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提古力·拿白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閱讀教學不容忽視,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積累一定的詞匯量與知識,能夠讓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最終使得語文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并從閱讀的內容中受到品德及審美的教育,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也得以提升。
關鍵詞:閱讀;小學;語文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學生的初始閱讀體驗進一步被重視起來,提高語文課堂對話的質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去閱讀,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初始閱讀體驗,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去配合教師,它對提高課堂對話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一、初始閱讀體驗的意義及重要性解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初始閱讀體驗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不會感到束手束腳,只有初始閱讀體驗得以提升,課堂的對話質量才能夠得到快速提高。
1.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有積極影響
初始閱讀體驗作為一種新式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增強,同時激發(f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初始閱讀體驗中,學生能夠自發(fā)地進行閱讀,教師不再是“主角”,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掌控了主動權,很好地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2.讓教學氛圍更加和諧
教學上的成功,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師生之間溝通融洽,彼此之間沒有心靈上的阻隔,才能夠互相信任,互相學習。正因為如此,所以教師要重視初始閱讀體驗,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和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融洽的閱讀環(huán)境中全面成長,才能和教師打成一片,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也更加容易達成了。
3.從傳統(tǒng)的“解讀”轉換到“體驗”中,幫助學生快速吸收知識點
“解讀”,顧名思義指的是對閱讀教材的分析和深入理解,對閱讀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舉個例子,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每段讓學生對中心思想進行提煉,提煉完畢之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但是這種機械式的解讀式教學,容易讓學生對教學產生反感,不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不利于學生文學綜合能力的提高。而“體驗”則不同,體驗式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產生新鮮感,這種內容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而且這種閱讀方式屬于自由閱讀,不再受到教師的管控,學習體驗上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到提高。教師要認識到這兩者的區(qū)別,進而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閱讀教材,讓不同的學生去感受閱讀的魅力所在,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淺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閱讀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文學素養(yǎng),包括了學生能夠正確運用語言,能夠正確地進行語言表達的能力,還包括了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學的感情,大量的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得以激發(fā),在未來的生活中也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語文課程,還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綜合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yōu)良的品質。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指的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能夠培養(yǎng)一個人的綜合文學修養(yǎng),開闊一個人的見識,讓他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及生活中一馬平川,能夠運用文化開路。
2.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指的是一個人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及學情,合理地安排課堂朗讀時間,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朗讀、去閱讀。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吐字清晰,對每個音的發(fā)音盡可能地讀準,只有反復地閱讀,反復地朗讀,才能讓學生在過程中找到語感,找到閱讀的感覺,找到朗讀的節(jié)奏,只有學生做到對課文“爛熟于心”,才能讓課文在學生腦海中留存更長時間。
3.閱讀能夠幫助一個人培養(yǎng)好語言表達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教學能夠培養(yǎng)一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每一個機會讓學生進行口頭練習,讓每位學生都能夠發(fā)表自己的獨到見解??谡Z訓練對閱讀訓練有著積極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只有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口頭表達能力才能夠進一步提升。
4.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之后,教師肯定要將課堂內的閱讀教材引入課外閱讀教材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對自己所讀的文章進行聲情并茂的閱讀,借助作者的感情去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時盡可能地感受出作者的用意,在文中所埋下的伏筆等等,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之間交流不同的想法。舉個例子,教師可以開展類似于交換圖書的活動,班級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組的學生拿出自己心儀的圖書進行分享和交換,然后每位同學在閱讀完其他人的書籍之后,寫出讀后感,書籍的主人則可以對其他人的觀點進行學習,分析與自己理解上的不同,學習別人優(yōu)秀的角度及觀點,對自身不足、欠考慮的地方進行改進,只有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由于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家庭背景也不同,所以他們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正因為如此,所以教師在引導過程中,還應拓寬學生的視野,去倡導學生通過不同角度去理解文章,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反向思維,甚至對內容進行延伸想象,這才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作為閱讀教學的最高目標,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也給教學帶來了更加有活力的氣氛。
綜上所述,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既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語感,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寬,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初始閱讀體驗,能夠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都得以提升,它是課堂對話質量的基礎,只有重視初始閱讀體驗,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得以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淑紅.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科學中國人,2015(2X).
[2]楊海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內外閱讀銜接的策略初探[J].科學中國人,2015(8X).
[3]海鵬志.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J].科學中國人,2015(8Z).
[4]武傳躍.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訓練[J].求知導刊,2016(1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