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娟?范琴
【摘要】詞匯是組成語言的重要元素,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境有利于語言理解,有助于詞匯習得。筆者通過探討詞匯教學在初中英語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語境理論提出了相應的改良措施,希望通過運用語境理論創(chuàng)設合適的語境以提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置身于真實交際的語境中,從而對所學詞匯的含義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詞匯教學;詞匯習得;語境理論
【作者簡介】余桂娟(1994-),女,漢族,廣東韶關人,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范琴(1995-),江西高安人,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一、 引言
長期以來,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比較注重語境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但到了英語詞匯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卻經常忽略詞匯存在于某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而孤立地教授詞匯,造成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沒有語境概念。由于英語詞匯中普遍具有一詞多義的現象,如果學生忽視了詞匯所處的語境,就會對句中詞匯的意義產生誤解。在單詞記憶時就會感到枯燥而有困難,會大大增加學生詞匯學習和運用的難度。許多學生雖然記住了單詞,卻不能在相應的語境中運用所學詞匯進行表達,更談不上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了。隨著新課標對初中生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詞匯要求的提高,如何運用語境理論提高英語詞匯教學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 語境理論的分類
英國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是首位提出語境概念的學者(房紅芳,2010),他為語言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人們發(fā)現了語境的作用,并開始關注語言的意義。馬林諾夫斯基認為,結合語境可以促進人們對話語的理解。他把語境分為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和話語語境(context of utterance)(龐艷,2017)。弗斯(J.R.Firth)在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的基礎上使語境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他把語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語言內部的語言因素構成的語境;另一類是由語言外部的非語言因素構成的語境,即說話者說話時的手勢、面部表情和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同樣把語境分為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并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語域(register)的概念。他認為,語域由語場(field)、語式(mode)和語旨(tenor)三者構成。美國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將語言學課堂教學與情景語境相結合,達到了情景語境這種更加具體的效果。他強調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要將語法和語境結合起來,認為理解語言的社會語境是掌握一門語言的重要前提。不同流派的學者對語境有著不一樣的認識,但都強調語境對語言理解的重要作用,都將語境看作是一種必要的客觀存在。
三、 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新課標對初中英語詞匯的掌握和運用的要求有所提高,初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涉及的詞匯量也比較大,這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項較大的學習任務。但許多初中英語教師仍采用傳統的詞匯教學方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詞匯習得,在詞匯教學這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
1.教師對詞匯教學的重視程度低。大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把重心放在學生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和translating這五大技能的培養(yǎng)上,不夠重視詞匯教學,在他們看來,課堂上教會學生單詞的發(fā)音和釋義,之后給學生布置背誦任務,然后給學生聽寫就算完成了詞匯教學。他們認為詞匯積累是學生個人的問題,這給學生的詞匯學習大大增加了難度。教師不夠重視的話,學生就會應付式背誦,詞匯基礎不扎實,也會影響學生對其他技能的學習。
2.輕語境創(chuàng)設,脫離語篇講解詞義。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忽視語境創(chuàng)設,往往習慣于先教授詞匯,再講解文章。脫離語篇講解詞義導致學生很少有機會結合語境理解和運用所學詞匯,也就很難掌握真正的語言知識。英語單詞往往存在一詞多義、一詞多形等情況,如“meet“在下列句子中就表示不同的意思:Pleased to meet you(認識), He said he would try hard to meet your wishes(滿足), We have sports meeting every year(會議),其實在英語教材或者是對話中出現的詞匯、短語等都有具體、特定的語境,詞匯處于不同的語境時,就會有不同的含義。詞匯都是以句子、段落和語篇的形式呈現的,而且存在特定的語境,如果教師脫離語境進行詞匯教學,會大大增加學生對詞匯理解和運用的難度。
3.忽視文化背景,只注重單詞表面含義。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都比較重視語言知識和語法知識的教授,導致很多時候英語教師忽視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使得一些學生雖然擁有較扎實的語言功底,英語口語也非常流利,但在實際交際中經常引起文化沖突(culture shock)。語言承載著文化,在學習一門語言時,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對相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有所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地掌握和理解英語語言知識,將所學的內容靈活系統化。由于中西方語言文化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對詞匯意義的理解都不能流于表面。如果學生沒有正視詞匯所處的語境,就容易誤解詞匯在句子中的含義。比如英語諺語中的單詞,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常見的詞匯,但在特定的文化環(huán)境里就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如果望文生義,僅按字面上的詞義來理解,必然會導致錯誤的結論。如:Rob Peter to pay Paul(拆了東墻補西墻)。
四、 如何利用語境理論提升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詞匯的學習和運用與語境緊密相連,所以教師要結合語境進行詞匯教學,使傳統詞匯教學模式下的一些問題得以改善。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好好利用教材所蘊含的語境來重現詞匯在生活中的使用環(huán)境。
1.利用語言語境來教授詞匯。語言語境,即篇章的內部環(huán)境,是指詞、短語、語段在語篇中形成的前后關系,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短語在句子或文章中的特定含義(唐馨悅,2018)。英語教師在教授詞匯時要給學生提供并且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語境來理解和掌握詞義。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七上預備版unit3“what color is it”時,學生對表示顏色的詞匯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師可以組織一個猜詞游戲把下面這些句子放在一定的語篇中展示:1. Tom is feeling blue(沮喪的,憂郁的);2. He was black with anger(怒氣沖沖);3. I am green at this job(無經驗的);4. He said this is a white lie.(善意的)。讓學生根據上下語境來猜測詞義,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匯的一詞多義。
2.利用情景語境來教授詞匯。情景語境從屬于非語言語境,指說話雙方進行言語交際活動時所處的具體情境。情景語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語言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授詞匯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來幫助學生習得詞匯。以八年級上冊Unit10“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為例,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談自己的工作入手,把學生帶入自己創(chuàng)設的語境中。
T: You see I am a teacher, my mother is a nurse and my father is a engineer.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job.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them, 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創(chuàng)設一個語境來導入新課并激起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然后通過展示不同工作的圖片來教授新詞,接著放一首有關工作的歌曲B What U B ,讓學生仔細聽并舉手回答所聽到的有關工作的詞匯,最后讓學生進行一個Brainstorming,將所學的有關工作的詞語都寫出來,看誰寫得多。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對所學詞匯有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3.利用文化語境來教授詞匯。文化和語言是一家,詞匯又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習英語必須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文化語境,尤其是在詞匯教學中要將文化語境與詞匯教學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還可以使其對英語國家文化有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如在講九年級Unit10“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時,教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交往方式,讓學生明白跨文化差異。之后再學習shake hands、hug、bow、kiss on the cheek等詞匯時,學生就會對不同國家初次見面的習俗有一個更進一步的認識。又如講到Unit2“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時,教師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簡單介紹一下中秋節(jié)的由來,進而可以提問學生國外哪個節(jié)日和中秋節(jié)類似,學生就會聯想到感恩節(jié),然后對中西方節(jié)日進行討論,分辨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這樣學生在習得有關節(jié)日詞匯的同時也拓寬了視野。
五、 結語
詞匯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是語言知識的重要內容和語言技能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初中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初中英語詞匯的學習非常關鍵,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詞匯教學,掌握相應的詞匯教學方法并努力學習語境理論,對英語詞匯教學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要把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起來,使英語詞匯的教學與習得取得良好成效。
參考文獻:
[1]HalidayMAKR.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HadleyAO.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3]房紅芳.語境理論的發(fā)展淵源[J].文教資料,2010(22):39-40.
[4]龐艷.非語言語境對高中學生詞匯習得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7.
[5]唐馨悅.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8.
[6]吳曉莉.基于語境理論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