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虎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取、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認識到當前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將這些影響因素結合起來,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隨著新型教學理念的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目標發(fā)生了極大的轉變,由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yōu)閷W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因此,這就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系統(tǒng)化的教學工程,其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涉及諸多因素。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各種教學因素的整合與協(xié)調,并通過相應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仍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閱讀活動是一種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學生只有通過自主閱讀、思考,才能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實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小,無法真正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這樣教師的觀點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產生干涉、影響,使學生的自主閱讀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僵化
在以往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為提高教學的進度,只是通過單一的課堂講解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灌輸,而不注重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這種教學模式顯示出了明顯的教學不足,嚴重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師對學生閱讀行為的指導缺乏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引導作用發(fā)揮得充分、科學,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形成閱讀能力,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部分教師還未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組織結構的調整,不注重自身指導作用的發(fā)揮,而是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強加于學生,使學生無法在有效的閱讀活動中實現(xiàn)自身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積極地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教學理念是教師在教學活動秉承的理論基礎,對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新型教學理念的學習與貫徹,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首先,教師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貫徹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作為最根本的教學目標,并圍繞其進行多元化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得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能實現(xiàn)自身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還應對“以人為本”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的貫徹。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主體地位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得到了凸顯。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給予充分的尊重,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設計與安排,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中獲得更為有效的培養(yǎng),獲得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科學地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學因素,教學目標制訂得科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會得到提升。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制訂明確、科學的教學目標在進行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過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學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應與教學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只有在這種教學目標下,學生才能實現(xiàn)課堂學習的任務,獲得相應的語文知識學習。另一方面,教學目標還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不同,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發(fā)展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訂的過程中,就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訂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如,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文中生字的學習、對文章進行熟讀或背誦、結合教學內容了解其他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等,這些教學目標明確、具有可行性,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了閱讀、學習的方向,促進了學生更為有效的閱讀學習效果。
(三)積極地進行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型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在豐富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的同時,也強化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地進行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實現(xiàn)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語文是一門具有實用性的教學課程,很多知識點都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物以及體驗具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其具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以此實現(xiàn)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較差,對于文章不能實現(xiàn)深層次的理解,這就常常導致閱讀教學的層面膚淺、有效性不足。因此,教師應通過組織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文章的自主閱讀、獨立感悟,并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合作、探討,實現(xiàn)學生對文章理解的分享與深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及課堂評價的合理運用,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