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與評價一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對一線教學往往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近幾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走向“深水區(qū)”,國家對考試與評價的重視程度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 年9 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啟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試點,計劃到2020 年基本建立中國特色現(xiàn)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2019 年6 月,《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頒布,著重提到了要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優(yōu)化試題內(nèi)容,創(chuàng)新試題形式,科學設置試題難度,提高命題質(zhì)量,突出立德樹人導向。2020 年1 月,教育部考試中心制定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該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nèi)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試本源性問題,回答了在高考領域“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
在此大背景下,2020 年的高考試題體現(xiàn)的命題理念和特點備受矚目,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從某種意義上講,2020 年可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學科新高考“元”年。其一,2018 年《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頒布實施,第一批在《課程標準》指導下學習的學生參加了2020 年的高考;其二,2020 年新高考是《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頒布實施后的首次英語新高考;其三,2020 年是山東(新高考Ⅰ卷)、海南(新高考Ⅱ卷)、北京和天津作為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省市實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考試》提到:“2020 年高考英語命題貫徹落實國務院高考內(nèi)容改革專題會議精神,依托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進一步深化考試內(nèi)容改革,加強關鍵能力考查,體現(xiàn)時代性,確保公平性,充分體現(xiàn)了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功能?!?/p>
2020 年高考英語學科共有10 套試卷。具體包括全國卷Ⅰ(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全國卷Ⅱ(甘肅、青海、內(nèi)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陜西、重慶)、全國卷Ⅲ(云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新高考卷Ⅰ卷(供山東省使用)、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以及高考自主命題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傮w來看,2020 年高考英語試題呈現(xiàn)如下特征:
在英語考試中,命制試題的素材是考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情境載體。命題人在選取素材時除了要重視選用真實、地道的語言材料外,其本身的思想性也不容忽視。縱觀2020 年高考英語試卷,命題素材緊跟時代潮流,貼近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選材原則。素材體裁多樣,包括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題材廣泛,覆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大主題語境。例如,全國卷Ⅰ涉及的主題內(nèi)容有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的社會服務(閱讀理解A 篇)、體育活動(閱讀理解B 篇);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的生活與學習(閱讀理解B 篇)、認識自我(“七選五”)、家庭教育(完形填空)、勞動做事(短文改錯);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的人與植物(閱讀理解D 篇)、地球與宇宙奧秘探索(語法填空)。這些素材主題鮮活,思想意義豐富,蘊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培養(yǎng)考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必備品格。
2020 年高考英語雖然試卷類別較多,但每套試題的質(zhì)量均較高,其設計不僅符合測試學的一般原理和規(guī)律,還高質(zhì)量地契合了語言測試的特殊要求,試題命制也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課程標準》中關于高考命題的建議。總體來看,試題的考查圍繞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展開。同時,在素材選取、試題擬制、形式設計等方面直接或間接地體現(xiàn)了命題人對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視。此外,試題在價值引領、關鍵能力考查、難易度把握等方面都非常嚴謹周全,試卷整體難度比較平穩(wěn),全卷沒有出現(xiàn)偏題、怪題,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扎實程度要求較高,這些都釋放出學習英語要注重根基、學以致用等信號。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全國卷[如全國卷Ⅰ書面表達],還是新高考Ⅰ卷(供山西省使用)、海南卷、北京卷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突破了原有固化的試題類型或模式,落實《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突出了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體現(xiàn)了為國家選拔人才,引導教學方向的命題價值觀。
對高考英語而言,理想的預期是其能發(fā)揮對基礎英語教學的正向反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影響英語教學改革的作用。綜合來看,2020 年高考英語試題在注重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前提下,努力發(fā)揮對教學的積極反撥作用,體現(xiàn)出三種反撥取向。
1.指向立德樹人的英語考試改革取向
2020 年的高考英語依然繼承了過去幾年在命題素材中融入中國元素的理念。例如,全國卷Ⅰ語法填空的語篇介紹了中國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相關內(nèi)容,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科技成就,弘揚了科學精神。全國卷Ⅲ的閱讀理解A 篇,介紹作者與學者們一起游覽法國、西班牙、中國和突尼斯,感受四個國家的物質(zhì)文化古跡。語篇通過在試題情境中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達到增強考生文化自信的目的。除了大量的中國元素外,試題命制還有機結(jié)合了立德樹人的時代特征和當下情境。譬如,北京卷的應用文和情景作文的大背景均為新冠疫情,命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知緊密相關。
立德樹人的命題取向還體現(xiàn)在語篇素材的選取上,選 取素材時有機地滲透著對德智體美勞“五育”的關注。譬如,體現(xiàn)關注體育運動、提高運動意識的語篇有競走運動及其與跑步的不同之處[全國卷Ⅰ閱讀理解C 篇],歡迎外國友人到中國學習武術[全國卷Ⅱ短文改錯]等;體現(xiàn)對美育意識的滲透和喚醒的語篇有介紹英國某湖區(qū)的文化類旅游景點[全國卷Ⅱ閱讀理解A 篇],對照說明去復原一件藝術品[北京卷閱讀理解C 篇]等;體現(xiàn)勞育中認同勞動、尊重勞動、體驗勞動的語篇有通過半工半讀完成學業(yè)[新高考Ⅰ卷(供山西省使用)閱讀理解B 篇]等??傊@些語篇不僅向?qū)W生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切實增強“四個自信”,還力圖隱性地實現(xiàn)英語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1]。總之,隨著“課程思政”作為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被提出和推行,我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英語考試改革將長期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而展開。
2.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的試題命制取向
《課程標準》在對高考英語的命題建議中明確指出,要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目標和理念確定命題導向和原則,在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滲透對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考查[2]??v觀2020 年高考英語的各類試題,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對《課程標準》中的命題建議的回應。譬如,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和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都在書面表達中取消了“短文改錯”這一題型,引進了“讀后續(xù)寫”新題型。此外,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試題命制取向的另一個命題特征是重視考查學生的語篇思維。試題中不同的語篇類型為考查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豐富的語境支持。
例如,以下選自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第二部分語言運用的第二節(jié)。限于篇幅,本文節(jié)選少許部分進行分析。
Many people have the hobby of collecting things,e.g.stamps,postcards or antiques.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36 (wealth) people travelled and collected plants,historical objects and works of art.They kept their collection at home until it got too big 37 until they Died,and then it was given to a museum.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在十八和十九世紀人們所收集的藏品的最終去向,以及現(xiàn)代博物館的各種功能。36 題考查名詞wealth 轉(zhuǎn)換為形容詞wealthy,難度不大,基本屬于在語境中考查語言知識的層次。但37 題則需要考生精準把握該語篇的內(nèi)容,才有可能填出表示選擇關系的連詞or。這種文本精讀能力單靠以語言知識為本的教學是難以培養(yǎng)的,只有依托語篇教學,使語言知識學習融于具體語境,才可能實現(xiàn)。
3.指向真實問題解決的關鍵能力取向
關鍵能力銜接了高考長期以來確立的“能力立意”的命題理念,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3]。由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點是在問題情境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因此指向真實問題解決的關鍵能力考查成為了英語學科核心測評的客觀要求。通過梳理和分析2020 年高考英語試卷,筆者發(fā)現(xiàn),除了常規(guī)上必須考查的運用英語對信息進行提取、梳理、歸納、轉(zhuǎn)換、分析等關鍵能力外,命題的問題解決取向也已經(jīng)凸顯,表現(xiàn)形式主要為間接隱性考查和直接顯性考查。前者的試題案例多見于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題型,后者則體現(xiàn)在書面表達上。
例如,全國卷Ⅲ閱讀理解B 篇和C 篇,分別選取了有關動物保護爭議和英國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的素材,在試題設問上體現(xiàn)對學生分析、論證、推理等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從全國卷的寫作命題來看,無論是以身邊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參賽(全國卷Ⅰ),為班級英語角寫一篇短文介紹一次周末去農(nóng)場采摘的活動(全國卷Ⅱ),還是給外教寫郵件請求其幫忙指導根據(jù)英語課文改編的一個短?。ㄈ珖恝螅际峭ㄟ^設置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命題情境,直接考查學生運用英語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這也契合了《課程標準》在學業(yè)質(zhì)量水平二中對“寫”的要求。
根據(j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高考的核心功能之一是引導教學。在分析了2020 年高考英語命題特征及其考查理念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基于立德樹人學科育人觀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目標,旨在使新時代英語課程能集中體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2020 年高考英語試題在素材選取、題目設置、題型創(chuàng)新等方面都凸顯了育人導向的測試理念,反映出高考英語試題在進一步強化高考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實現(xiàn)考試與教學的良性互動,筆者建議廣大一線英語教師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盡快明晰和樹立學科育人導向的英語教學價值觀,充分釋放英語課程與教學的育人效力,幫助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構(gòu)建新知、提升能力、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品格。
近些年來,高考英語早已超越了主要對考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考查的狹隘層面,轉(zhuǎn)向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020 年高考英語試題進一步釋放了新的信號,即通過設置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或任務情境,引發(fā)學生素養(yǎng)外顯的行為和表現(xiàn)。這意味著,傳統(tǒng)意義上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核心的教學系統(tǒng)已經(jīng)難以適應新時代素養(yǎng)培育的教育目標的和考試目標。英語教學系統(tǒng)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式及教學評價四個維度重新建構(gòu)。具體而言,教學目標的設定要圍繞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內(nèi)容要從碎片化和表層化走向關聯(lián)和整合;教學方式要從模式化和標簽化走向?qū)嵺`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學評價要從終結(jié)性評價走向教、學、評一體化。只有重構(gòu)以素養(yǎng)培育為中心的英語教學系統(tǒng),才能兼容當下英語考試與評價的改革理念,確保遠期愿景的實現(xiàn)。
2020 年新高考Ⅰ卷(供山東省使用)、Ⅱ卷(供海南省使用)、北京卷等均傳遞出重視在特定語篇中考查考生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的靈活運用的強烈信號。“讀后續(xù)寫”新題型更是通過語篇考查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理解和表達的能力。長期以來,英語的課程與教學非常重視知識的完整性和體系性,以及技能的嫻熟化,但缺乏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關注,導致“學”不致“用”的“學用分離”問題,因此如何破解困境,走向“學用一體”,成為核心素養(yǎng)時代背景下基礎外語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5]。高考英語試題的變化也回應了這一訴求,并引導著英語教學實時地進行調(diào)整。筆者建議廣大英語教師認真學習和領悟英語學習活動觀,通過整合課程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有情境、有層次、有意義的英語學習活動,開展“學用一體”的英語教學實踐活動。
2020 年的高考英語已經(jīng)落下帷幕,但關于試題的分析與討論才剛剛開始。無論是育人導向的命題理念,還是具體命題技術的提升,或者是新題型的引入,任何變化都引起了各方的極大關注。高考作為一種大規(guī)模、高利害的考試,高考英語對教與學的反撥效應尤其顯著??傮w來看,2020 年的高考英語牢牢把握以國家政策為綱,緊扣《課程標準》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理念與精神,在命題中強化應用導向和育人導向,積極引導和反撥英語教學,達到了“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