不良反應[5]。這些不良反應不僅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依從性,甚至可能導致治療中斷。即使治療順利完成,患者康復期間仍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如:口腔潰瘍疼痛、口干和吞咽咀嚼困難導致的無法正常飲食,加劇了營養(yǎng)不良情況,降低自身的機體抵抗力;五官缺損帶來的毀容及語音障礙使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社交,帶來嚴重的社會心理問題,患者的整體生存質量下降。運用單一方式對于舌癌患者在治療及康復方面并不理想,“門診多學科腫瘤康復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多個學科共同參與,及早干預,全程康復管理,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特色與優(yōu)勢,聯(lián)合營養(yǎng)科、藥劑科、康復科等制定出針對患者的最佳治療與康復方案。多學科腫瘤康復的及早介入和規(guī)律隨訪、評估及不同治療時期的方案調整,體現(xiàn)了腫瘤“全程康復”理念與中醫(yī)“三因制宜”的原則。腫瘤科以中醫(yī)學整體觀念為主導,統(tǒng)籌兼顧,辨證論治,以中藥湯劑、中成藥為主要治療方案,聯(lián)合放療及康復科、營養(yǎng)科、藥劑科專家為患者制定最適合的康復方案,充分發(fā)揮了多學科康復門診的特色與優(yōu)勢,使患者能夠快速從手術和放療的不良反應中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