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單導學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誕生的一種教學模式,要求根據(jù)教學特點,依托任務單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活動,彰顯生本教育思想,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進行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時,教師通過精心設計閱讀與寫作任務單,既可以讓學生在提煉任務單的過程當中把握寫作主題,又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文本資料的過程中,累積一定的素材,為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做好鋪墊。語文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任務單的設計環(huán)節(jié)要做好綜合分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準,同時還需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任務單的指導之下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文本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發(fā)展,并不斷深化學生的內在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高中語文寫作當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無論是作文指導還是作文教學任務的安排,都需要考慮學生的內在需求,把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重點。只有考慮學生內在需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才能讓學生在寫作中做到有感而發(fā),而不是無病呻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于是,在這一思想的引導下,教師在設計閱讀與寫作任務單時,就需要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學生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作文當中,讓作文成為學生有感而發(fā)的作品,記錄學生的深刻感悟。
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與寫作任務單當中,給學生提供馮驥才的《大度讀人》這篇文章,然后在文后列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如何理解文章所描繪的讀別人其實也是在讀自己?讀完文章之后,你對人生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并讓學生把握文章主題,自主提煉主題,寫一篇和《大度讀人》主題相關的文章。這個任務單既能讓學生明確重點,又能把握大度這個主題,學會寬容大度,學會面對逆境,學會真誠待人,讓生活充滿陽光。
要寫出優(yōu)質和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對材料進行認真深刻的分析,并且要追根溯源不停留于表面。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深刻的思考能力和極強的表達能力,學會對文本內容的關鍵信息進行提煉,并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深層次思考和評論,讓情感在深度思考當中得到醞釀和升華,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深刻思考的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需要在設計閱讀與寫作任務單時確保內容的深入,能夠觸及學生的內心,引發(fā)學生評論與思考,為學生完成寫作任務提供必要指導。
例如,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的“惡搞”現(xiàn)象,為了引發(fā)學生的深刻思考,教師可以選取時事新聞《人民日報痛批<黃河大合唱>被“惡搞”:是對歷史的褻瀆》《紅色經典不容惡搞》等文章制作成閱讀與寫作任務單,讓學生對目前的這種社會現(xiàn)象進行認真分析,并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以往所了解的“惡搞”現(xiàn)象,進行客觀評價。學生對任務單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也是深刻理解和認識事物的過程,這樣學生才會在寫作中激發(fā)自己的美好情感。
過去教師在設計閱讀與寫作任務單時,主要著眼于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會忽視內容要聯(lián)系生活的原則,也因此影響了學生最為真實的表達。在生活當中,學生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情感,這些都是學生有深刻感受的東西,也是需要真實表達的東西。
例如,教師可以在閱讀與寫作任務單設計當中提供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老海棠樹》以及《我與地壇》,讓學生對作者創(chuàng)作的不同作品進行對照分析,然后表達自己在閱讀中獲得的感受與感想。教師先引導學生提煉這兩篇文章所描寫的事件和人物,分別進行人物和事件的評析,然后再從情感角度挖掘分析這兩篇文章分別抒發(fā)的是哪種情感。等到學生做好了內容分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積累作者在表達情感時所運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將其應用到寫作之中,讓自己的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和真摯。
將任務單引入教學課堂,讓作文教學不再只是顧及教師需求,而是堅持以學生為主,喚起學生的內在潛能和主體動力,這將在極大程度上轉變課堂師生的互動交流狀態(tài),讓課堂教學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要提高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教師就要把握好閱讀與寫作任務單的設計,根據(jù)作文教學要求完善任務單內容,使得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活動當中都有任務單作為方向和內容指導,讓作文教學煥發(fā)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