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紅
摘? 要:通過對當前中小學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通過提高書籍設計的趣味性,保證閱讀時間,培養(yǎng)閱讀興趣,掌握閱讀方法,提高社會、學習、家庭對閱讀的重視程度等方面進行闡述,通過閱讀助推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使其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閱讀能力;中小學教育
書籍是中小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感受事物、形成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優(yōu)秀圖書的滋養(yǎng)。通過閱讀,培養(yǎng)中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1 當前中小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
1.1書籍的趣味性不夠。中小學生的年齡層,正處于一個正在成長的重要時期,本身有其自身的審美要求。他們的身體還處于發(fā)育階段,思維也具有極大的跳動性,他們的注意力和觀察力不會在一件事情上長久的停留。他們喜歡鮮艷的色彩,簡單多變的造型。但是現(xiàn)在大多的書籍,缺少童趣,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沒有考慮中小學生趣味性的要求,內容過于呆板,無法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背離了為中小學生設計書籍的初衷,這樣的書籍,如果流通,會對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1.2中小學生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有限,閱讀的興趣和動力不足。在時間上,大部分的家長存在認知上的偏差,認為閱讀就是在浪費時間。因此,中小學的時間大部分被特長班、興趣班所占據,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于閱讀。在興趣和動力上,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以應試為目的,只要考試有好成績就行,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導致閱讀只是中小學業(yè)余時間的一種放松。廣大中小學對閱讀的興趣少之又少,這樣就沒有了對閱讀的動力。
1.3閱讀的方法存在問題。閱讀想要有所收獲,就要在盡可能的保證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但是現(xiàn)在大部分中小學生在閱讀時比較隨意,沒有摘錄和思考的習慣,這樣就沒有辦法保證在閱讀中取得收獲。
1.4課外讀物的選擇存在問題。當前市場上的書籍魚龍混雜,中小學大多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數(shù)據的內容選擇,但一些讀物根本沒有閱讀價值,讀了只能是浪費時間,甚至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對其后面的工作、生活等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要選擇一些能夠幫助他們拓展思維,樹立良好價值觀,積極向上的的讀物。
1.5閱讀存在社會重視不夠、課時保障不力、學校引導不夠的問題。閱讀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學習的基礎,閱讀與中小學未來的學習發(fā)展有著直接關系,學生的閱讀能力越高,學習能力就越強。閱讀可以改變人生、改變社會,可以為個人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依然存在社會重視不夠,家長們熱衷于給孩子報舞蹈、書法等培訓班,卻不知閱讀是學習的基礎,不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 解決辦法
2.1提高圖書的趣味性,首先要利用中小學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特點,多設計一些三維立體書和各種不同造型的書籍,如葫蘆型、汽車型的書籍,這樣可以極大的調動中小學的想象力,同時有助于他們記住所看的內容。其次要在書籍中要運用有趣的插畫,插畫相較于文字,更能吸引中小學生的注意,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插畫要復合他們的思維模式,中小學的思維是跳動的和分散的,因此插畫要注重趣味性和游戲性的設計。這樣學生在愿意閱讀,想要閱讀。好的書籍,不但要在書籍造型和插畫上下功夫,還要和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書的整體性、藝術性等相結合,這樣才能設計出形象生動、積極向上的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
2.2保證閱讀時間,培養(yǎng)閱讀興趣。一方面要有充足的時間用于閱讀,中小學的閱讀習慣需要長期堅持,學校、家庭要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用于閱讀,閱讀本身就是要在于堅持,在實際的生活中,要能把學生用于看電視和玩游戲的時間中解放出來,用于閱讀,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提高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庭,都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閱讀氣氛,激發(fā)閱讀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朗讀來提高閱讀興趣
2.3掌握閱讀方法,進行有效閱讀。在閱讀的教學中,老師和家長應該要正確的的引導學生,要讓學生通過查字典,上網搜索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可以快速的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2.4學校要重視中小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要開設專門的閱讀課,每周1-2節(jié)課時,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重要篇目,指導學生系統(tǒng)性的閱讀中外名著,同時開設閱讀興趣班,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量;二是通過考試合理引導,在語文考試中,加大課外閱讀知識的考核,并由側重記憶轉變?yōu)閭戎乩斫庹莆?,避免死記硬背。三是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作用。在圖書館設置專區(qū)[1],把優(yōu)秀的反映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圖書集中起來,如愛國志士的故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家鄉(xiāng)習俗、傳統(tǒng)禮儀等分類分區(qū),教育和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閱讀,逐漸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另一方面,學校通過舉辦專門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書寫閱讀心得體會,真正讓中小學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活起來、動起來,切實幫助廣大中小學生牢固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信念和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2.5發(fā)揮家庭在圖書閱讀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作為孩子的父母,要重身教,重言教,教孩子知識,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要“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一是要營造讀書氣氛,在家庭里設置一個專門的區(qū)域用于閱讀,購置適合中小學閱讀的書籍,把書本放置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讓書本充盈房間。二是要培養(yǎng)中小學生良好讀書習慣,家長可以設置專門的閱讀時間,每天和孩子共同閱讀,讓孩子養(yǎng)成博覽群書,不看書不休息,熟讀成誦的習慣。三是要營造想讀書的環(huán)境,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書店,家長每月至少要陪孩子去一次,書店里良好的讀書氛圍對孩子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最新的書籍也是隨手可看。四是要提高孩子讀書的能力,讓孩子形成先看目錄、分清主次、重點標注、讀想結合、摘抄熟讀等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樣才能讓閱讀深深扎根在孩子心中,在閱讀中形成相親相愛、崇德向善、愛國愛家的良好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為其樹立遠大志向,培育美好心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6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了《完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要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要堅持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教育廣大中小學生在閱讀中充分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選擇的閱讀一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書籍,并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實踐,不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通過閱讀大力深化孝老愛親教育、誠信教育、勤勞節(jié)儉教育,不斷提升中小學生的道德水準,不斷增強中小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3 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中小學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只要通過社會、家庭的不斷努力,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的引領作用,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樣為其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小波.培養(yǎng)中小學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思考[J].才智,2018(2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