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華
【摘 要】本文對民族舞蹈在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的引入價值進行了討論,并對當前民族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加深對民族文化的感悟,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感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高職;舞蹈表演;民族舞蹈
中圖分類號:J722.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124-02
民族民間舞蹈又被稱為土風舞、民俗舞蹈,是一種來源于人民日常生活的肢體動作語言,主要以日常活動的抽象化作為表現(xiàn)形式?!耙环剿琉B(yǎng)育一方人”,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歷史文化背景下,56個民族在中國大地上產(chǎn)生了各自的語言、習俗、文化、宗教信仰等人文特色,其中舞蹈作為人與生俱來的一種依靠肢體抒發(fā)和表達感情的藝術形式,在不同的民族中均有存在,進而產(chǎn)生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一、高職舞蹈表演中引入民族民間舞的價值
在傳統(tǒng)的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主要是以西方舞蹈作為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如芭蕾舞、爵士舞、體育舞蹈等。課程內(nèi)容的選擇和安排與教師的教學喜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而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舞蹈經(jīng)過了歷史的傳承,在舞蹈表演教育中有著非常高的教學價值。首先,將民族民間舞蹈引入課程中能夠極大地豐富教學內(nèi)容,這得益于我國民族眾多,其舞蹈形式在生活習慣、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下十分豐富,體現(xiàn)著不同民族的特色,如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銅鼓舞”、高山族的“狩獵舞”。其次,民族舞蹈是從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產(chǎn)生的,其作為一種娛樂活動具有動作、步伐單純簡練的特點,入門較為容易,但要想學好也同樣有著一定的難度,能夠對學生的舞蹈技能以及表演能力等起到良好的提高作用。例如,民族舞蹈對于舞者的站立形態(tài)、方向,身體運動的幅度、靈活性,以及旋轉、跳躍等都有著一定的要求。此外,民族舞蹈的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俗風情,振奮學生的民族精神,促進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族民間舞蹈課程不夠系統(tǒng)化
在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教學課程中,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相較于其他舞蹈教學所占的比例較小,再加上民族舞蹈本身種類形式眾多,導致了其在課程設置上較為零散,大多學校將其作為公共選修課程進行教學。高職民族舞蹈教學的零散性導致了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存在著教材不固定、考試不嚴謹?shù)葐栴},學校、教師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不夠重視,學生也對該門課程缺乏足夠的興趣。
(二)過于重視技能教學而忽視了舞蹈理論教育
舞蹈理論是對舞蹈實踐技能的一種總結,對舞蹈動作的風格、舞蹈的文化背景、舞蹈領域中的觀點等進行教學,對于學生后期舞蹈技能的學習以及舞蹈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個舞種的形成與發(fā)展都經(jīng)過了時代的考驗,在歷史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舞蹈表演課程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實際舞蹈技能進行培養(yǎng),但卻忽視了學生舞蹈理論水平的提高。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舞蹈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不扎實,無法將舞蹈理論知識清晰、靈活地向學生進行闡釋,舞蹈理論教學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多數(shù)學生認為舞蹈理論枯燥無味,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更希望進行舞蹈實踐訓練,但缺乏理論指導的訓練往往事倍功半。
(三)缺乏對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
對于民族民間舞蹈來說,其來源于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達,與民族文化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要想真正的學好民族舞蹈就必須要舞者具有良好的民族情感,然后將這種情感與肢體動作進行良好的結合,使民族舞蹈的魅力得以充分的體現(xiàn)。在跳舞的過程中,不僅要追求動作上的優(yōu)美,神態(tài)上的傳神,還應該注重精神內(nèi)涵和舞蹈本身帶給觀眾的情感。例如,蒙古族舞蹈動作幅度較大,情感熱情奔放;藏族舞蹈則具有一定的宗教特性,情感較為莊重。然而在當前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教學,缺乏對民族情感的傳達,從而導致了學生在跳民族舞蹈時只是在機械地模仿動作,無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舞蹈當中。
(四)民族民間舞蹈的考試模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創(chuàng)新激情
在我們所有的教學活動中,考試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展示老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我們高職院校民族民間舞蹈的考試模式過于單一,主要是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固定表演來考核,這種考試模式讓學生無法靈活地運用已學的舞蹈技能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激情,不利于民族民間舞蹈的發(fā)展和傳承。
三、舞蹈教學中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方式
(一)實現(xiàn)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科學化、系統(tǒng)化
針對當前高職舞蹈表演教育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較為零碎化的問題,高職院校要積極采取措施,推動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專業(yè)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首先,要加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規(guī)范化,保證相關課程目標和課程內(nèi)容的可行性,選擇適當?shù)慕滩?,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服飾、道具,積極引進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人才,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針對民族民間舞蹈種類眾多的問題,學校可以將民族民間舞蹈基本功課程與實踐技能課程分別設置為必修與選修課程,使學生在學習相關的基本功并了解相應的民族文化后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一種或幾種民族民間舞蹈進行深入學習。
(二)加強對學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
舞蹈是利用肢體語言表達人的情感的一種形式,情感始終都是舞蹈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民族舞蹈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教學,讓學生觀看民族紀錄片、聽民謠等,使其了解一個民族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并使其了解民族舞蹈在民族中的意義和所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傣族人民中,孔雀代表著吉祥,因此孔雀舞中的動作大多是輕盈、生機勃勃的,同時孔雀舞的動作較多地模仿了孔雀的動作,體現(xiàn)著傣族人民對自然的模仿和崇拜。其次,教師在學生產(chǎn)生了民族情感后要引導學生將這種情感與舞蹈動作相結合,透過一個動作來了解其背后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元素提煉法對民族舞蹈動作進行分解,使學生掌握每一動作的情感要點;也可以通過歌舞結合的方式,用音樂中所表達出的情感來帶動學生的舞蹈情感。
(三)加強對學生的舞蹈理論知識教學
民族舞蹈理論是對民族舞蹈特點、要點的提煉總結,反映著民族舞蹈最基本的要求,能夠幫助學生抓住舞蹈的內(nèi)在邏輯和編排思路,對于學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時,可以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先從簡單的舞蹈理論入手,逐漸從簡單到復雜、從局部到整體,并結合著名民族舞蹈家的表演作品進行詳細講解,最后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舞蹈理論知識進行舞蹈實踐,體驗理論指導下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在這一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
在舞蹈表演教學中,舞蹈鑒賞能力也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學生通過對舞蹈作品進行有效的鑒賞,發(fā)現(xiàn)其獨特的技巧,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才能夠使其在舞蹈實踐中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感受,使其舞蹈水平得到提升。對學生舞蹈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向學生播放舞蹈家的舞蹈視頻來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觀看并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包括這支舞蹈屬于什么類型,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題是什么,情節(jié)是怎樣發(fā)展的,整個舞蹈節(jié)奏是怎樣的,舞蹈演員所表達的情感是怎樣的等,然后教師通過總結、講解,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運用多模式的考查方式
在民族民間舞蹈的考試中,除了原有的固定教學內(nèi)容的考查以外,還需要使用多種模式靈活地對學生進行考查,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熱愛,并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學習和傳承民族民間舞蹈。
高職院校的各種文藝活動非常多,學生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我們可以把民族民間舞蹈的考試和各種文藝活動聯(lián)系起來,把學生參加的和民族民間舞蹈有關的各種活動都加入到考試的內(nèi)容中來,鼓勵和支持學生學以致用,把自己課堂里掌握的專業(yè)知識轉化成各種民族民間舞蹈表演形式,通過實踐活動和舞蹈創(chuàng)編來代替常規(guī)的考試,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熱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深入、主動地學習民族民間舞蹈,這樣的模式才是真正有益于民族民間舞蹈傳承和發(fā)展的模式。
現(xiàn)代社會中各種媒體平臺非常多,應鼓勵學生利用這些先進的平臺,拍攝和制作自己的民族民間舞蹈視頻,并通過后期各種技術手段的處理,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民族民間舞蹈作品,這樣既能對民族民間舞蹈有全新的詮釋,也能更廣泛地傳播民族民間舞蹈。同時,這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考核方式。
各種考核模式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熱情,還能更全面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民間舞蹈在高職舞蹈表演教學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針對當前舞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和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實現(xiàn)民族舞蹈課程的科學化、系統(tǒng)化,加強對學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培養(yǎng),以及注重學生的舞蹈理論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鑒賞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采用多種靈活的考核模式,讓學生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我們的民族民間舞蹈。
參考文獻:
[1]李倩蕓.高職舞蹈表演專業(yè)學生民族舞蹈教學實踐探析[J].大眾文藝,2011,(20):253-254.
[2]李蓉.高職院校舞蹈教學中民間舞蹈的作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6):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