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英 費永紅 陶尚琨 黃文偉 韋 靜 韋德斌
芒果枝屑在金福菇栽培料中的應用研究
向 英 費永紅*陶尚琨 黃文偉 韋 靜 韋德斌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百色分院,百色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廣西 百色 533000)
為充分利用百色本地豐富的芒果枝資源,以芒果枝屑為栽培料主料,與不同比例的玉米芯或棉籽殼搭配栽培金福菇進行出菇試驗,以篩選出適合百色市栽培的金福菇高產配方。結果表明:以70%芒果木屑搭配16%玉米芯為主料的配方,菌絲長勢相對健康且有活力,生物轉化率高,具有經濟可行性。
金福菇;芒果枝屑;玉米芯;生物轉化率
金福菇又名洛巴口蘑、巨大口蘑,其菇體碩大圓整,菌肉白嫩肥厚,營養(yǎng)豐富,容易栽培,產品耐貯藏,適于鮮銷和干制加工。
金福菇屬于高溫型食用菌,其子實體形成溫度在15~38 ℃,以26~32 ℃為適宜,廣西氣候適宜其栽培。關于金福菇的研究目前廣西多集中于品種篩選[1]、覆土模式[2],缺乏栽培配方的探索[3]。當地金福菇生產主要以稻草、雜木糠、甘蔗渣、棉籽殼等為原料,而棉籽殼多從外地采購,成本較高。
芒果產業(yè)是百色市的支柱產業(yè)之一,2017年種植面積達到8.55萬hm2[4]。每年的修枝時節(jié),會產生43萬~56萬噸芒果枝條,芒果枝條粉碎后形成的芒果枝屑木質化程度高,經過處理后可以作為食用菌栽培的原料[5]。為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芒果廢棄枝屑,本課題組開展不同比例的芒果枝屑、玉米芯及棉籽殼栽培金福菇的出菇試驗,結果如下。
供試菌種為桂菌Tg505,由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試驗在百色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百色農業(yè)試驗站進行。
試驗設3個配方處理(表1),培養(yǎng)期每處理選擇菌袋360袋,分3次重復。出菇期每處理設3次重復,每重復為1個試驗小區(qū),每覆土小區(qū)面積2.2 m2,放置60袋無雜菌污染的菌袋進行出菇管理。各處理栽培管理模式相同。
表1 3個培養(yǎng)料配方組成(%)
試驗于2019年3月5日按配方稱料,預濕木屑和棉籽殼等,3月12日拌料制包?;旌狭纤挚刂圃?0%~65%,pH 7.5~8.5,采用規(guī)格23 cm×39 cm的聚乙烯袋裝料,每袋裝干料0.8 kg。裝袋后進行常壓高溫滅菌,100 ℃保持10~12 h。滅菌后待料包冷卻至32 ℃以下,于3月14日在無菌條件下從兩端接種,每袋菌種接種20袋料包。
接種后菌包置于空氣相對濕度60%~70%的培養(yǎng)室內培養(yǎng)發(fā)菌,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經69天培養(yǎng),菌絲長滿袋后,每試驗小區(qū)挑選出無雜菌污染的菌袋60袋,于2019年5月22日進行脫袋,無間距直立覆土出菇。覆土后保持空氣濕度85%~90%,分別記錄每袋菌絲生長情況、出菇時間、子實體性狀及第一潮菇產量等。
菌絲滿袋時間3個配方都在65天以內,但配方2、配方3與配方1相比有極顯著差異(表2)。配方2及配方3菌絲長速快,長勢好,均與配方1呈極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添加了玉米芯和棉籽殼,有助于平衡碳/氮比,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6]。配方2污染率低,與配方1、配方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配方1長勢較慢,污染率較高,可能是因為麥麩含量高,含氮量多,造成碳/氮比例失衡所致[7]。
表2 不同栽培料配方的金福菇菌絲生長情況
注:“+”越多表示菌絲長勢越強。同列數據后大小寫英文字母不同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和顯著(p<0.05);表4、表5同。
如表3所示,配方1最早現菇蕾,覆土到現蕾為15天,其他2個配方均為16天。覆土后第27~32天觀察比較各配方的單個子實體生長勢,配方1、配方2及配方3的單個子實體直徑平均生長速率分別為0.48 cm/d、0.18 cm/d及0.17 cm/d,配方1與配方2、配方3相比,呈極顯著差異,配方2與配方3間無顯著差異。
配方1、配方2及配方3的子實體日均伸長速度分別為1.12 cm、0.7 cm及1.05 cm,配方1與配方2呈極顯著差異,與配方3相比無顯著差異。分析認為,配方1和配方3生長速率較快,可能是麥麩和棉籽殼分化降解的速度比玉米芯快,短時間內快速釋放營養(yǎng)的緣故。
從出菇時的整體長勢看,配方1的單個子實體較粗壯,以大菇為主;配方2及配方3出菇比較均勻整齊,菇體細長,小菇較多且密(表3)。相對來說,采收周期配方1較短,配方3較長。說明芒果木屑成分比例較高,生長速率也較快(表4)。
表3 不同栽培料配方出菇情況
注:各配方菌袋脫袋日期均為5月22日。
表4 不同栽培料配方出菇期子實體的長勢
試驗采用的是無間距直立覆土模式,產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菇。各配方第一潮菇產量(表5)以配方2較高,極顯著高于配方1和配方3;第一潮生物轉化率達59.19%,總生物轉化率可達98.65%。配方1與配方3的產量無顯著性差異,以配方3產量較低。
表5 不同培養(yǎng)基配方金福菇第一潮菇產量及生物轉化率
配方各重復產量/kg一潮菇平均產量/kg一潮菇生物轉化率/%總生物轉化率/% ⅠⅡⅢ 116.5019.7118.1818.13 bB37.7762.95 226.1330.1528.9528.41 aA59.1998.65 316.9817.5917.4217.33 bB36.1060.17
注:測查小區(qū)面積均為2.2 m2,每小區(qū)菌袋數為60;測產第一潮產量,按第一潮產量占總產量的60%,推算其總生物轉化率。
試驗結果顯示,金福菇菌絲可在芒果木屑配方培養(yǎng)料中生長,但是要控制芒果木屑的含量。78%添加量較70%添加量,菌絲吃料速度慢,污染率較高。而70%芒果木屑搭配16%玉米芯為主料的配方菌絲長勢較好,表現健康有活力。
出菇期各配方子實體的性狀及產量表現,以70%芒果木屑+16%玉米芯主料配方較好;78%芒果木屑的主料配方雖然長勢旺、出菇早,但產量較低,采收周期短。70%芒果木屑搭配16%玉米芯較搭配16%棉籽殼栽培料的產量高,可能與玉米芯的營養(yǎng)成分和保水性較高有關。
綜上,本地豐富的芒果枝木屑及玉米芯可代替棉籽殼成為金福菇生產的主要資源。選用優(yōu)質原料,科學配比,科學培菌,能獲得高產。
[1] 黃進廷, 楊仁喆. 廣西金福菇菌株篩選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J]. 南方農業(yè), 2020, 14(18): 21-22.
[2] 韋仕巖, 黃卓忠, 王燦琴, 等. 金福菇3種覆土出菇模式的比較試驗[J]. 中國食用菌, 2011, 30(5): 22-23, 26.
[3] 呂曉東, 陳海棠, 陳有芳. 利用幾種食用菌廢料栽培金福菇試驗[J]. 食藥用菌, 2017, 25(2): 120-121, 132.
[4] 農昆澄. 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的百色芒果產業(yè)發(fā)展研究[D].南寧: 廣西大學, 2019.
[5] 王浩. 芒果枝屑變形記[J]. 農家之友, 2017(10): 20-21.
[6] 戴秀愛, 陳小平, 楊明華. 玉米芯栽培金針菇配方試驗[J]. 食藥用菌, 2014, 22(5): 276-277.
[7] 陳國龍, 秦延春, 盧玉文. 木薯稈栽培秀珍菇不同麥麩添加量配方試驗[J]. 現代農業(yè)科技, 2016(11): 88, 90.
百色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計劃項目(合同編號百科20193208);廣西農業(yè)科學院院市合作研究項目(合同編號 2018YZ04)
向英(1978—),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E-mail:272394737@qq.com。
費永紅(1989—),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研究與推廣,E-mail:879431891@qq.com。
S646
B
2095-0934(2020)06-4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