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洋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法學與知識產權學院,廣東 廣州510665)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移動終端應用場景的普及,用戶逐步從紙質新聞轉向數字化新聞。數字化新聞逐步超越紙質報紙,成為新聞傳播的主要渠道,典型例子如:新聞聚合平臺(騰訊新聞、今日頭條、GoogleNews)和新聞搜索引擎(Google、百度)。在用戶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用戶需要迅速從海量新聞中獲得對其有價值的新聞。實踐中,用戶往往只要閱讀新聞標題和摘要等部分內容,即完成對新聞的消費,而無須點擊鏈接跳轉至新聞出版者的網站,使得新聞出版者①本文語境的新聞出版者,主要是指傳統(tǒng)的新聞出版者,如人民日報、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等主體。網站內的訂閱量和廣告收入都大大減少,與此同時,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引擎等信息社會網絡服務提供商獲得較大利潤。在此背景下,新聞出版者要求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引擎等信息社會網絡服務提供商對使用新聞標題、摘要、縮略圖等部分內容獲得新聞出版者的許可并支付費用,又稱“鏈接稅”。
2016年,歐盟經濟與社會委員會在歐盟委員會提交的《面向現代、更加歐洲化的版權框架》的意見中指出,新技術宣告全方位的范式轉換,唱片和DVD商店已消失殆盡并讓位于網上發(fā)行和出租的新形式,幾乎所有的藝術形式都可放在網絡上[1]。數字技術對出版行業(yè)產生巨大影響,2016 年一份針對部分歐盟國家和美國地區(qū)用戶獲取新聞方式的調查顯示,社交媒體占據27%,遠超電視的21%和紙質報紙的3%,社交媒體已經成為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隨后兩年中,通過數字化獲取新聞的趨勢更加明顯①參見: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2016,p.10.該機構發(fā)布的《2017年數字新聞報告》顯示,通過廣播、紙質方式獲取新聞的人數占到不同年齡段的比例分別不足10%,其次是通過電視,顯然,主要的方式是社交媒體和網絡。參見: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Report 2017,p.11.《2018年數字新聞報告》顯示,2013年到2018年間,在挑選的市場中(德國、法國、英國、美國和西班牙),通過智能手機獲取新聞的比例從25%上升到64%,截止2018年,以上五國通過智能手機獲取新聞的比例分別為:47%、51%、56%、56%和64%,在所有的36個被調查的國家和地區(qū)中,比例達到62%。參見: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 2018,p.28.。與此同時,2010—2019 年,歐洲紙質報紙和雜志的收入從703.02 億歐元降低到462.80 億,降幅達到34.17%,而數字化報紙和雜志的收入從20.34億增長到119.71億歐元,增幅達到488.5%[2]。
就立法進程而言,2015年12月9日,歐盟委員會公布《面向現代的、更加歐洲化的版權框架》,該框架指出對于聚合服務的討論,除了市場力量以外的因素,向公眾傳播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的定義也是重要方面,其概念存在爭議和不確定性,導致在行為定性上存在困難。因而,歐盟委員會將檢驗在向公眾傳播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的定義中是否需要加入相應行為,也會考慮是否加入新聞聚合所特有的行為,包括對權利的介入[3]。 2016年9月14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以下簡稱《指令》),《指令》草案第11條授予新聞出版者對其新聞出版物享有復制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第11 條賦予新聞出版者鄰接權人的地位,第12條授予出版者公平補償權②需注意,最終《指令》將“新聞出版者權”的規(guī)定從第11 條移至第15 條,“公平補償權”從第12 條移至16 條。為展現“新聞出版者權”立法全貌,文中將根據論述情景使用第11 條或第15 條,請讀者注意辨別。。隨后,歷經兩年多的談判,《指令》草案獲得通過并于2019年6月6日生效,各成員國需要在2021年6月7日之前將《指令》轉化為國內法③See Directive(EU) 2019/79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7 April 2019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Digital Single Market and Amending Directives 96/9/EC and 2001/29/EC(Textwith EEA relevance).OJL 130,17.5.2019,pp.92-125.。2019年7月23日,法國下議院已經率先通過新聞出版者權④See Adoption of a Publishers’ Right in France.http://www.magazinemedia.eu/pr/adoption-of-a-publishers-right-in-france。 2019 年11月8日訪問。具體條文參見:http://www.assemblee-nationale.fr/15/pdf/ta-commission/r2141-a0.pdf。,該規(guī)定于10 月24 日生效⑤See European Press Publishers Comment the First Entry into Force of Copyright Directive’s Press Publishers’ Right in France.http://www.magazinemedia.eu/pr/european-press-publishers-comment-the-first-entry-into-force-of-copyright-directive-s-press-publishe.2019年10月24日訪問。。 “鏈接稅”條款正在歐盟境內逐步實施。
1.引入“鏈接稅”條款
對《指令》草案應當給予新聞出版者何種保護,歐盟委員會提供以下三種方案[4],方案一,對于新聞出版者內容的傳播,鼓勵利益相關者對話和合作以尋求解決辦法。方案二,在歐盟法層面引入一種覆蓋數字化使用新聞出版物的相關權。方案三,方案二的基礎上,在歐盟法層面,要求在符合例外的情況下使用其出版物時,各成員國應對出版者提供要求補償的權利。
就第一種方案而言,服務提供者支持該方案,因為其不會在歐盟層面引入新權利。大多數出版者認為,此種非立法性方法并不能解決其現在面臨的挑戰(zhàn)。就第二種方案而言,大多數新聞出版者支持,服務提供商反對,認為不利于對創(chuàng)新網上服務的投資以及為小企業(yè)者制造了障礙。就第三種方案而言,回應了除新聞出版者以外的其他出版者的利益訴求[5]。最終,歐盟委員會建議采納第二種和第三種方案,引入新聞出版者權,即新聞出版者權賦予新聞出版者就信息社會服務提供者通過網絡的方式使用其新聞出版物享有《信息社會版權指令》下的復制權和向公眾提供權⑥See Directive(EU) 2019/79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7 April 2019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Digital Single Market and Amending Directives 96/9/EC and 2001/29/EC(textwith EEA relevance).OJL 130,17.5.2019.Article 15(1).p.118.。
2.被遺棄的排他權的替代性方案——“推定的權利”
在繼續(xù)磋商過程中,出現一種新建議,即應賦予新聞出版者推定的權利。當新聞出版者的名稱出現在新聞出版物上時,在沒有相反證據證明時,他人數字化使用其出版物中的作品或其他客體時,新聞出版物的出版者有權締結協(xié)議和以2001年《信息社會版權指令》第2條(即復制權)和第3 條第(2)款(即向公眾提供權)的兩項權利來尋求《知識產權實施指令》(2004/48/EC)下的措施、程序和救濟,以及2001年《信息社會版權指令》第8條(制裁和救濟)的運行①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consolidated Presidency Compromise Proposal.ST 13842 2017 INIT-2016/0280 (COD).pp.64-66.。
部分代表團之所以建議此種方案,在于該方案:能夠和賦予作者排他權的解決方案覆蓋同樣的權利;不需要證明新聞出版者是新聞出版物中作品或相關客體的著作權人的受讓人和被許可人;不用考慮作者而與第三方交易②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presidency Compromise Proposal(consolidated version) and State of Play.p.6.。鑒于此兩種建議能夠發(fā)揮基本相同的功能,荷蘭代表團在給各代表團的建議中指出,歐盟應在《指令》草案中提供賦予排他權或推定的權利這兩種方案,成員國自由決定選擇其一即可③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NL Proposal on Article 11 and Relevant Recitals.ST 7111 2018 INIT-2016/0280 (COD).p.4.。但遺憾的是,在此后的協(xié)商中,代表團并未采納此建議。
1.三種保護標準爭議
對使用新聞出版物的部分內容是否應當提供保護?答案是肯定的,原因在于:直接或間接依賴于新聞出版物部分的服務被提供給用戶或其他服務提供者,這些服務構成替代性服務,使得用戶失去訪問這些新聞出版物部分所來源的文章的激勵④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discussion Paper on Article 11 and Article 13.ST 5902 2018 INIT-2016/0280 (COD).p.5.。針對互聯(lián)網服務提供商使用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標準,《指令》草案討論過程中形成三種標準:獨創(chuàng)性標準、量的標準和兩者結合的標準。
獨創(chuàng)性標準,即對數字化使用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標準是,該部分內容是作者智力創(chuàng)作的表達⑤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consolidated Presidency Compromise Proposal.ST 7450 2018 INIT-2016/0280 (COD).p.52.,如果沒有達到最低程度的獨創(chuàng)性,則不應落入本指令提供權利的保護范圍⑥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consolidated Presidency Compromise Proposal.ST 7450 2018 INIT-2016/0280 (COD).Recital(34a).p.27.。量的標準,即數字化使用新聞出版物的數量。獨創(chuàng)性和量結合的標準,除獨創(chuàng)性標準外,還應當使用量的標準⑦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presidency Questions regarding Articles 3a,11 and 13.ST 7914 2018 INIT-2016/0280 (COD).p.3.,即兩種標準的結合。
在以上三種標準中,大多數成員國認為應當采納獨創(chuàng)性標準⑧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presidency Questions regarding Articles 3a,11 and 13.ST 7914 2018 INIT-2016/0280 (COD).p.3.,為反映部分代表團提出的關于量的標準的意見,主席團建議與會人員討論將獨創(chuàng)性標準和量的標準結合起來的方案,但大多數代表團反對此種建議,并認為獨創(chuàng)性標準是達成協(xié)議的關鍵因素,對于此點不應當做進一步修正⑨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mandate for Negotiations with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t 8145 2018 init.p.3.。
2.排除保護
并非對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所有使用都應納入保護,即使此種使用具有經濟相關性,如果此種使用不會損害新聞出版者對內容生產的投資,與此同時,該非實質部分通常不是作者智力創(chuàng)作的表達。在判定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非實質性本質時,成員國可考慮:這些部分是否是作者智力創(chuàng)作的表達;是否會影響新聞出版者對出版物的經濟投資①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mandate forNegotiations with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t 8672 2018 init.p.30.。
具體而言,11條第1款第2段指出,第1款第1段不適用于使用新聞出版物的非實質性部分,原因至少有二:新聞出版物的非實質性部分(1)不是作者智力創(chuàng)作的表達;(2)不具有獨立的經濟意義。2018年5月25日,在主席團發(fā)給代表團的妥協(xié)版本的序言中進一步指出,新聞出版物的非實質性部分限于沒有獨立經濟意義的個別詞語或很短小的片段②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agreed NegotiatingMandate.St9134 2018 init.Recital(34a).p.28.。
3.隱去的討論及其原因
但是,歐盟理事會③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agreed NegotiatingMandate.St9134 2018 init.以及歐盟議會④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outcome of theEuropean Parliament’s Proceedings(strasbourg 10-13 september 2018).St 11520 2018 init.于2018年9 月12 號投票通過的文本中,都沒有關于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保護標準和排除保護的規(guī)定。在最終生效的《指令》文本中同樣沒有此方面的規(guī)定。
對于刪除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標準的原因,歐洲出版者協(xié)會在反對Google公司提出的5個保證中指出,引入獨創(chuàng)性測試將會使得賦予出版者的權利落空,算法無法評價從新聞出版物中獲取的部分內容是否是作者智力創(chuàng)作的表達,以及無法評價對出版者內容系統(tǒng)化再利用是否是為營利目的⑤2018 年12 月,谷歌公司向出版者和成員國提出5 個保證,分別為:(1) 權利是可轉讓的;(2) 應包括獨創(chuàng)性測試;(3) 排除超鏈接;(4) 僅適用于聚合; ( 5) 允許“ 免費” 許可。http://epceurope.eu/googles-demand-for-5-guarantees-make-a-mockery-of-the-publishersneighbouringright/。2019 年1 月12 日訪問。。
本文認為,正如鄰接權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對作品傳播上的投資,歐盟委員會賦予新聞出版者鄰接權人的地位,也是為了進一步保護新聞出版者在新聞出版物上的投資,進而保證新聞業(yè)的多樣性。在數字化時代,算法直接抓取新聞出版物的部分內容并予以展示,算法本身無法識別被抓取的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獨創(chuàng)性。如若納入獨創(chuàng)性標準,則新聞出版者需承擔證明成本,面對海量的新聞信息,對于新聞出版者而言,證明成本過高⑥其中似乎存在一種悖論,如若引入獨創(chuàng)性標準,由于算法無法識別,當發(fā)生糾紛時,新聞出版者需要證明該新聞出版物的部分符合獨創(chuàng)性標準,在實時更新的新聞信息中,成本將急劇上升。如果不引入獨創(chuàng)性標準,將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對同一新聞作品,對新聞出版者(作為鄰接權人)的保護水平高于作者(作為狹義著作權人)。。所以,從歐盟委員會立法的初衷出發(fā),刪去關于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標準似乎是更優(yōu)選擇。
在2019年之前,《指令》草案集中于討論設置超鏈接是否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行為。 《指令》草案序言33條指出,對新聞出版者的保護不延及不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超鏈接行為[6],在此之后的歷次修訂和討論協(xié)商中,各代表團對此達成一致。在采取賦予新聞出版者排他權時,歐盟委員會指出,對新聞出版者引入新的相關權不會改變向公眾提供權的范圍,不會影響包括鏈接和瀏覽在內的某些使用是否是歐盟法下的版權相關行為[7]。 《指令》草案表明,鏈接是否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行為,由歐盟法院在先判例所確定,《指令》草案賦予新聞出版者的排他權并不影響歐盟法院對“向公眾傳播權”的解釋。
事實上,鏈接是否構成歐盟《信息社會版權指令》下的向公眾傳播的行為,歐盟法院的判決也幾經變化①在我國,對于深度鏈接應采取何種標準予以規(guī)制,主要有如下理論:(1)“服務器標準”,參見王遷.網絡環(huán)境中的著作權保護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68.(2)“實質呈現標準”,參見崔國斌.加框鏈接的著作權法規(guī)制[J].政治與法律,2014,(5):74.(3)“實質替代標準”,參見石必勝.論鏈接不替代原則———以下載鏈接的經濟分析為進路[J].科技與法律,2008,(5):62.(4) “ 間接提供理論”,參見萬勇.網絡深層鏈接的著作權法規(guī)制[J],法商研究,2018,(06):174-175.。 Svensson案中,歐盟法院指出,因為沒有產生新的公眾,對其他網站可自由獲取的作品設置可點擊的鏈接不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行為[8]。 BestWater案中,歐盟法院指出,通過加框鏈接技術對另一網站上可自由獲取的作品設置鏈接的行為不構成向公眾傳播行為,原因在于:沒有新公眾,或者沒有不同于原傳輸方法的特別技術方法[9]。 GS Media案中,歐盟法院指出,判斷對另一網站上可自由獲取的作品設置的鏈接是否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行為,應考慮設置鏈接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是否有營利目的[10],Stiching案基本延續(xù)了GS Media案的思路,Stiching案中,出售預先安裝軟件的多媒體播放器,該預先安裝的軟件上包含有公眾在網絡上可自由獲得版權作品的超鏈接,歐盟法院指出,銷售者完全知道,對于潛在購買者而言,多媒體播放器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預先安裝的軟件,銷售者完全知道該播放器的購買者能夠自由獲得未經授權的受保護的版權作品[11]。由于具有明顯的營利目的,此種設置鏈接的行為構成向公眾傳播。
2019年3月26日歐盟議會明確指出,保護不適用超鏈接行為②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outcome of theEuropean Parliament’s First Reading,(Strasbourg,25 to 28 March 2019) ST 7717 2019 INIT.Article 15(1)(3).P.119.,這也意味著,即使對新聞出版物設置超鏈接,且此種行為構成向公眾傳播,新聞出版者對新聞出版物享有的向公眾傳播權也無法涵蓋此行為。因而,從《指令》第15條第1款3項規(guī)定③See Directive(EU) 2019/790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7 April 2019 on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in theDigital Single Market and Amending Directives 96/9/EC and 2001/29/EC(Textwith EEA relevance).OJ L 130,17.5.2019.Article 15(1).p.118.來看,不管信息社會服務提供商設置超鏈接是否構成向公眾傳播的行為,均不受新聞出版者的兩項鄰接權(復制權和向公眾提供權)的規(guī)制。
2018年4月25日,捷克代表團針對11條提出該原則,即當本《指令》草案生效時,賦予出版者的排他權才適用于首次出版的新聞出版物。在對新聞出版物的保護期為1 年的情況下,如若新聞出版物首次發(fā)表在1年以內,那么使用該新聞出版物的網站經營者將面臨兩種選擇,要么移除該文章,要么針對該文章向新聞出版者尋求許可,這對于網站經營者和新聞出版者而言,意味著較多程序性負擔④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CZ Proposal onArticle 11.p.2.。
之前的討論與協(xié)商中并未關注此點,直到捷克代表團提出。該原則能夠確保法律的穩(wěn)定性,在之后的討論中捷克代表團的建議被歐盟議會采納,并在最終的《指令》中得以通過。
對于新聞出版物保護期的確定上,歐盟委員會提出三種方案,分別為適中的保護期(10—50 年)、較短的保護期(5—10年)、很短的保護期(1—5年)。相對于對電影制作者和錄音制作者提供的50 年保護期而言,對新聞出版者的保護期期限較短,主要考慮以下因素:新聞內容利用的經濟周期;成員國對出版者提供的保護期一般短于其他相關權[12]。
新聞出版者權的保護期在之后的提議或協(xié)商中,期限不一。 2017年1月25日,歐盟經濟與社會委員會在對《指令》草案和相關建議的意見中指出,其支持歐盟委員會提出的20 年的保護期[13],2018 年2月6號,大多數代表表示20年保護期應予以縮短①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discussion Paper on Article 11 and Article 13.p.3.,2018 年3 月13 日,荷蘭代表團建議保護期為1年②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NL Proposal on Article 11 and Relevant Recitals.p.5.,2018年3月23日,在主席團的妥協(xié)提議中保護期為10 年③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consolidated Presidency Compromise Proposal.p.53.,2018 年4 月12 日,多數成員國認為應當進一步縮短10年的保護期④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presidency Questions regarding Articles 3a,11 and 13.p.3.,2018年4月23日,多數代表團認為將保護期從20年縮短為10年仍不夠,大多數代表團支持1年的保護期⑤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mandate for Negotiations with the European Parliament.p4.,2018年9月25日,歐盟議會投票通過,新聞出版者的保護期為5年⑥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outcom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Proceedings(Strasbourg 10-13 September 2018).p.60.。在2019年3月26日歐盟議會通過的決議中,保護期為兩年⑦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outcom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s First Reading,(Strasbourg,25 to 28 March 2019) ST 7717 2019 INIT.Article 15(4).P.121.。
事實上,在2018年4月12日,當多數代表團認為應當進一步縮短10年的保護期時,主席團指出,如果代表團認為保護期應當縮短,那么它應當是多長時間⑧See Proposal for a Directiv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Copyright in the Digital Single Market-presidency Questions regarding Articles 3a,11 and 13.p.3.?本文認為,對于新聞出版物保護期的確定是一種法政策問題,在具體確定時應考慮以下因素:新聞出版物的經濟價值、使用方式以及信息的自由流動。
歐盟放棄采用推定的權利,而制定“鏈接稅”條款,在立法中賦予新聞出版者獨立的鄰接權,以對抗實力強大的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對于新聞出版物中部分內容的保護標準問題,立法者并未在最終的指令中予以明確,仍有待于司法實踐進行判定。對作品設置超鏈接的行為是否構成向公眾提供,歐盟法院在相關案件的解釋上也存在諸多爭議,因而立法者將其排除在保護之外,是一種折衷的處理。對新聞出版物采取溯不既往的原則,是法律保護的應有之義。就保護期而言,應當考慮新聞出版物本身的特點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歐盟出臺“鏈接稅”條款的背景是歐盟境內沒有自身本土的大型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而隨著用戶消費新聞方式的轉變,傳統(tǒng)新聞出版者無法與美國的大型互聯(lián)網科技公司競爭。應當指出,“鏈接稅”條款是歐盟新聞出版者對抗美國科技公司的重要嘗試,是順應歐盟加強對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進行監(jiān)管的整體趨勢。在“鏈接稅”條款下,至少存在市場失靈等疑問[14],研究者應當予以注意。
那么,我國是否也應當引入“鏈接稅”條款?本文認為,我國暫時沒必要引入“鏈接稅”條款。首先,“鏈接稅”條款在歐盟本身就具有較大爭議。在歐盟通過該條款之前,德國和西班牙也已制定并實施“鏈接稅”條款,實踐中的效果并不好。其次,“鏈接稅”條款的實施會減緩信息傳播的速度,增加信息傳播的成本。最后,就市場結構、科技公司的數量上,我國更加類似于美國,與歐盟差別更大,暫不宜跟進歐盟的立法。
鑒于新聞出版者的重要作用,從內部來講,新聞出版者應加強媒體融合、順應趨勢;從外部來講,立法者應當對新聞出版者給予特殊保護。
1.內部:傳統(tǒng)新聞出版者應加強媒體融合、順應趨勢
媒體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指隨著技術發(fā)展和相關束縛的打破,各類新聞媒體融合在一起[15],是從運作邏輯,到操作層面,再到業(yè)態(tài)形貌的變革[16],表現在:傳統(tǒng)媒體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互補;新聞機構推出各類新聞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互聯(lián)網企業(yè)收購傳統(tǒng)媒體的“倒融合”;以及絕大多數傳統(tǒng)媒體創(chuàng)辦互聯(lián)網媒體[17]。
數字化時代下,我國新聞出版者應當加強媒體融合,積極擁抱新興媒體,改造自身的商業(yè)模式和適時調整商業(yè)策略,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新聞服務。與此同時,新聞出版者與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引擎等信息社會網絡服務提供商并非絕對對立的競爭對手,二者的互補優(yōu)勢也較為明顯,前者的優(yōu)勢在于生產原創(chuàng)內容和深度的新聞報告,而后者擅長利用各種傳播渠道來傳播信息。新聞出版者如何與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引擎等信息社會網絡服務提供商達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成機制,是維系二者關系穩(wěn)定的核心因素,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2.外部:立法者應對新聞出版者給予特別保護
新聞出版者同其他出版者(如圖書出版者)有著明顯差異,新聞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在立法層面,我國立法者可以學習歐盟的做法,將新聞出版者從出版者中獨立出來,給予特別保護,但同時也要對所有出版者(當然包括新聞出版者)的利益給予回應。
(1)對新聞出版者和其他出版者分別處理。新聞出版物是具有新聞本質的文學作品的集合,如報紙或雜志,定期更新且由服務提供者控制和承擔編輯責任[18]。新聞出版物包括由服務提供者為通知或娛樂的目的,在媒體上定期更新的新聞類出版物,而不包括為科學或學術目的而出版的出版物[19],對此,科學出版物的出版商認為這是一種歧視的做法[20]。因此,出版者被分為新聞出版者和其他出版者。
將新聞出版者細分的原因在于新聞出版者與其他出版者的商業(yè)模式有所不同。就新聞出版者而言,在互聯(lián)網早期,其將大部分內容置于網絡以獲得品牌曝光度和廣告收入,但其主要營收在于紙質收入,互聯(lián)網僅作為額外渠道,但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出版者的紙質收入大幅下降,而與此同時網絡收入并未彌補紙質收入的下降。此種模式也催生了網絡服務提供者,如社交媒體和新聞聚合,其商業(yè)模式全部或部分地建立在再使用或接觸此種新聞內容。數字技術的發(fā)展使網絡服務提供者在新聞行業(y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圖書和科學讀物領域,情況有所不同。圖書出版者不會將其內容免費置于網絡中,且電子書的網上發(fā)行仍遵循傳統(tǒng)的線性模式:基于出版者和網上發(fā)行者的版權許可??茖W讀物出版者的收入,則來源于同大學或類似機構簽訂的訂閱協(xié)議,或要求作者付費出版,從而在開放存取模式下將其內容置于網絡中[21]。所以,就圖書出版者和科學讀物出版者而言,網絡服務提供商很難在其中發(fā)揮作用。此種情況下,為解決網絡服務提供商未經許可使用新聞出版物的難題,在歐盟法層面上,制定“鏈接稅”條款就顯得順理成章,這便是歐盟的邏輯。
我國也可借鑒歐盟的做法,將新聞出版者從出版者中分離出來,定向對其扶持,如可以對新聞出版者實施優(yōu)惠稅收政策或補貼等舉措。不采取在版權法中規(guī)定一項鄰接權的原因在于,若無確切的證據表明新聞出版者遭受損失的原因在于立法的缺位,貿然予以立法,可能對其他主體產生危害,且一旦立法,若隨著技術發(fā)展,新聞出版者面臨的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很難將該權利從法律中廢除。
(2)賦予出版者公平補償權。除了給予新聞出版者特殊保護,我國立法者也應當關注包括新聞出版者在內的所有出版者的權益。當符合版權例外與限制時,他人使用出版者的出版物,特別是圖書和科學讀物出版者,將遭受損失。雖然出版者在歐盟法下并非權利人,但歐盟成員國內至少有18 個國家的出版者可獲得補償。以上成員國或者通過其國內版權法,或者通過其他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范來規(guī)定此種補償下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分成,如在德國的《文字作品管理協(xié)會國內分配計劃》的規(guī)定中,就科學作品的收入分配而言,作者和出版者各占50%;就新聞和科幻作品而言,作者占到70%,出版者占到30%;就其他作品,作者占到60%,出版者占到40%,在2014 年德國在此方面的收入達到2400 萬歐元①SWD(2016)301 final PART 3/3,p.198.其他國家,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分成為:奧地利(50%、50%)、比利時(50%、50%)、捷克(60%、40%)、希臘(50%、50%)、匈牙利(60%、40%)、立陶宛(60%、40%)、波蘭(50%、50%)、羅馬尼亞(50%、50%)、斯洛伐克(73%、27%)和斯洛文尼亞(50%、50%)。。此種收入沒有任何邊際成本,代表重要的收入來源,特別是對中小出版者[22]。
為協(xié)調成員國的做法以及回應出版者的利益訴求,《指令》草案引入出版者的公平補償權,該公平補償權不僅適用于新聞出版者,也適用于圖書出版者和科技讀物出版者等其他出版者。歐盟通過賦予所有的出版者在符合例外與限制的情況下,對使用其新聞出版物有權要求獲得公平補償的權利,試圖解決成員國之間法律不確定性的問題,以期保證出版者,特別是中小出版者的經濟利益。
正如羅馬尼亞全體出席的參議院針對《指令》草案指出,歐盟在進行版權數字化改革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對版權人、相關權人、集體管理組織、因特網服務提供者、作品使用者和作為終端消費者的公眾各方最為公正的利益[23],對作者和出版者的投入給予相應補償,對于作品創(chuàng)作和傳播具有重要激勵作用。
“鏈接稅”條款是歐盟解決新聞出版者營收不斷下降、對抗美國大型科技公司的重要手段。我國的新聞出版者同樣面臨紙質新聞收入減少的困境和新聞聚合平臺和新聞搜索引擎等信息社會網絡服務提供商的沖擊。我國暫不宜規(guī)定“鏈接稅”條款,鑒于新聞出版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從內外兩方面來解決我國新聞出版者面臨的困境。在內,新聞出版者應加強媒體融合、順應趨勢;在外,立法者應對其給予特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