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曼
(吉林工商學院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130507)
產出導向法是由我國語言學家文秋芳提出的教學理論,對任務型教學進行了理論上的升華,以“產出”為目標指導教學環(huán)節(jié)及設計內容。產出導向法指出教學理念應包括“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教學過程涵蓋“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和“選擇性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由“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構成,在整個流程中教師要恰當?shù)匕l(fā)揮如同“腳手架”的中介作用。教學理念是其他兩個部分的基石,教學假設是教學流程的理論支撐,教學流程是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的實現(xiàn)方式。教師首先通過線上課程為學生搭好腳手架,提供語言、知識、價值觀、情感等各方面的輸入。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從內容、語言形式和用語言表達內容的話語結構三個方面對輸入材料進行梳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聽說讀寫各個部分都是相輔相成、有機連接的,絕非孤立自主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逐步降低自己的腳手架作用,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在綜合評價階段教師對學生在進行選擇性學習和產出任務練習的過程中的學習效果給予評價。首先師生共同學習評價標準,然后在線下(課前課后)及課中共同對學生提交的產出成果進行評價,最后布置學生依據(jù)評價標準在課下進行同伴互評、師生互評和自我評價。
寫作教學貫穿于大學英語課程的始終,傳統(tǒng)教學模式側重以教師為中心的寫作技巧講授,而以產出導向法為指導理念的教學則扭轉教師角色為中介性質,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習主體的授課者,以“導入輸出”為起點,把“促成假設”作為主體環(huán)節(jié),最終形成“產出及評價”,此理論架構可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潤物無聲地融入育人教育元素。
大學英語寫作是高校通識必修課之一。以吉林工商學院為例,目標學生是非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生,其入校成績達到二本分數(shù)線,具備非英語專業(yè)三級水平。學習態(tài)度飽滿,熱情較高,樂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探索未知,渴望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對詞匯、句法、語法等未形成系統(tǒng)性認識,缺乏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缺乏高效、系統(tǒng)化的英語學習方法,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教學大綱要求其形成良好的英語溝通與應用能力。養(yǎng)成知識體系、交際能力和情感協(xié)同發(fā)展的綜合培養(yǎng)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把“育人”和“育德”與語言教育相結合,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tǒng)一,培養(yǎng)能夠服務區(qū)域經濟及社會、國家建設的合格的具備一定英語寫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大學英語寫作是吉林工商學院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基礎必修課,課程總課時36課時(一學期),每單元6課程,共講授教材6個單元的內容??傮w目標是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形成目的明確、高效而自律的良好學習習慣,堅定文化自信,實現(xiàn)語言能力、人文素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學生在認識世界、了解社會、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加文化理解力、思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xiàn)語言維、交際維和文化維的統(tǒng)一,形成具備一定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德智協(xié)同發(fā)展的滿足社會職業(yè)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1.語言目標。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和英語寫作技能。系統(tǒng)掌握英語基礎語言知識,包括詞匯、搭配、語法、篇章、修辭、寫作等,利用U校園、ITest、IWrite、外研隨身聽等教輔軟件,實現(xiàn)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混合式學習模式,以全面提高學生對基礎語言知識的掌握?;A階段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1)通過本課程的系統(tǒng)學習,擴大詞匯量,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能夠讀懂四級水平的閱讀篇章。(2)通過單元寫作和翻譯技巧的講授,能夠寫出300字左右結構完整、論述清晰、觀點鮮明且語言錯誤較少的文章與實現(xiàn)四級翻譯難度的篇章翻譯。能夠達到《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CSE)四級寫作和翻譯水平,在價值觀書面表達方面,具備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
2.能力目標。在英語寫作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信息加工與選擇的能力、判斷和思辨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和科學思維的能力。提升科學人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使學生具備自我督促自我成長奮進的能力,具有積極主動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溝通會話的能力,理性地認識到中西文化和思維法的差異性,具備以多元化視角認知事物的能力。
3.育人目標。在產出導入法的架構下,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和內容使學生了解跨文化溝通的基本禮儀和規(guī)范,正確看待中外文化的基本內容,形成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具備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具備文化平等、求同存異、差異共存、尊重包容的意識。具備正確認識自我,和諧自洽并能考慮他人感受、合理奉獻的能力。具備把握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立志高遠、兼容并蓄的能力,促進人格養(yǎng)成。通過比較分析中外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具備一定的國際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備能夠讓異質文化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國的表達方式和文化的能力。具有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寓德于課、寓德于教,通過課程內容的精心設計,找到“語言習得”到“立德育人”的恰當切入點,深入挖掘外語課程中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理念,實現(xiàn)對授課內容邏輯自然地過渡與升華,使得本課程的教育真正觸及學生默會知識的深處,成為他們認知和實踐的隱性根源,將教學與學生的人生際遇和心靈感受相結合,從而對之產生積極的影響。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yǎng)成等教育導向與本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實現(xiàn)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育教書育人的作用[2]。“育人”以“育德”為基石,注重傳道授業(yè)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機統(tǒng)一。
以英語寫作單元social behavior,comparison and contrast為例,課前即輸出驅動的環(huán)節(jié)為:通過U校園布置多樣的課前任務;讓學生完成UMOOCs上指定的相關章節(jié)的在線學習任務;課中即輸入促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課文變形的完形填空題;開展針對詢問最喜歡的休閑項目的對話練習;課后即評價環(huán)節(jié):完成“介紹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中國原創(chuàng)的選秀節(jié)目”作文,比較中國和英國酒吧文化的異同點。課前(輸出驅動):通過U校園發(fā)布聽力音頻測試,是關于一位社會名人的事跡介紹,讓學生猜出人物并作答聽力配套選擇題。課中(輸入促成):對社會名人應具備的品格top5 進行投票及小組討論,小組代表口述匯報。課后(評價):通過IWrite平臺發(fā)布“榜樣的力量”為題的作文作業(yè),運用所學的說明文寫作技巧來描述一位社會名人。
通過英語寫作精讀課文TV Talent Shows—the Good and the Bad?的學習,對內容的深入挖掘,分析選秀節(jié)目的優(yōu)缺點,有些是弘揚正能量的,而有些則是在嘩眾取寵作秀。教學內容的育人視域:真正的“秀”是高尚的情操和非凡的品質,以及貢獻和專注等等美德,絕非外在顏值統(tǒng)領價值判斷,從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評判標準[3]。通過泛讀課文British Pub Culture的學習和課后練習作業(yè)的講解、討論與評價等系列活動,讓學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陶冶其兼容并蓄、包容有馳的態(tài)度,提升其用國際視角多元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審美觀判斷力國際視野。第一篇寫作導入語料課文You’r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是蘋果公司前CEO史蒂夫喬布斯的著名演講,通過對文章語言點和篇章層面學習,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的涵義。并結合線下和課上的學習活動,引領學生養(yǎng)成對知識的科學態(tài)度、對學習的正確認識和對真理的無限渴望。糾正學生“為應試而學知識”的認知誤區(qū),從而形成“格物窮理、求知若渴”的知識獲取觀念。按照良好的人格養(yǎng)成路線成長。泛讀課文Jack Ma’s“Crazy”Management Style的學習及配套活動旨在教育學生了解、欣賞名人優(yōu)良品質,以榜樣的力量為召喚,從而內化為不斷奮進的品行目標。通過多模式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從名人品格、榜樣力量、正確的求知觀和人格養(yǎng)成等立德育人的方面進行思考和學習輸出。
教學評價采用多維度的形成性教學評價和總結性教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采用多元和梯度評價標準,既包括學生在“學用”過程中的即時評價,也包括對學生產出的延時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將個人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終評相結合,同時利用學習通APP(U校園、云班課、Iwrite)中的課程積分、測試、作業(yè)、投票、頭腦風暴、課堂討論等功能實現(xiàn)量化評價,激發(fā)學生參與度與學習熱情,全面、客觀、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效。評價的理念主要是“以評促學”,方式主要采用機器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機器評價和課堂內的教師評價是即時評價,同伴評價和師生互評主要針對的是課后作業(yè),自我評價針對階段性學習反思。從而形成全面、公平、客觀、有效又具備個性化的課程評價體系[4]。評價中語言與育人的融合:個人自測部分在自測量表中設計語言點能力點的項目,同時也加入對應的品德和觀念上的項目,自測量表中除了“I can get the right answer for the listening tasks”“I can grasp the general idea of reading materials”“I can comprehe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new words”“I can adopt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writing skills”等針對語言習得的項目,還加入了“I can get the empathy ability”“I can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I can have the confidence in Chinese cultural and value outlook”等針對本單元social behavior育人教育的自測項目,評價學生在兼容并蓄、包容尊重和文化自信方面的成長。在組間互評、師生互評等環(huán)節(jié)均加入本單元價值導向相關的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實現(xiàn)主體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主旨的層層遞進,在每個維度的評價中都設計進“育人”點的考察條目,各類目占比如表1所示。
表1 評價各類目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