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導學案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分析了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的幫助,并詳細闡述了基于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的導學案設計。
【關鍵詞】導學案;英語詞匯;中職學生;應用能力
【作者簡介】沈子玲(1985.05-),女,福建漳州人,漢族,福建經濟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2018年度課題“中職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背景下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編號:JZ181089)的成果之一。
根據(jù)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要求,英語詞匯理解的分值占25%,所占比例很大。同時,詞匯理解掌握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其他四部分(語法運用、情景交際、閱讀理解和應用寫作)的得分情況。由此可見,英語詞匯教學在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尋求一種高效的詞匯教學方法迫在眉睫。導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它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導學案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導”來引導學生先行嘗試,教師再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的“導學”方案。它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導促學,以學定教,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強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導”。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為了探究導學案教學模式在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方面的作用,本文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有何幫助?2.怎樣的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有幫助?
一、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有何幫助
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的幫助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1.導學案改變了學生英語詞匯的學習方式;2.導學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熱情。
1.導學案改變了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方式。導學案是與通常所說的教師教案相對應的學生學習方案,也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在教師根據(jù)本節(jié)課教學知識的特點、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和學習狀態(tài)的前提下,集思廣益,精心編寫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輔助材料。導學案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式,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學習為載體,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教師和學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使教學過程由“教”變?yōu)椤皩А?,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習慣,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tǒng)一,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化。即教師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策劃者、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從而在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更加自覺地學習。特別是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本身學習自覺性不強,對于英語詞匯的學習并不自覺。導學案教學模式改變了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方式,這無疑為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2.導學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熱情。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領導者,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學生只是被動的聽眾和接受者。在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學生們邊聽邊做筆記。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容易使學生滋生厭學情緒。對于本來就不喜歡學習英語的中職生來說,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在導學案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幫助下,學生變?yōu)榉e極的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借助導學案,學生的課前可以預習重難點,課堂上更加高效地學習,而不是被動地聽和記,課后也能夠更方便地復習。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熱情,為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的提升錦上添花。
二、怎樣的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有幫助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導學案教學模式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那么怎樣的導學案對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有幫助呢?筆者認為,設計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導學案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課前預習、課中導學、課后復習鞏固。
1.課前預習。(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指南針。學習目標的制定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明確的學習目標應具備簡潔、準確、清晰、全面等特點。
(2)要有靈活的導課方法。怎樣有效地導入新課,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便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快速進入角色,是教師要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在導學案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經常用到的是復習導入,即回憶舊知識,同桌互查舊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的導入方法較容易將新知識和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是有利的。但是,每個獨立單元的新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新知識點,就沒辦法用這種方式。因此,在導學案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靈活地選擇不同的導課方法,比如話題導入、故事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等。例如,在教授教科社第一冊Unit 5" I like healthy food "的單詞時,我設計如下話題:Which food do you think is healthy and unhealthy? 學生閱讀本單元的文章找出與話題相關的單詞(kiwi,mango,tofu,eggplant,carrot,hamburger,chips,pizza,sandwich),然后我用圖片展示方式幫助學生進行healthy food和unhealthy food的分類。這一過程中,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發(fā)揮學生自學的積極性。 為了找出相關單詞,學生認真讀單詞、記詞義,這正是預習單詞的第一步。
(3)引導學生做好自我檢測。自我檢測是指學生在進行課文預習之后,自己檢查預習效果的方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以單詞、短語的檢測進行設計,旨在讓學生能夠理解重難點單詞和短語的詞義,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所以,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單詞和短語做好記錄,帶到課堂學習中。
2.課中導學。(1)注重語境,培養(yǎng)興趣。語境指課文語篇上下文的聯(lián)系,即詞、短語、句子或者篇章的前后呼應關系。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詞匯依存于語境并受語境的影響。詞匯教學只有在語境中進行,才能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真實意義,才能幫助學生利用詞匯準確、靈活地進行語言應用。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習慣性地先講解課后的單詞,和有關詞組,再去講解文章。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在學習詞匯過程中習慣性地將英語單詞和中文釋義進行機械記憶,而且大部分學生只能記住單詞的一兩種中文釋義。這樣的后果就是學生在頭腦中大量混亂地堆積單詞卻無法準確地應用,也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具體的語境中進行詞匯教學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解 "hand "這個單詞時,我結合不同語境讓學生來理解。①Please wash your hands(手) before dinner! ②The box is really heavy. Can you give me a hand(幫忙,支援)? ③The clock doesn't work, because the second hand(指針) is broken. ④Can you hand (傳遞)me that book, please?
根據(jù)具體的語境,可以讓學生了解到"hand"這個詞在不同語境中是有不同意思的。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在英語中非常常見,我們要讓學生養(yǎng)成通過不同語境熟悉和掌握詞義的良好習慣。所以,導學案應用于詞匯教學時,我們要注重語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指導學法,掌握策略。導學案是教師提供給學生提前預習、自學的學習工具,是學生在家自學和在學校自主學習的工具,它的使用主體是學生。學生用什么方法進行學習至關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所以,在導學案設計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策略。
學法指導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手段,是指導學生解決自主學習過程所遇到問題的有效途徑,其實質就是告訴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可以用到的方法。學法指導是導學案的主要內容,不但要有,而且要精心設計。例如,筆者在教學 "healthy"這個詞時,會結合語境給學生講解這個詞的詞義、詞性和相關的詞型變化,要求學生掌握詞義、詞性和相關的詞型變化并要求學生用造句的形式來檢查自己的掌握情況。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筆者讓學生圍繞"healthy food"話題與同桌進行對話的編寫和操練,并派代表進行展示。這樣的學法指導既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有學習方法的要求。學生通過使用導學案,完成“明示學法-滲透學法-自悟學法”的過渡。
(3)因材施教,分層達標。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有所差異,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盡可能地把問題設計出層次,力求做到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學習內容整理成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導學案。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就是要使優(yōu)秀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達成學習目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根據(jù)導學案,每個學生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速度,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自由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則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集體點撥或個別指導,并根據(jù)他們的不同特征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例如,在講授教科社Unit4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中表示天氣的單詞時,筆者從ABCD四個層次來設計導學案。A層為基礎知識層面,主要是生詞的讀音和含義,要求學生看圖能夠說出表示圖片天氣狀況的單詞。B層是理解層面,是在A層的基礎上進行簡單應用,要求學生看圖后能夠用帶有表示天氣的單詞的句子來描述圖片。比如,It is rainy today .C層是應用層面,不僅要求學生會用帶有表示天氣狀況單詞的句子來描述圖片,而且還要會對天氣進行具體的描述。比如:It is rainy today. You had better bring your raincoat. D層是拓展層面,一般比較難,如筆者布置學生進行雨天天氣預報的播報。四個層級的內容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需求,A、B層要求所有學生必須人人過關,重點考查后進生。C層則主要面向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學生,D層則是面向一些優(yōu)等生。因材設計導學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加有信心對英語詞匯進行準確的應用,提升他們的詞匯應用能力。
(4)多元評價,及時引導。課堂上進行導學案教學時,教師要采取多元評價,這樣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熱情,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在知識上、方法上、能力上的偏差及時給予引導。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結合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生師評價等形式肯定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自主性。這種多元評價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學生潛能、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信心預習、有信心參與課堂學習,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3.課后復習鞏固。為了學生能夠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教師能夠了解學生是否把書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課后習題的設計至關重要。課后習題的設計首先要緊扣教學內容,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進行設計。其次,課后習題的設計還要有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最后,課后習題的設計可結合自我評價或者生生評價。學生可以對自己的完成情況進行記錄,其他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別人的完成情況對其進行評價。這樣便于自我反思和共同進步。
總之,筆者認為導學案可以提升中職學生英語詞匯應用能力。借助導學案,中職學生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由原本的主導地位變成指導地位,學生則變成了課堂真正的主人,很好地調動了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升中職學生的英語詞匯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碧芳.淺談導學案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寧夏教育, 2019,7:55-56.
[2]高媛媛.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應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19,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