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天怡
【摘 要】黑色幽默產生和發(fā)展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繁榮于七十年代,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首先,黑色幽默以文學形式發(fā)展起來,其后融入電影藝術。在國產的黑色幽默電影中,常常以戰(zhàn)爭、權力、財富、科技以及道德信仰為常見的電影主題,無形中繼承了文學上的美學風格和思想內涵?!昂谏哪谟跋癖憩F(xiàn)上主要體現(xiàn)為一種風格化的追求,旨在營造一種‘既陰森可怕又滑稽可笑的基調:深層結構又往往包含著一種悖論性的荒誕內核,使你陷入理性的困境而倍感滑稽?!雹?/p>
【關鍵詞】黑色幽默 ;電影主題 ;國產喜劇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44-02
一、恐怖的戰(zhàn)爭幽靈
戰(zhàn)爭是黑色幽默誕生的環(huán)境背景,六十年代的“二戰(zhàn)”“越戰(zhàn)”就像幽靈、夢魘一般,摧殘、傷害著人們的精神和肉體,導致人們積攢在心中的恐懼、憤怒、絕望等反戰(zhàn)情緒無處排解,于是便借助文藝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最后誕生了很多偉大的黑色幽默文藝作品。
我們國內的電影導演也拍攝過反思戰(zhàn)爭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電影《斗牛》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主角牛二和八路牛經歷種種苦難,最后艱難求生的故事。電影一開頭便展現(xiàn)出村莊尸橫遍野的場景,但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才剛開始。影片為了展現(xiàn)戰(zhàn)爭的殘酷性,對人進行非人化處理。本來善良不愿殺人的日本軍人,被上級教唆成殺人的戰(zhàn)犯;原本前來乞討的外鄉(xiāng)難民,一開始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靠著牛二接濟的牛奶活命,但當?shù)弥膛Io法產奶時,卻想把牛二和八路牛都殺掉。戰(zhàn)爭使得人異化得猶如動物,就像片中的牛二一樣,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利,失去人本該有的尊嚴。
《我不是王毛》是一部帶有主旋律色彩、以戰(zhàn)爭為主題的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主角狗剩為了娶心愛的姑娘杏兒,想通過參軍來賺取撫恤費用的故事。影片中多個段落和細節(jié)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在狗剩第一次加入國民軍抗日上戰(zhàn)場時,槍法出眾的狗剩一下子打中日軍的狙擊手,一陣濃煙散去,一架坦克在一群日軍的包圍中開過來,狗剩躲在滿是死人的戰(zhàn)壕里,用戰(zhàn)友的尸體掩蓋自己,親眼看到活生生的戰(zhàn)友被開槍打死。電影結尾,楊三視狗剩為情敵,希望借著皇軍的手除掉狗剩,日軍卻直接將杏兒全家人殺害,楊三到死才認清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
二、黑暗的權力幻影
馬克思曾經說:“一切偉大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可以出現(xiàn)兩次,一次作為悲劇出現(xiàn),第二次作為鬧劇出現(xiàn)”。黑色幽默天然帶有的荒誕因子與喜劇結合,就是對歷史中權利政治主題最完美的表達方式。創(chuàng)作者們用黑色幽默表達了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對政治、權利、制度進行批判和反思。
誕生于八十年代、強調文藝作品應該“干預現(xiàn)實”“解剖社會”的作品《黑炮事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影片以工程師趙書信的神奇遭遇入手,關注和探討了“文革”結束初期的時代現(xiàn)象,對“一切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極左”政治思想和權力進行諷刺和反思。工程師趙書信因寄了一封“丟失黑炮找趙”的電報從而招致權力機構的懷疑,從郵局到公安局,事件性質不斷上升,最后竟被夸大成所謂“黑炮事件”的政治事件,將普通的知識分子趙書信看成是敵我矛盾的對立方。趙書信遭到無端猜忌,從開始的被懷疑到停職,最后還被剝奪了人權,連最初的愛好下棋也被迫放棄。
電影《驢得水》不僅是2016年的票房黑馬,也是一部高口碑作品。影片講述了體制和權力是如何一步步戕害個體,最后個體被犧牲而官僚體系的代言人卻不受任何影響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校長虛構了一個名叫“驢得水”的英語老師,在應對上級特派員的檢查中,不得不用更大的謊言去圓謊,最后造成了女主角一曼獻身銅匠最后自殺、裴魁山失去愛情和良知、周鐵男的男性特征被閹割、佳佳被迫和銅匠結婚等等。作為一切惡的始作俑者的校長,認為“做大事兒,就不拘小節(jié)了”,默認一切悲劇的發(fā)生。影片中,始作俑者校長還能召集大家聚在一起,依然虛偽地粉飾太平,假裝一切悲劇不曾發(fā)生。或許就像影片中裴魁山說的那樣,“中國最缺乏教育的或許不是農民”,而是以校長為代表的權利的中心人物。
三、追逐的財富游戲
在八十年代的全球大背景下,隨著改革開放制度的提出,我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我們迎來了一個以消費主義文化為代表的商品化、市場化的新時代。人們在過度追求物質財富滿足的同時,不自覺地成為了財富的囚徒,沉浸在追逐財富的幻影之中,受其支配而慢慢地迷失自我、失去人性。對于財富的探討,也是黑色幽默喜劇電影重點關注的主題。
在電影《瘋狂的石頭》中,故事就是由一塊價值連城的“石頭”即翡翠引發(fā)的三方勢力的糾纏,最后上演了一場財富追逐的游戲。第一方,以道哥為首組成的盜賊團伙為了追求物質財富以違法偷盜作為事業(yè),最后為了巧奪翡翠,陷入一場搶奪的大戰(zhàn);第二波以老板馮董為代表,他想通過買地來進行資本積累,所以雇傭國際殺手麥克偷盜翡翠,切斷工藝品廠的資金鏈,最后死于麥克之手;最后是以工藝品廠老板為首,他一開始是想挽救即將破產的工藝品廠,最后卻屈服于物質利益,和馮董私下達成協(xié)議而棄上百個工人利益于不顧。
電影《追兇者也》通過多線敘事,講述了一個為獲得物質財富而買兇殺人的故事。電影主角宋老二是一個靠修車為生的云南普通村民,因為不愿意配合遷墳,影響了錳礦廠的開工,造成了錢貴興、高老板等人的經濟損失,老板雇傭殺手企圖殺死宋老二,卻陰差陽錯殺錯了人,致使事件開始偏離原計劃,走向荒誕結局。在影片最后,宋老二與錢貴興對峙,錢貴興的一套說辭揭示了他為了追求財富而不惜賠上人命的殘酷真相,錢貴興將自己追求物質利益的行為進行合理化,將宋老二不合作遷墳的個人行為擴大化,上升到影響全村、全鎮(zhèn)、全縣乃至全省的經濟發(fā)展。殺手董小鳳也是和主角宋老二一樣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為了買房,滿足物質需求,遭到奸商欺騙,被社會傷害之后走向犯罪的道路,她為了區(qū)區(qū)幾萬塊錢失去了人性,殘忍地害人性命,也因追逐物質財富讓自己墜入黑暗地獄,最后夢破碎,只能絕望地死去。
四、冰冷的科技產物
科學技術促進人類的進步,能給人來帶來巨大的便利,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表明,科技其實是個有利有弊的“雙刃劍”,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手機、電腦甚至機器人的出現(xiàn)也讓我們喪失了一部分思考的能力。于是人們開始反思科技產物帶來的影響,思考人類未來與科技的關系,創(chuàng)作者們也通過各種不同的藝術作品,對科技這一話題進行討論。
電影《錯位》講述的是一個科幻故事,局長趙書信每天面對堆砌如山的公務文書和開不完的會議,制造了一個外形與自己相似的機器人來代替自己工作,減輕壓力。一開始事情進展得很順利,但隨著機器人趙書信日益接觸人類,它學會了思考,有了自我意識和人的情感,開始想取代原來的局長趙書信。局長趙書信的生活也因為機器人慢慢地開始失控,機器人不受控制地隨意進出家門、去圖書館借書、自己學會抽煙和看電視、與人類姑娘約會甚至擅作主張?zhí)幚砦募?,最后不受控制地與局長同時出現(xiàn)在辦公室。影片結尾卻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是主角的夢境。影片反映出主角或者是創(chuàng)作者,對機器人以及科技的擔憂和恐懼。
在電影《手機》中,作為當時最先進的溝通工具,手機卻是真正造成人們無法溝通的罪魁禍首。電影一開頭的講述者,是在電視鏡頭前的主持人嚴守一,大量的鏡頭給了他的手機,即全片主題表達的核心物件。劇情的發(fā)展交代了嚴守一長期出軌、對妻子不忠以及如何隱瞞的全過程。也是因為手機,妻子發(fā)現(xiàn)了真相,導致他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在影片的結尾,嚴守一在奶奶的葬禮上扔掉了手機。影片中嚴守一的老板費墨,平時一貫小心謹慎卻犯了同樣的錯誤,在被妻子發(fā)現(xiàn)后,語重心長說出了一番話:“還是農業(yè)社會好,那時候交通、通訊都不發(fā)達,現(xiàn)在太近了,近得人喘不過氣來”。這番話也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的觀點,手機代表著科學技術,給予人們溝通的方便卻拉遠了人們心靈的距離,人們變得充滿秘密也沒有秘密,最后無處遁形,科技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五、坍塌的道德信仰
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每天都處于新鮮事物的刺激之下,道德觀、價值觀等精神文明內容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禮、義、忠、信的美德和信仰慢慢被社會主流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物質利益的功利主義思想。大眾對道德文明的水準感到迷惘,喪失了對道德評價的基本標準,最終導致社會整體出現(xiàn)道德信仰缺失的現(xiàn)象。反而,一些處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因偏安一隅沒有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依然秉持著老一輩人身上堅守的美好品質。雖然道德文明被大家看作是老生常談的論題,但是確實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問題,它是丈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的尺度。
電影《落葉歸根》講述了農工老趙千里背尸,信守承諾幫助好友老劉“落葉歸根”的故事。一路上,老趙先是坐長途車遇到劫匪,但老趙的重情重義打動了劫匪,逃過一劫后反被乘客趕下車去;隨后入住汽車旅館,身上僅剩的錢被人順走;在路上幫忙給拋錨的車主推車,車主發(fā)動汽車后卻踩油門離開;在店里吃了一頓普通飯菜卻被說成是野味,慘遭敲詐后,老趙得知連老劉身上的工地給的五千塊錢也是假鈔。一路的艱辛讓老趙感受到人心的險惡、冷漠和失信,面對集體的道德滑坡和誠信缺失現(xiàn)象,他也產生了自己作為一個個體深深的無力感。
電影《一個勺子》講述了一個善良、樸實的西北農民拉條子,因為樂善好施幫助一個在街頭流浪、用西北話叫作“勺子”的傻子,使自己陷入困境,最后變成周圍人眼中的下一個“勺子”的荒誕故事。片中的拉條子與妻子出于善意暫時收留“勺子”。之后為了幫助“勺子”找到親人,拉條子忙前忙后著,又是托人打聽消息,又是張貼廣告,卻招致喪失道德良知的地痞流氓謊稱是“勺子”真正的親人而不斷騷擾、敲詐。無奈之下,拉條子只好再次登廣告尋找“勺子”。但他的一番善心卻遭到周圍人的嘲笑和誤解,村長認為先前被“勺子”糾纏純粹是拉條子自找的,而后尋人是想販賣人口賺取錢財,用惡意揣度別人的善心;妻子認為拉條子先是登報送走“勺子”,事后還要花重金尋找“勺子”,他才是真正的“勺子”,但此時的拉條子心中只有困惑。
注釋:
①修倜.當代中國電影中的黑色幽默[J].電影藝術,2005,(01):118-121.
參考文獻:
[1]修倜.當代中國電影中的黑色幽默[J].電影藝術,2005(01):118-121.
[2]陳鴻秀.“黑色幽默”與中國大陸喜劇電影——兼論“黑色幽默”片與“黑色喜劇”片的異同[J].青海社會科學,2012,(02).
[3]楊松.中國喜劇電影黑色幽默下的現(xiàn)實諷刺[J].電影文學,2019,(2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