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錦麗
【摘? 要】 大凡有難度的事情,必定有其難以克服的癥結。習作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們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關鍵詞】 寫作;語文;閱讀
在多年的習作教學實踐中,筆者就“如何讓學生喜歡寫作文、提高學生習作質量”進行了調查研究,漸漸悟透了作文的癥結,即不會寫、不想寫、寫不好。因此,教師只有想辦法疏通好這三個癥結,即要在三個要穴上下好功夫,才會讓學生學會寫、喜歡寫、寫得好。那么,究竟怎樣按好這“三要穴”呢?下面是筆者具體的做法:
一、蓄好語言積累的沃土——熟讀精誦“自會寫”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學生寫作的保證。要想讓學生學會寫作文、寫出好作文,語言積累的土壤一定要畜養(yǎng)肥沃。
1. 品讀感悟發(fā)現語言的妙處。讀好書無疑是蓄好語言沃土的第一步。在閱讀課上,教師要引領學生領悟那些經典文章的語言表達之妙,掌握言語表達技巧,漸漸悟透怎樣寫作文。如學習《山中訪友》一文,教師只有讓學生領悟到文本中擬人、比喻、排比和物我交融方法運用所營造的親切感、親密感、生動形象感等,學生才會真正領悟到作者李漢榮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在習作中才會去模仿、去運用。語文教材是學生寫好習作最好的素材,教師要引領學生感受精彩的文章語言,如《草原》和《彩色的非洲》這些寫景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感受這種情景交融的寫法以及運用比喻、排比、對仗等方法的妙處。再如,《少年閏土》和《人物描寫一組》引領學生體會動作、外貌、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學生做了這樣的聽課記錄:
2. 熟讀成誦積累精彩的語段。學生領悟了語言表達的技巧妙處之后,教師一定要激勵學生熟讀成誦,讓學生在背誦中養(yǎng)成流暢的語感,頭腦中貯存好經典語言的范例,習作時才會模仿運用。“熟背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吟詩?!鼻Ч帕鱾鞯脑娋渲刑N含著的就是寫作的技巧。同時,教師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也要積極發(fā)現好詞好句,可以將其摘抄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經常翻看。在寫作的時候,加以運用,為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這樣,從方法到語言兩條線并行,學生積累的沃土就蓄養(yǎng)好了,學生不會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習作就成功了一半。
二、建好習作交流的平臺——快樂分享“喜歡寫”
1. 習作需要交流。課標明確提出:習作是為了交流和表達。習作是為了交流的提法恰恰說明寫作是需要有讀者與其分享表達的快樂的,在相互的交流與回應中,作者更能體會到寫作的意義。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之后,需要有人分享表達快樂。教師可以讓學生的習作在同學之間,甚至在家長之間進行交流,那學生所獲得的由分享帶來的快樂就被成倍放大了,寫作的動力和積極性也會隨之增加。
2. 分享激發(fā)熱情。建好交流平臺,這是身為教師必須挖空心思去做的事情。當全班同學的面朗讀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是多年來語文老師們屢試不爽的方法;寫漂流日記更是這幾年來讓臨沭縣師生們獲益不淺的一種改革,這兩種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一是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不可能交流更多的習作,二是日記漂流容易擱淺,且只能在小組內交流。雖然如此,但也足以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努力之后所獲得的精神的愉悅。為彌補這兩個交流平臺的不足,在此基礎上,筆者又利用《班級小報》定期刊印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組織學生編畢業(yè)《留念集》,讓學生交流。這樣,就能夠最大限度地分享學生習作的成果,極大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讓學生獲得發(fā)表習作的快樂。
任何人做某項事情,都需要有動機的驅使。如果沒有真實的動機,是不會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的。作文訓練一定要符合“從動機走向目的”的心理學規(guī)律。只要習作與交流并行,分享就會與快樂相伴,學生才會“喜歡寫”。
三、練好習作修改的能力——互評自改“寫得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睂W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是其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能力的提高,這是外顯,究其實質是其思考能力、思維水平、認識事物能力的提高,實則是其心智技能的提高。因而,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小學高段之后就必須練好學生習作修改的能力。
1. 教師追問促修改。學生在寫完作文后,往往不大容易看出自己作文的問題。每次的習作修改課上,教師要先針對每次習作的訓練點,追問學生:你認為你的習作哪些描寫達到了本次習作的要求?學生就會再次帶著老師的提問審視自己的文章,在審視中發(fā)現問題并加以修正。例如在指導學生修改寫讀后感這類文章時,筆者發(fā)現學生的習作普遍把所讀文章內容寫得多,感受寫得少而膚淺。于是,筆者引領學生回憶五年級上冊所學的讀后感的方法,然后追問學生:文章開篇有沒有明確點明你讀完文章后提煉出的感受最突出的觀點?原文中的哪些內容引發(fā)了你的這種感受?聯(lián)系實際談體會部分,你聯(lián)系生活中的哪些事例來進一步談你的這種觀點的?于是,學生紛紛指出:自己的習作感受寫得不深刻、不具體,是因為缺少聯(lián)系生活談體會。這樣,學生在靜下心來修改文章時就知道添加哪些內容了。
2. 自我推介促修改。每次上習作修改課,我們都要先進行“習作推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同學都要向自己的同位推介自己習作。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推介:我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我用哪些內容來表現這個中心的?這篇文章中我最得意的部分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推介的過程實際上還是學生自己審視自己習作的過程。并且這個過程中既有自己的審視思考,又有同位的質疑評價,學生更能發(fā)現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
3. 同位質疑促修改。教無常法,教無定法。再好的方法一旦用久了,學生也會在重復中失去興趣。有時上習作修改課,我們會進行“我的習作你滿意嗎?”的互讀互評活動。學生在互相換讀,互相交換意見中發(fā)現自己習作的優(yōu)點、缺點,找到習作修改的方向。
無論用哪種方式都是讓學生在互相的交流中有思考、有發(fā)現。學生在習作修改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斟酌著遣詞造句,對照習作要求審視自己習作主題的突出與否,回顧全篇看自己是否詳寫了某些細節(jié)以表現中心了。在這種審視、思考、修改中,其表達水平會得到錘煉與提高。
互評自改習作是學生最大的語用練習場。六年級上學期,筆者班進行了一個學期的作文互評自改的訓練,實踐證明互評自改習作是學生最大的語用練習場。學生在自讀修改、同位交換意見修改、四人小組共同修改中改標點,改用詞,改句子,調整段落結構的安排,添加細節(jié)內容以更好地表達中心。在修改習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共同商討、反復研究如何表達效果更好。正如:鳥兒飛翔的本領要在高空練習一樣,學生在這種反復的修改中練就的更是思考力、思維水平的提高,他要比另寫一篇更能受到鍛煉!筆者班在進行了一個學期的互評自改之后,學生的習作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互評自改使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作習慣;學到了別人習作的長處,習作的方法;找出了自己作文不好的癥結,總結出自改習作的注意事項……這些,都足以說明讓學生練習修改習作的能力是促進其習作“寫得好”的得力措施,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呀!
總之,只要找到習作難的癥結,按準習作難的穴位,用“蓄好語言積累的沃土,建好習作交流的平臺,練好習作修改的能力”的方法,持之以恒,用心實踐,相信一定會使學生們不怕寫作文,且不斷有美文涌現。那么,分享習作,不斷提高,也就成了老師和學生樂此不疲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 蔡輝.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策略探究[J]. 讀寫算,2019(1):7.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