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文:《祝?!罚鄹咧姓Z文蘇教版教材(必修二)]
作 者:魯 迅
我回到四叔的書房里時,瓦楞上已經雪白,房里也映得較光明,極分明的顯出壁上掛著的朱拓①的大“壽”②字,陳摶老祖③寫的;一邊的對聯(lián)已經脫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長桌上,一邊的還在,道是“事理通達心氣和平”④。我又無聊賴⑤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⑥,一部《近思錄集注》⑦和一部《四書襯》⑧。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
①朱拓:用朱紅色的顏料從碑刻上印下文字或圖形。
②“壽”:“壽”的繁體字。
③陳摶老祖:五代、宋初道士,道教中被當作神仙崇拜的一個偶像。老祖,祖師。
④“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語出宋代朱熹《論語集注》。
⑤無聊賴:與下文的“百無聊賴”都是指精神無所寄托,感到非常無聊。
⑥《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間由皇帝下令編纂的一部字典,共收四萬七千多個漢字。因篇幅大,又是線裝本,分冊較多。
⑦《近思錄集注》:《近思錄》是一部理學的入門書,由朱熹、呂祖謙從周敦頤、程顥、程頤和張載四位宋代理學家的文章和語錄中摘選編成。清初茅星來、江永先后為這部書作過注釋,都稱《近思錄集注》。
⑧《四書襯》:清代駱培所著的一部解釋“四書”的書?!八臅保祆涑槿 抖Y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和《論語》《孟子》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圖/燒餅漫畫
在魯迅的《祝?!分校斔睦蠣斒且粋€極其重要的角色。小說開篇描寫的第一個場景就是“我”回到魯鎮(zhèn)后暫住魯四老爺家的情景。以上文本節(jié)選自小說第2 段,在這段文字下面,課本用了8 個注釋介紹了魯四老爺?shù)臅繅ι系难b飾情況以及案頭書籍的編寫情況和大體內容,可謂是不厭其詳。
書房總是一個人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布置的,它是努力彰顯自己的信仰和個性、宣告“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地方。所以,作為展示小說重要人物的重要場景,這書房里的一切都是了解魯四老爺?shù)摹爸匾罁?,我們不應該覺得這是一處閑筆就放過它,而是要結合注釋提供的“巨量”信息認真分析。
魯四老爺古板守舊、外強中干的封建衛(wèi)道士形象,在這個書房中一覽無余。
只要通讀過《祝?!肪蜁l(fā)現(xiàn),魯四老爺把這個書房拾掇得太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和形象——“一個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了。
總體來看,這個書房裝飾是典型的中式江南鄉(xiāng)紳風格,反映了傳統(tǒng)鄉(xiāng)紳儒道合一、帶著濃郁世俗氣息的價值觀與信仰。墻壁上的“壽”字,是道家的高壽長生向往;剩下一邊的對聯(lián)“事理通達心氣和平”,是儒家的平和與堅定信念——這就是魯四老爺所追求的;書桌上的理學著作、儒家經典注釋和字典,是他打磨和修煉“道”的工具。
作為魯迅在《祝?!分兄攸c批判的對象,魯四老爺這個古板守舊、外強中干的封建衛(wèi)(偽)道士,他所要捍衛(wèi)的“道”以及“道”的力量源泉,在這個書房中一覽無余。如果再來深究幾個細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魯四老爺?shù)男蜗蟾吁r明。
其一,這個書房的陳設嚴肅卻陳舊:對聯(lián)脫了一邊,《康熙字典》已經不全。在這個場景下,魯四老爺曾當著“我”的面大罵康梁維新黨。這讓我們感受到魯四老爺所堅守的“道”在無奈地走向式微,而他在這式微中努力掙扎。
其二,這些陳設主要呈現(xiàn)的是宋儒的理學入門內容和清人對經典的注解。作為學術研究,前者并不深入;作為經傳,后者都是清人的集注,難稱經典。由此可見,魯四老爺所學所宗的是宋理學的皮毛, 是愈演愈烈的封建禮教鉗制人思想甚至偏離儒家原典追求的東西,而非“讀原文,悟原理”??梢?,他所保衛(wèi)的“道”,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者的“偽道”,這正是魯迅要批判的。
其三,對聯(lián)的完整版“品節(jié)祥明德行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語出朱熹《論語集注》,通讀《祝?!肺覀兙蜁l(fā)現(xiàn)魯迅在此處的諷刺意味。
在小說中,祥林嫂因為丈夫去世,逃離婆家出來做工,后來被尋上門的婆家人抓走。對于祥林嫂被婆家人抓走一事,魯四老爺連說兩遍“可惡”,這氣憤既因為自家少了個麻利的傭人,更因為這件事“鬧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個什么樣子?你拿我們家里開玩笑么”。面對祥林嫂在祝福前夕瘐斃街頭的變故,他“高聲的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磥恚斔睦蠣敳⑽醋龅剿非蟮摹靶臍夂推健?,在對待祥林嫂的去留上,也沒有心存善念,表現(xiàn)出“品節(jié)祥明”——也難怪這一邊對聯(lián)脫落了。
所以,魯四老爺就是個外強中干、名不副實的假“儒者”,是個控制不住脾氣、極度自私的“偽道士”,“道”不是他最真心的追求,至少他沒有悟到真正的“道”,“道”只是他謀取私利的手段和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綜上來看,這個書房的所有,就是魯迅精心構思的批判魯四老爺?shù)淖羁煽俊拔镒C”,它們和后面魯四老爺對待祥林嫂的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事實證據”一起,把魯四老爺?shù)男蜗蠛蜌赓|“拿捏得死死的”!而魯迅想在小說中批判的主要東西——封建禮教的吃人、對生死的迷信等,在此處描寫中都有體現(xiàn),都到齊了。
三處與書房相關的場景和故事在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上貢獻很大。
書房的場景在小說《祝福》中共出現(xiàn)三處,以上分析的是第二處。
第一處是小說第1 段的末尾,“我” 回到故鄉(xiāng),住到了魯四老爺家。魯四老爺“單是老了些”,與“我”寒暄了一下即“大罵其新黨”,“我”知道這不是在罵“我”,“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里”。
第三處是在“我”遇到祥林嫂,和她進行了一段關于生死的對話后:“但是我總覺得不安,過了一夜,也仍然時時記憶起來,仿佛懷著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陰沉的雪天里,在無聊的書房里,這不安愈加強烈了。不如走罷,明天進城去。福興樓的清燉魚翅,一元一大盤,價廉物美,現(xiàn)在不知增價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雖然已經云散,然而魚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個……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p>
綜合三處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正是書房洋溢的魯四老爺?shù)臍赓|太強,“我” 每次在書房都會產生強烈的不適——“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里”“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魯迅在此場景中反復強調“我”的“不投機”“無聊賴”“無聊”“不安”,表明“我”將帶動讀者,對這個書房呈現(xiàn)形式與內容兩方面的抗拒和批判。
不得不佩服魯迅“閑筆”的妙用:禮教吃人、神權吃人——所有要批判的都聚集齊了,所有該有的情緒也調度到位了。我認為,這就是此處需要8 個注釋詳細解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