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艷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逐步深入,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推動小學生向多元化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從小學語文出發(fā),針對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對策,并著重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語文課程屬于基礎性課程,是豐富的情感和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門學科,對于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也是其他課程發(fā)展的核心。同時,小學語文也是不斷夯實學生基礎的一門學科,對于學生以后的個性化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并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降低了語文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至關重要。
一、教師的教學力求有效
通過對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語文課堂仍然是教師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者和被灌輸?shù)膶ο?。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而且要有效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針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不斷開動學生的大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課本為載體,通過選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科的知識有一個總體地了解和把握。只有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有趣性和積極作用,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語文課程,并主動學習語文課程。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參與學校定期舉辦的交流培訓活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并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當中不斷完善。
例如,在講習《桂林山水》時,教師首先明確有效的教學目標,即通過朗讀背誦緊抓桂林山水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感;其次,確定有效的教學思路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總—分—總”寫作順序,用對比的方法描繪了漓江的水與桂林的山突出特點,指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再者,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用于打破傳統(tǒng)理念的禁錮,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游戲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等,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來,便于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與桂林山水的奇麗。
在閱讀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準確把握單元導讀,加強教材內容整合,并深化解讀文本,優(yōu)化文本使用。教師要了解每個單元的閱讀重點,多角度分析教材,為閱讀教學打好基礎。
例如,在“人物描寫”專題教學時,教材內容圍繞“作者筆下的人”形成了讀人、說人、寫人的系列課文。教師可以針對性進行閱讀訓練安排,精選教學內容,合理擬定教學目標,梳理清楚課堂教學中需要解決和可能面臨的問題,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問題,確定重難點,從而有效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刻畫的方法。
另一方面,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有效。這要求教師必須立足實際,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例如,可以根據(jù)教材選擇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涉及敘事、寫景、記人等類別,有說明文、議論文等不同體裁,不同的教學內容適合的教學方法也各有不同。對于敘事為主的記敘文,可以運用“以讀代講”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而對于側重人物描寫的文章需要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進行分析解讀,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動。
再如,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但紀律性、主動性不高,一般更加適合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揚長避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更強,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教學,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合作探究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每個教師都有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對不同教學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在選用教學方法的過程中也要關注自身的個性特色和客觀條件。比如,有的教師朗讀功底很好,可以在閱讀教學中更多地采用朗讀法,指導學生在富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學習。
教無定法,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各方面的情況,靈活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比如,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文本內容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以趣味性的方式增強學生地認知和理解,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好玩心理;提出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可以在完成閱讀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學生的學習力求有效
許多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只重視學生的成績,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授過程當中,要和學生做真正的朋友,通過對學生進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充分掌握學生近期的心理動態(tài),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真正地發(fā)揮語文課程的人文教育功能。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和不足,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采取豐富多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萬事萬物充滿好奇心的態(tài)度,將學生主動吸引到語文課堂當中,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進行積極有效地引導,并積極地采用靈活多樣豐富的合作探究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互相幫助的條件下學會學習,在師生共同配合的情況下,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牧童》這首詩時,由于小學生的感悟與認知能力較弱,難以有效把握詩詞的特殊意境,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教師通過使用當前新型教學課程資源,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與詩詞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向學生展示鄉(xiāng)村兒童無憂無慮的生活場景,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轉移到課堂當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活動。此外,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鼓勵學生根據(jù)詩詞內容編寫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并選派小組代表上臺演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向往自由、安詳生活的理解,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在閱讀教學中,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分析如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要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著手,引導學生對閱讀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想讀、樂讀,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為閱讀教學奠定良好的條件。這要求教師要積極營造閱讀氛圍,可以為學生提供閱讀書單,倡導學生完成“每人讀一百本書”的活動,在班級設立圖書角,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讀書的機會和條件,充分利用教師、學校和學生家里的圖書資源,使學生與書為友。在此基礎上,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召開閱讀交流會等活動,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筆記,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使閱讀成為學生們的興趣愛好。
方法是學習的主要工具,教師要重視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更加輕松、自如地閱讀,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不僅積累字、詞,還要抓住關鍵詞,積累語言素材,并學會質疑。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詞,對于不認識的字、詞要整理起來,達到認識、理解的程度,才能徹底解決問題,避免后續(xù)學習中再次遇到又不認識、不理解。通過不斷積累基礎知識,可以避免閱讀成為一種空洞的形式,讓閱讀成為促進自身成長的有效途徑。除了生僻的字、詞之外,閱讀學習中還會涉及眾多的語文基礎知識,以及優(yōu)美的詞句,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注意搜集和整理,通過摘抄、賞析不斷積累語言素材,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率。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在閱讀學習中往往找不到重點,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準確掌握閱讀內容的方法,教會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關鍵句、關鍵段,圍繞中心進行有效閱讀。為了提升閱讀學習的效果,還需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要避免學生養(yǎng)成機械性的閱讀習慣,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帶著問題去讀,在閱讀中思考“這句話為什么這樣表達?換個表達方式是否更好?”等等。只有勇于質疑、善于思考,才能在閱讀學習中取得有價值的收獲,更加深入地理解閱讀內容,掌握語文知識,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
三、多元化評價力求有效
制定詳細整體的評價系統(tǒng)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環(huán)節(jié)。通過積極有效地開展教學評價,不僅能夠讓教師明確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夠讓教師明確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并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改進。
例如,針對小學的語文課程設置的教學評價,要和教師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教學評價中,充分注意主體的多樣性和內容、方式,以及目的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善用“你真棒”“說得真好”“繼續(xù)加油哦”之類的評價語來激勵學生。通過不斷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夠讓師生共同完成這一項教學活動,進而能夠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程的效果和質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方法,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依靠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教學,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宏.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35):64.
[2]陳利.學的“正能量”——小學語文課堂拓展教學有效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3):67.
[3]鄭百元.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