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李立群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币魳穼徝雷鳛橐魳穼W科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核心內容,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過課改實驗,教師們對音樂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一、以情感為主線,觸動學生心靈
音樂比其他藝術更容易進入人們的情感世界,審美教育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貫穿于每一節(jié)音樂課中,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美好。音樂可以讓我們情緒高漲,充滿激情,思維也跟著活躍起來,這充分證明音樂是一種豐富的具有感染力的情感語言。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核心是音樂審美體驗——聽。因此,欣賞活動中,以聽為中心點,將聽覺感知、視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結合在一起,是獲得情感體驗的有效途徑。依據(jù)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征,教師應讓學生邊聽邊動,邊唱邊記憶,注重實感,注重音樂實踐中親身參與、主動欣賞,注重問題層層疊加式的欣賞,讓學生在反復聆聽中,從感性愉悅上升到理性情感共鳴,在想象與聯(lián)想中加深并獲得感性體驗。
(一)利用聽覺感知,幫助學生走進音樂
1.導入新課。
(學生聽著雙簧管演奏的“溜冰圓舞曲”進教室。)首先,教師向學生展示自制風車,在轉動風車時
提問:“誰能用動作來表示風車的轉動?”
學生做完動作后,教師用雙手做轉動風車的動作,并強調重拍。
提問:“在春風的吹動下,小樹苗茁壯成長,誰能用動作來表示?”
再問:“海水在海風的吹動下,蕩起波紋,誰能用動作來表示?”
本節(jié)教學過程從聽覺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入手,借助風車轉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抓住小學生好動的天性,設計了以上三個動作并進行提問,學生互動熱烈。雖然學生的動作五花八門,但他們學習的熱情渲染了整個課堂。這是學生個體性和差異性的體現(xiàn),同時,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此得到了發(fā)揮,這為他們欣賞本節(jié)課的內容夯實了基礎。
2.初聽全曲。
請學生邊聽辨音色邊模仿“轉動的風車、在春風吹動下的小樹、像海水一樣蕩起的波紋”,聽后說說自己對這支曲子的情緒和速度的理解。
學生回答踴躍:“歡快的?!薄斑@首曲子的速度真的像快速轉動的風車一樣。”“我仿佛看到了有好多人在跳舞,情緒很激動?!薄靶善鹌鸱??!?/p>
教師出示課題:《單簧管波爾卡》,并出示圖片。
請學生介紹單簧管:“它屬于木管樂器,是木管樂器中音域最寬的樂器。
請該生分別在低、中、高三個音區(qū)吹幾個音,讓大家熟悉單簧管的音色。
(二)利用視覺感知,幫助學生分析樂曲
1.復聽全曲。
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jù)樂曲旋律變化劃分樂段,并將自己手中準備好的色塊、圖案、圖形粘貼到黑板上,如圖1所示。
2.再聽全曲。
聽音樂時,師生一起做動作,強調主旋律的強拍。做“聽聽想想”第一題:你能說出下面的線條圖形各表示什么意思嗎?如圖2所示。
2.復聽,學生隨音樂舞蹈,同時出示捷克人跳舞的幻燈片,要求學生按要求設計動作,兩人拉手對跳、轉圈。
3.知識的延伸:聽《雷鳴電閃波爾卡》。
看合唱視頻《閑聊波爾卡》時,學生說:“這首曲子給人以風趣幽默的感覺?!边€有的學生說:“波爾卡的速度特別快。”
4.課堂小結。學生這樣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學會了聽辨和劃分樂曲的段落?!薄斑吢犚魳愤呂璧福覀兒芟矚g,跳得很高興?!?/p>
二、以興趣為動力,提升音樂素養(yǎng)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熢谡n堂實踐中,把學生的音樂興趣培養(yǎng)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
例如:在過去的新歌教學中,首先要進行節(jié)奏練習。傳統(tǒng)的口讀、手拍節(jié)奏,由于學生沒有興趣,在練習過程中,就把學生練“跑了”、練“怕了”,導致學生游離課堂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這時,教師在非常被動的情況下,再把學生往回“拽”。這樣的音樂課上得師生都筋疲力盡。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們深刻認識到,既然在課堂上學生是參與的主體,就應在學生參與教學上多下功夫。例如:在第八冊第二課《我是少年阿凡提》這首新歌教學中,當進入節(jié)奏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探究學習方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討論的內容是:“你認為在拍節(jié)奏時,都可以拍哪兒?”學生們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既豐富多彩,又很實用。他們有的說可以拍肩膀、拍腿,有的說可以拍凳子、跺腳,還有的說可以拍手、跺腳交替進行。我們采用了最后一種方法進行練習:
三、以愉悅為原則,促進人格健康
音樂教學的愉悅性是審美教育發(fā)生情感體驗和優(yōu)化效應的心理機制。當學生處于愉悅狀態(tài)的時候,最有利于形成優(yōu)勢興奮中心,使“學習是一種艱苦勞動”披上一層樂于主動接受的色彩。這種變“苦學”為“樂學”的狀況,最適于在音樂教學中體現(xiàn),這就是所謂“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道理。在以上所列舉的課堂實例中,都體現(xiàn)了愉悅原則。無論是模仿風車的轉動,還是做手腳并用的立體節(jié)奏,都能在培養(yǎng)審美的同時,給學生帶來無窮的快樂。
通過課改實驗,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變“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教學成效顯著。在新的形勢下,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每一節(jié)音樂課當中,在充分“聽、感、動”的基礎上,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讓他們真正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真諦,熱愛音樂,享受音樂,不斷提高美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