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桂
【摘要】教師運用認知訪談可以了解學生是如何解決問題并生成最終答案的,檢驗調查問卷或考試題目是否真正測到所要測量的屬性,判斷測試內容、學習材料、教案設計、課堂提問等是否引發(fā)了學生預期的認知活動等。認知訪談不僅有利于提高調查、測試及教育研究的質量,也為教師改進日常教學模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認知訪談;初中生;生物學習
認知訪談始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以言語報告或提問的方式揭示個體問題解決過程的方法。該方法以心理學研究中編碼特定性原則和記憶痕跡多成分理論為基礎,按照個體問題解決認知模型中的編碼與理解問題、提取相關信息、判斷與決策、反應過程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或引導。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認知訪談技術來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方法和存在的困難等,進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測試后,進行了基于測試數據的研究,而后嘗試運用不同的訪談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材料的收集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干預,促進學生生物學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幾種訪談方式的實驗應用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面對面訪談與書面訪談
1.面對面訪談
通過面對面訪談來進一步收集學生學習的過程性信息,從而更全面地診斷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并評判其問題解決水平,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訪談者一般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請學生盡量用準確的語言說出自己頭腦中進行的思維活動,一般要在完成測試后盡快進行。教師在開始錄音前,要向學生說明本次錄音僅供研究使用。
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通過訪談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認知結構的缺陷和認知技能的不足,從而精細分析其下一步應該努力的方向;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也可以選擇性地進行訪談,對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進行分析和歸納,幫助其更自信地學習。
例如,在初一上學期生物期中考試中,我們針對“細胞”的相關知識進行了測試,并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其中有一道判斷題是“綠色植物的每個細胞都含有線粒體和葉綠體”,對后進生的訪談實錄如下。
師:你覺得這道題考查的是什么知識點?
生:考查的是綠色植物的每個細胞里面都含有什么東西。
師:你印象中老師講過相關知識嗎?
生:老師在課上還有練習中都有講過。
師:你覺得這道題難不難?
生:不難。
師: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哪些因素影響了你呢?
生:就每個細胞都含有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間的這個“都”字。
師:你在做題的時候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對的嗎?
生:確定。
該生本題的答案是錯誤的,但做題時學生仍覺得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很明顯該生對“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點”這一知識點的認知是片面的、模糊的。這一方面與該生課堂的聽課效率有關,另一方面是七年級新生對學科學習還沒有入境,學習方法和認知還存在不足。因此,科任教師在課堂上應放慢速度,多關注全體學生,對課堂注意力不集中和作業(yè)應付的這部分學生及時進行糾正,加強師生互動,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提高其體驗感和成就感。
通過面對面訪談法,教師可以更及時、更直接地獲取學生的解題思路,并對學生答題時的一些神態(tài)表情予以了解,從而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的學科學習熱情添加助燃劑,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口頭表達進行訓練。另外,訪談后教師應及時予以干預,直接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但是面對面訪談也存在一些弊端,部分學生可能會過于緊張而回答不連貫,或者會因不能及時理解訪談者的問題而倉促誤答。
2.書面訪談
書面訪談是在無法與訪談對象面對面交談的情況下通過書面提問的形式進行采訪,得到書面答復的方式。書面訪談前,采訪者要說明好采訪意圖,表達出懇切之意,以引起對方重視,從而使其樂于接受書面采訪。書面訪談沒有時空限制,也不會制造出即問即答的壓迫感,可以給予訪談對象充分的時間思考問題。但是書面訪談也有局限性,如沒有機會追問,也不能在訪談完及時給予干預,因此書面訪談對設置問題的要求較高。
書面采訪前采訪者要設計好問題,且問題要清楚、明確、易答,特別要具體,不能大而空,最好的方式是填空。其次,書面問題不能情緒化,問題是被訪者比較關注的。最后書面訪談需要給被訪者一個限期,收到對方的答復后要及時給予反饋,并對被訪者的支持表示感謝。
例如,在初二生物期末考試后,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利用書面訪談的方式請不同層次的學生結合自己的試卷和答題情況進行訪談,以了解學生在某些重點題和易錯題中的解題思維。
我們通過設計表格的形式請個別學生對照自己的試卷完成書面訪談。通過書面訪談結果,我們發(fā)現,不同的學生對待教師的訪談有不同的態(tài)度,對于自己解題過程的解答簡略不一。但是通過具體比較我們發(fā)現,兩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于這四道選擇題的考查點的把握和答題過程的思路都較為一致,對相應知識的理解較到位。而一位中等生則較難說出自己的答題思路。其對生物類群中識記性的特征能夠較好掌握,并能進行比較判斷,選出正確的選項,但是對“自然選擇”這部分知識內涵的深層理解不足,對現象和知識無法建立聯(lián)系,關于昆蟲抗藥性是如何產生的,如何用達爾文的學說進行解釋,則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之后的教學中應再次進行強調剖析,并強化訓練,進而提高該類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書面訪談存在針對該個體干預的滯后性。教師只能在之后的課堂教學和習題講解中對這一知識點及相應題型進行重點講解和突破,并針對這一層次學生進行輔導。當然經過教師指導后,該生在之后類似題型的答題中準確性有了很大提高。
二、分層訪談與跟蹤訪談
1.分層訪談
分層訪談,即選定代表不同水平層次的對象進行訪談,進而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從而發(fā)現他們存在的困難或困惑等,進而為教師教學策略的改進提供參考,同時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干預提供基礎條件。
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方法、感受、態(tài)度和測驗成績等,我們將學生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即甲層次學生基礎扎實、學習習慣好、思維能力強,能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乙層次學生基礎一般,學習較自覺,上進心強,但學習上缺少深入的思考,這一部分人在班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丙層次學生基礎差,成績不理想,缺乏學習信心與向上的動力。分層訪談時,我們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代表,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相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以便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輔導,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進而促進學生的進步。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應集中處理共性問題,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反復多次講解,并結合練習進行強化訓練,以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之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接受能力,安排有針對性的輔導,如對丙層學生的練習進行面批,即當面解決問題,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2.跟蹤訪談
跟蹤訪談是我們選定某一特定層次的學生對象或選定個人進行跟蹤訪談,完成“訪談—干預—再訪談—再干預”的不斷研究的過程。跟蹤訪談的研究時間更長,也需教學安排相對穩(wěn)定、能固定跟蹤,采訪者可以運用面對面訪談和書面訪談相結合完成跟蹤訪談。通過大數據跟蹤分析比較,教師可以了解該生或該層次學生在學科內容、學科認知和學科能力等多維度的學習情況變化,跟蹤訪談獲得的效果呈現較為顯著。
因中等生人數占比較大,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選定一名中等生進行多次跟蹤訪談,在訪談后進行干預并記錄以促進其個性化發(fā)展,然后將干預措施作用于較多的中等生,以提高大部分學生的測試成績。例如,在第一次測試中,我們對試卷進行了包括知識內容結構、學科認知結構和學科能力結構的細目分析,并對該生卷面各個維度的得分情況進行了對照,得到了如圖1所示的雷達圖。
通過訪談和數據分析,我們了解到該生對基礎內容的掌握屬于均等水平,不夠突出,在科學探究題的解答上明顯低于平均水平,因此簡單設計的能力也比較薄弱,頓悟能力有待加強。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該生在做題時的心態(tài)略顯著急,審題能力有待提高,通過平時對他的提問了解到他對教材內容記憶較機械,評價、應用和遷移能力有待提高。如果綜合題的訓練再強化一下,他的成績就會有質的飛躍。
根據該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盲點、能力的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調整了原有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以切合學生的需求開展補救教學;另外,還鼓勵該生增加練習量,以提高解題技巧。教師在線進行分析及解答疑問,了解其答題思路、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并對其進行及時評價或糾正。
第二次測試后分析得到的數據如圖2所示。
我們可以看出,該生的整體水平較平均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說明我們的干預策略和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我們也發(fā)現了問題,該生在新學的知識模塊“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中還存在知識掌握不完整、理解不到位等問題,而這題恰好對學生的學科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后續(xù)教學中加強對中等生的解題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三、個人訪談與團隊訪談
1.個人訪談
個人訪談是針對個體進行的訪談,即一對一訪談。前面的面對面訪談、書面訪談、分層訪談和追蹤訪談等方式都涉及一對一訪談。個人訪談的優(yōu)點是被訪者的思維不會受到干擾和影響,能比較直接地進行陳述和表達,采訪者也能清楚地得到訪談結果、清晰的錄音,從而方便后期語音的轉化和整理。
2.團隊訪談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訪談采用團隊訪談或小組訪談的方式。團隊訪談,就是訪談者邀請若干被訪者,通過集體座談的方式,了解大家對某些問題的認識和看法。訪談者的任務就是營造寬松的氛圍,以便于大家能針對某一問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團隊訪談的突出優(yōu)點是了解問題的速度快、效率高,集體互動可能比個人訪談更容易產生更自然、更有感染力的觀點,不過活躍互動會導致訪談轉錄稿有些混亂。另外,團隊訪談最大的缺點是無法完全排除被訪談者之間心理因素的影響,同時有些問題也不宜進行集體團隊訪談。此外,團隊訪談的另一個缺點是會占用被訪談者較多時間。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嘗試進行了團隊訪談,但是在訪談過程中往往是思維活躍的學生搶先回答了問題,個別層次水平較低的學生可能還未反應過來或者因害怕說錯而羞于表達,又或者跟隨復述答案,這樣教師就無法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也無法對癥下藥,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因此,在團隊訪談中,我們修改了策略,限定了學生的回答順序,這樣能比較清晰地獲得訪談記錄,并對應地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和困惑,但是這會耗費訪談者和被訪談者比較長的時間。通過分析和歸納,教師采取了相應的策略進行輔導和訓練,進而提升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
總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具體的研究目的,嘗試應用了不同方式的訪談,獲得了訪談資料,然后進行了分析。針對問題,采取多種策略,進行了集體干預和個體干預,對初中生生物個性化學習的改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許瑜函.認知訪談在教育研究和實踐中的應用[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08):42-49.
于昕.新課程下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6.
陳燕紅.探究新課標思想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方法[J].新課程,2020(36):66.
張家玲.淺析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8):193.
王彥靜.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巧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J].知識窗(教師版),2020(06):92.
李慧.選取有效教學方法 培養(yǎng)生物學科素養(yǎng)[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0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