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柘城縣人民醫(yī)院(476200)王亞軍
外科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常用手段,而有效的麻醉是保證手術順利開展的前提,但老年患者自身基礎代謝能力普遍較差,故極易受到麻醉藥物影響,從而導致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因此,如何選擇麻醉方式是麻醉科醫(yī)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82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對其術后MMSE評分的影響,現(xiàn)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82例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為A、B兩組,各41例。A組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0.63±4.31)歲。B組年齡6 0~8 2歲,平均年齡(70.59±4.27)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該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許可。納入標準: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斷治療指南》中關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臨床診斷標準;年齡≥60歲;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為I~II級;均行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嚴重感染;惡性腫瘤;精神障礙;長期酗酒或藥物濫用史;免疫、凝血功能紊亂。
1.2 麻醉方法 A組采用全身麻醉,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下開放靜脈通路,使用苯磺順阿曲庫銨0.15mg/kg,芬太尼2~3μg/kg,依托咪酯0.2~0.3mg/kg,咪達唑侖0.03~0.05mg/kg進行麻醉誘導,使用瑞芬太尼0.08~0.20μg/(kg·min),丙泊酚1~2mg/(kg·h)維持麻醉,并持續(xù)吸入2%的七氟烷。B組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在L3~4椎間隙穿刺,使用3mL1.5%~2.0%的利多卡因試藥,依據(jù)麻醉需要追1%的羅哌卡因與2%的利多卡因混合液,控制麻醉平面于T10以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前和術后24h時的MMSE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高;統(tǒng)計兩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數(shù)據(jù),定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治療前后MMSE評分比較 B組術后24h的MMSE評分(22.04±2.49)顯著高于A組(19.31±2.6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比較B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4.88%,2/41)低于A組(19.51%,8/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00,P=0.043)。
經(jīng)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前列腺增生的常用術式,具有侵入小、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但老年患者各組織器官均有不同程度衰退,機體代謝能力較差,而麻醉藥物又屬于強應激源,會給患者帶來極大嚴重的應激反應[2],從而影響其術后康復。因此,選擇一種對老年患者影響較小的麻醉方案對患者和醫(yī)生均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研究探討了全身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對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4h接受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的B組MMSE評分較高,而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低,這與胡現(xiàn)斌等人[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全身麻醉雖然麻醉效果較好,但會過度抑制膽堿能系統(tǒng),而老年人膽堿能系統(tǒng)本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衰退,因此其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風險會明顯上升。而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則是通過在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藥物阻斷硬膜外神經(jīng),其可在較低用藥用量下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故對患者膽堿能系統(tǒng)影響較小,從而有效降低了術后認識功能障礙發(fā)生風險[4]。
綜上所述,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對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MMSE評分影響較低,且能降低術后認知障礙發(fā)生風險,可作為臨床首選麻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