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張家港市合興小學)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在培養(yǎng)學生言語能力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設計適合學生的訓練項目,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提升。
讀寫結合是言語訓練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只是模仿言語形式,卻并沒有深究內(nèi)容,這樣就無法真正體會言語的內(nèi)在含義,在表達的時候也會讓人覺得比較膚淺。針對這個問題,要引導學生嘗試從關注言語形式過渡到關注言語內(nèi)容,說出言之有物的話語。
二年級上冊第9 課《黃山奇石》一文中有不少比喻修辭句,若只是單純地給學生介紹修辭手法,講解比喻句的句式結構是什么,那么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入,自然很難理解。在教學的時候要考慮到小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鼓勵學生圍繞其中的句子展開自主聯(lián)想。“在課文中,將石頭比喻成了從天上飛下來的大桃子,可是,桃子為什么會像石頭呢?”學生在想象后回答:“可能是這石頭的樣子和桃子的樣子比較像?!薄澳敲矗恼轮羞€將石頭比喻成了什么呢?”學生分別找到了“猴子、仙人、雄雞”等各種不同的比喻用法。此后鼓勵學生思考:“那么,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認為:“這樣寫能讓人更清楚地看到石頭的樣子是什么,寫得更為形象。”這樣學生就自然了解了比喻句的內(nèi)容和特點。此后鼓勵學生自主總結比喻句的結構特點。這樣的教學從形式到內(nèi)容,最后又回到形式,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比喻句。
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也不同,有的覺得掌握言語形式較為容易,挖掘言語內(nèi)容較難;也有的認為探究言語內(nèi)容較容易,總結歸納言語形式較難。所以要組織以學生為本體的教學,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設計教學項目,促使學生獲得全面進步。
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言語形式的時候,會忽略和言語活動的融合。事實上,單純學習言語形式,學生很難徹底地掌握,應該從割裂到融合,組織學生圍繞某一個言語形式展開練習活動,促使學生進行有效遷移。這樣的教學關注了學生這個學習主體的特點,會有較好的教學效率。
在二年級下冊第2 課《找春天》中,學生學到了不少介紹“春天”的表達方法,學生發(fā)現(xiàn),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問等手法都能很好地展現(xiàn)春天的特點。此后要鼓勵學生從文本閱讀過渡到實踐運用,結合學生的特點展開有效遷移?!俺舜禾煲酝?,還有哪幾個季節(jié)呢?”學生提出:“還有夏天、秋天、冬天。”“那么,不同的季節(jié)都具有什么特點呢?你能模仿課文的形式來表現(xiàn)不同季節(jié)的特點嗎?”這便將言語形式的學習和實踐運用融合在了一起,能促使學生展開有效遷移。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言語表達的理解入手展開探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有學生嘗試表達:“秋天好像一個慈愛的老人,黃色的樹葉就是秋天的頭發(fā)吧?秋天好像好客的主人,田野上的谷物就是秋天招待客人的食物吧?”這樣的話語既參考了課文的表達形式,又加入了學生自己的想法。
在教學中要積極采用讀寫結合的方法,首先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的方法總結言語形式,然后思考該怎樣將言語形式使用在自己的實際表達中。最后還要組織學生展開實踐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認識到要通過實踐掌握各種言語形式,其言語能力會得到切實提升。
要真正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不能光靠模仿,還要促使學生嘗試自主創(chuàng)造。小學生言語表達能力有限,常常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現(xiàn)象,要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訓練。首先圍繞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交流,此后再逐步關注較為抽象的主題,這樣能促使學生在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自創(chuàng)的語言融入表達中。
學習一年級下冊第10 課《端午粽》后,學生了解到了該怎樣具體描寫某些事物,學生總結認為:“可以描寫一下該事物從外到里的形貌特點是什么,還可以形容一下它的顏色是什么,口味和氣味分別是什么。”在學生展開總結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澳闶欠褚财穱L過什么美食呢?如果要你用語言描寫出該食物色香味的特點,你會怎么做呢?”此時要鼓勵學生融入創(chuàng)意:“除了從色香味的角度入手展開寫作以外,你覺得還能從哪些角度入手寫作呢?”學生認為:“我覺得還可以寫一下廚師烹調(diào)該食物時的做法,并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寫。這樣讀者就能看到經(jīng)過了怎樣的操作后,食物出現(xiàn)了怎樣的狀態(tài)。我覺得這樣比單純描寫食物本身來得更有新意?!惫膭顚W生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意進行表達,參與到實踐中。
在鼓勵學生展開自創(chuàng)的時候,首先要關注學生能否說出新意,能否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此后再關注言語內(nèi)容和言語形式之間能否融合在一起。這能促使學生獲得全面提升。
在指導學生展開言語表達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在學生的言語學習中起到引導的作用,要關注學生的具體問題,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引導。這樣能讓學生說得言之有物,在具體實踐中一步步掌握言語形式,學會自主表達言語內(nèi)容,最終全面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