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明
摘?要:備課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備課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關注備課,即關注教師學習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對教學資源的挖掘,對教材內容的整合,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把控等,都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學,以物理核心素養(yǎng)為轉,闡述了有效的備課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有效備課;備課
根據高中物理學科的課程標準,立足于物理課程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的方法,以及呈現教學內容的方式,借助正確的教學語言引出學習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完成有效學習。在新高考的引領下,高中物理備課應該認準有效課堂的建設,著眼于學生的學習潛力挖掘、物理思維養(yǎng)成,以促進學生具備學習物理所必備的關鍵技能和素養(yǎng),也就是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不斷探索有效備課的策略。
一、制定確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物理教學的出發(fā)點,合理的教學目標設定為整堂課順利開展的奠基。物理高考命題從原有的知識、能力的考查,轉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基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形成的必備品質與關鍵能力,學生物理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綜合,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將物理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放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上。結合物理核心素養(yǎng)包含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包含的四個維度上來。客觀分析學生學情,解讀教材,才能了解教學目標應該如何設置,如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經驗與生活經驗知道了什么,這節(jié)課要講解的基礎內容,以及學生在掌握時的重難點時什么,學生在后續(xù)章節(jié)的學習中會不會涉及該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學會什么,以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來說學習新知最大的障礙是什么等。以運動的相對性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要明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主要障礙,如學生在初中所學的前概念的干擾,描述物體運動時參照物的選擇等,細致、全面地分析教材和學情,才能夠精準把握教學目標。
二、設計精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靈活利用學生的已有基礎,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但考慮到教學的實際收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內容的呈現必須具備一定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要遵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規(guī)律規(guī)劃好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呈現方式和呈現時機,突出重點與難點,并深化學生對核心知識的理解?;诮虒W實踐,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突出對學生的引導,無論是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引起學生足夠重視的方式,授課過程中因開發(fā)學生智慧、活躍學生思維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還是課堂練習時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都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探索物理知識,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在設計與內能相關的課程時,在教學內容的呈現上可借助具體的硝化棉燃燒試驗,一方面是讓學生了解做功改變內能的現象,另一方面是可以借助實驗靈活設計教學問題,使得學生從壓縮做工沖程認識到熱機持續(xù)工作的過程。立足于學生的所學內容,又拓展了與內能相關的知識,有助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實驗,找出內能實驗的內在邏輯,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思考、探究、推理的整個過程。
三、給出精準的反饋評價
大部分學生在剛剛接觸物理學習時對物理充滿興趣,而隨著學生學習進程的推進,不少學生表示物理學科難學,不僅難以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也難以在實驗操作中獲得應有的情感體驗,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歸于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時發(fā)現學生的理解不到位,在出示問題時發(fā)現學生不能及時解決,會慣用題海模式來彌補,通過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增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這種不科學的方式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產生了不正確的認識,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在解題時是否形成了基本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在強化概念教學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在課上的反饋,學生在考試題目中的反饋,找準學生學習的薄弱點,降低學生練習題目的難度,并增強題目的針對性,以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深化理解概念、活化定理的應用。借助程序化習題,保證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練習基礎題目,給予優(yōu)秀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實現了分層次的教學,也能夠為教師提供持續(xù)不斷的教學反饋,可以解決教學的原始問題。
總之,備課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立足于有效備課,探究備課的步驟和重點,分析并設計具體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最終為學生構建一個可以大膽質疑、不斷思考的課堂。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學生那里獲得及時反饋,并根據反饋靈活調整備課內容和備課形式,促使學生享受到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經驗構建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越.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物理深度備課的行動研究——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意研究[J].中學物理:高中版,2016.
[2]?賈汝勛. 高中物理備課現狀及思考[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