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超 程道勝
多發(fā)性骨髓瘤(MM)是一種漿細胞克隆性增殖性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過去15年中,隨著蛋白酶體抑制劑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劑的使用,MM患者總體生存情況得到顯著改善。然而,大多數(shù)MM患者仍然難以治愈,并且最終由于復發(fā)導致死亡[1]。 近年來,CD38單抗藥物(daratumumab,DARA)已被證明治療復發(fā)和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有效。2019年,Daratumumab被我國食藥監(jiān)局批準用于治療復發(fā)/難治性MM。
CD38是一種完整的跨膜糖蛋白,在多種細胞類型上表達,在漿細胞上高表達。它具有多種功能,包括酶活性、細胞內(nèi)鈣調(diào)節(jié)和受體介導的黏附[2]。它在紅細胞表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表達,當Daratumumab與紅細胞上的CD38抗原結合時,干擾了輸血前常規(guī)使用的間接抗球蛋白檢測(IAT)技術,可能會掩蓋患者血漿中存在的有臨床意義紅細胞同種抗體(Ab),用0.2 mol/L DTT處理可消除干擾[3]。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了幾例使用CD38單抗治療的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分別用凝聚胺法和DTT處理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現(xiàn)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 我院2019年9月~2020年2月收治的5名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平均年齡65歲,3名女性,2名男性,經(jīng)過Daratumumab(購于美國強生公司)聯(lián)合硼替佐米(購于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化療。
2 試劑和設備 DDT、正反定型紅細胞、抗體篩查細胞、譜細胞購自江蘇力博生物有限公司(批號分別是:20190807、202001012、202001010和20191017),血型正反定型卡和抗人球蛋白卡購自伯樂生命醫(yī)學產(chǎn)品有限公司(批號分別是:50093.61.20和50531.44.21),凝聚胺試劑購自中山生科有限公司(批號是:20191202)。
3 檢測方法
3.1 DTT處理前的血型血清學檢測:患者用藥治療前后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與交叉配血均采用微柱凝膠法在伯樂IH-1000血型儀上檢測。同時用凝聚胺法檢測不規(guī)則抗體與交叉配血。
3.2 DTT處理后的血型血清學檢測:將3%抗篩紅細胞、譜細胞和供者紅細胞分別與0.2 mol/L DDT等體積混合,37 ℃孵育30分鐘。洗滌3次后用紅細胞稀釋液配制0.8%紅細胞懸液,用手工微柱凝膠法進行抗體篩選、鑒定與交叉配血。
3.3 所有操作方法均遵循《輸血技術操作規(guī)程》和《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4,5]。
1 血型鑒定 用藥治療前后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
2 微柱凝膠法抗體篩選、鑒定與交叉配血 用藥治療前,患者血漿抗體篩選與交叉配血均為陰性。用藥24天后,所有患者血漿與3組抗體篩選細胞、11組譜細胞和隨機同型供者紅細胞的凝集反應強度均為2+或以上。經(jīng)DTT處理后的抗篩細胞、譜細胞和供者紅細胞,凝集強度均減弱為0。(見表1和表2)
3 凝聚胺法抗體篩選、鑒定與交叉配血 用藥治療前后,凝聚法均為陰性反應。(見表1和表2)
4 紅細胞輸注情況對比 用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輸注紅細胞有47次,平均輸注一個單位紅細胞提高血紅蛋白4.21 g/L,用DDT處理供血者紅細胞微柱凝膠法交叉配血有41次,平均輸注一個單位紅細胞提高血紅蛋白4.14 g/L,顯示輸血有效。
多發(fā)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是原發(fā)于骨髓的漿細胞無節(jié)制增殖、廣泛浸潤并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一種最常見的惡性漿細胞病。治療手段通常是放療、化療和細胞治療,張彩霞[6]等提出用二甲雙胍聯(lián)合硼替佐米化療,但臨床相關研究較少,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近年來,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CD38聯(lián)合硼替佐米治療難治性多發(fā)性骨髓瘤有效。2019年底,達雷木單抗(CD38單抗)注射液在我國上市。隨后治療發(fā)現(xiàn),患者交叉配血微柱凝膠法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全陽性造成輸血困難,考慮CD38單抗藥物對正常紅細胞產(chǎn)生非特異性反應導致紅細胞被致敏,這種致敏凝聚胺方法不能檢出。筆者發(fā)現(xiàn)此抗體只干擾微柱凝膠法,不干擾凝聚胺法,從輸注療效看,兩種方法并無差異。
表1 Daratumumab用藥前后兩種方法譜細胞格局
表2 Daratumumab用藥前后兩種方法抗篩細胞反應格局
臨床實際工作中,CD38單抗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后出現(xiàn)微柱凝膠法抗體篩查全陽性,交叉配血不合,首先要考慮是否出現(xiàn)冷抗體或高濃度的球蛋白的干擾,排除兩者后可考慮CD38單抗治療后的影響。
國外研究表明[7,8],Rh系統(tǒng)、Kidd系統(tǒng)、MNSs系統(tǒng)、DUFF系統(tǒng)、Lewis系統(tǒng)抗體對DDT處理過的紅細胞同樣敏感,但是對Kell系統(tǒng)抗體不敏感,原因是DDT處理紅細胞過程中會破壞其抗原表面的二硫鍵。中國人k抗原陽性率大于99.9%,基本不考慮抗-k抗體。
凝聚胺方法簡單快捷,標本從接收到發(fā)血用時大概10~15 min,微柱凝膠法操作耗時整個過程用時大概30~40 min。多篇報道研究表明[9,10],微柱凝膠法雖然耗時長但抗體檢出率明顯高于凝聚胺法,能夠有效保證臨床輸血安全,防止不規(guī)則抗體引起的遲發(fā)性溶血性輸血反應。所以,筆者建議,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進行Daratumumab化療前及時留取CD38單抗治療前的樣本,可以先用微柱凝膠法做一次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試驗,陰性病人可以直接用凝聚胺交叉配血發(fā)血,陽性病人則是先規(guī)避相應抗原,然后凝聚胺配血相合后發(fā)血。每隔一段時間用DDT處理抗篩細胞后用微柱凝膠法復查患者抗體篩查結果,這樣可以防止漏掉凝聚胺不敏感的抗體。對于沒有病史的初診病人,實際工作中遇到微柱凝膠法抗體篩查全陽性,交叉配血不合,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的情況,應注意及時詢問病史。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