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實驗小學)
內心認知是從藝術作品中體驗感覺的直接呈現(xiàn),它不是通過符號、標記等中介進行的,而是通過我們可稱為直接性的東西。音樂把我們浸入感覺的原生態(tài)——它的赤裸裸的、微妙的、精微的真實中,這也是意識存在的事實。這說明了它的魅力和愉悅,也說明了它的深刻和令人敬畏——察覺經(jīng)歷的整個范圍。對聲音的這種令人感動存在的最初體驗,就是我所說的“從內心認知”音樂。
音樂是“體驗的感覺尺度的一種直接呈現(xiàn)”。我們直接從音樂中得到感覺,不是從關于音樂的想法、關于音樂的文化、關于音樂的事實、關于音樂的歷史等等中獲得。所有這些學問都服務于一個目的——加強直接樂聲本身的質量的目的,也就是從內心認知音樂的目的。
我們教音樂的時候,必須牢記,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應該指向產(chǎn)生讓所有那些努力有其意義的東西——提高從內心認知音樂的質量的意義。如,在我的音樂課堂中,我讓學生閉上雙眼欣賞歌曲《我愛我的家鄉(xiāng)》,聽后,我讓他們描繪歌曲中作者的家鄉(xiāng)。他們紛紛舉手,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述,A 說道:有寬闊的海洋。B 說:有最高的山峰。C 補充:有最長的城墻。我總結道:看來,大家都很仔細地進行了聆聽,并得到了正確的信息。接下來,我想讓剛剛發(fā)言的學生到黑板上進行繪畫。學生聽后很訝異,張大了嘴巴,互視了對方,并夾雜著一絲興奮,因為我話音剛落,就看到他們跑到黑板前,開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他們用不同顏色、不同線條勾勒出一幅較完整的圖畫,其他同學看完這幅圖畫,并沒有眼前一亮。而是給出了自己的許多建議,比如H 說道:他畫的山峰太矮了,應該再高一些。K 說:他畫的城墻沒有突出古老的建筑風格。L 說:圖畫體現(xiàn)不出家鄉(xiāng)宏偉的感覺啊……
音樂作為一種“結構的聲音或是聲音的結構”,直接傳入聽者(學生)體內。這樣的體驗,會使學生的內心產(chǎn)生不一樣的情境與情緒,他們對音樂的聆聽各有自己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理解,各有自己的想法。如本課中,我聽完大家的回答,笑著說道:看來同學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接下來請打開書本,欣賞一下書本上是怎么描繪他美麗家鄉(xiāng)的。這時,我再次播放音樂,讓學生視聽結合,說說自己的心情。本以為,大家都會懷著愉悅和自豪的心情去理解歌曲,我卻收到了不一樣的答案——D是這樣說的:我的心情是悲傷的,因為歌曲中的古老城墻,不再光鮮亮麗了,正是由于很多人沒有保護好,讓它漸漸褪去了原有的色彩,讓我感到十分傷感。我點了點頭,說道:你的回答很精彩,并成功地說服了我!
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鼓勵內心認知,越來越多地幫助聽眾(學生)揭示音樂作品內在的東西,把音樂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有力地傳達給學生,擔任引領學生走向很多種音樂內在東西的“專家向導”。那些內在的東西本身就是文化體系的產(chǎn)物,所以我們可以依靠語言揭示出它們的背景,歷史的、文化的、政治的等等,以便學生恰當?shù)卣莆账鼈儭?/p>
當語言能左右學生內心真實體驗或者披露歌曲潛在意義的豐富性時,它就是有效的音樂教學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音樂是一門實踐、表現(xiàn)的藝術,在眾多藝術門類中,它的創(chuàng)作自由度是最高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放飛思維。當學生在感受到特定的音樂情境時會進行分析、描述、表演等等,那時的他們具有創(chuàng)造性,或者至少是積極的。
聽音樂確實是一個創(chuàng)作行為。不過,不像其他的音樂角色,聽音樂并不足以被設想為一個音樂家的行為,很簡單,就因為它沒有做音樂家做的事情——創(chuàng)作可以潛在地由其他人分享的音樂。另一個方面,聽眾在他們自己的體驗范圍內,創(chuàng)造性地使一種音樂體驗有了生命。如,在教學《采蓮謠》一課時,我還是選擇讓學生盲聽歌曲,這樣會給予他們不一樣的體驗,更聚精會神地去聆聽。初次聆聽后,我提問:歌曲里表現(xiàn)了一幅怎么樣的場景,誰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呢?學生安靜了一會兒,并加以思索,隨后就有人舉手了,我瞥了一下,大約三四位學生,A 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向很豐富,我就選擇了她,她便向我們娓娓道來:在一個清晨,伴著明媚的陽光,主人公和她的姐姐兩人去湖中采蓮,一個劃船,一個采蓮,她們配合默契,十分快樂,還唱起了歌謠,最后伴著夕陽的籠罩,她們回家了。聽后,我們的腦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出這樣的歡樂場景。我說道:同學們體驗到這個場景了嗎?那么,誰能上臺進行表演呢。話音一落,就有兩位學生舉手了,本以為五年級的學生會羞于表現(xiàn),但這次還是很給力的,至少沒讓我冷場。這一次,我先讓一位女生上臺表演,要求是不能對自己表演進行描述,只能用肢體語言。大家看完她的表演,紛紛舉手——B 說道:她表現(xiàn)的是在湖中劃船。C 補充道:她和小伙伴在湖中,邊劃船,邊采蓮,很快樂。我總結道:是啊,她還表現(xiàn)出了小船在湖中蕩漾的感覺,她一會兒劃船,一會兒忙著采蓮,真是一位勤勞的少女?。∵@個時候,又有學生舉手了,是一位男生,他說:她采蓮的動作不是很正確,我去過湖中采蓮,想上臺示范一下。我邀請他上臺進行表演,他邊表演邊說:采蓮的時候還有個鉤子,需要把蓮蓬鉤過來,再用小刀一劃,才能把蓮蓬放到自己的籃子里。我點頭稱贊,并把他的動作美化了一下,讓學生伴著音樂進行律動模仿,并給予這位男生熱烈的掌聲,因為他又給我們增添了新的知識。
學生在聆聽中,在有準備有創(chuàng)意的再建構過程中,被呼喚著理出音樂的頭緒,思索音樂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把握音樂作品的中心思想,從而給出自己的答案或理解,在聆聽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自己,也豐富了內心認知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