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句容市郭莊鎮(zhèn)中心小學)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同樣,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那么,在學校教育中,如何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個性特征,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轉變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個性特征呢?筆者將從工作實踐的維度來探討個性化教育。
在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是維系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充分信任你,才會與你交心。個性化教育更要建立在信任關系的基礎上,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作為一名班主任,需要管理學生在校的各方面情況,包括他們的學習安排、課間活動、同學間的事務等等,而學生個體的特點也是豐富多彩的。因此,為了能順利處理各項事務,班主任需要在接手這個班級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可以通過上學期素質報告單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性特征、品行修養(yǎng)等,通過學籍卡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就可以在開學初更好地關注到特殊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石。
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而作為學生,他們也渴望老師能真心地接受他們,尊重他們,需要教師用欣賞的眼光贊賞他們,用積極的心態(tài)關注他們,還有的學生則需要教師去關愛、改變,用愛心感化他們,用行動去引導他們。筆者班上有個學生性格內向,課上和課后都很安靜,通過查閱他的學籍資料及詢問其他同學,了解到他的父母離異,爸爸又組建了家庭,他對大人們已經(jīng)失去了信任,沒有安全感了。我通過在課間找他聊天,了解他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讓其感受老師對他的關心,漸漸地,我們之間的關系變近了,他會主動與我交流想法,分享他的趣事,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了。
在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背景下,很多家長往往較多地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重視學校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只需要負責孩子在校教育,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與自己無關。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學生在校是不太容易暴露自己身上的缺點的。比如,有個三年級的男生小章,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在家所有的事情都由家長包辦,我會利用一節(jié)班會課“我是生活小能手”,通過“我會什么”“我能為家人做什么”“我還想學什么”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這些能力帶給我們的樂趣。小章在整個活動中看到別人的技能分享,也是躍躍欲試,可以看出,他開始意識到掌握一些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性格上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以被動接受式為主,很多學生被動地聽,被動地學,沒有自己的主體意識,這不利于他們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個性化教育則需要體現(xiàn)出“個性”二字,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學習,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自己去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讓他們去合作,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強大。
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以被動接受為主,強調對學科知識的機械記憶;而教師也是在各方面的壓力下,往往是考什么就講什么。教師教什么學生自然就學什么,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是知識學習的機器,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嚴重影響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fā)展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開始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以助于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讓學生自己支配自己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學校教育中,我們不光要教會學生學科知識,還要讓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所掌握知識的利用率。
接受性學習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局限性很大。如果長期只是采用接受性學習的模式,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欲望將逐漸消磨。探究式學習則強調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一系列探索活動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個性優(yōu)勢的互補。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shù)蒙弦粋€諸葛亮,這就體現(xiàn)了合作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比如在學生復習分數(shù)內容時,可以分小組梳理分數(shù)的內容,彼此補充,豐富知識點,這樣還能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時也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很多學校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只是針對一些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在得不到積極評價的情況下,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情緒。鑒于此,我們應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如“正心存折”,不僅注重對學生的綜合評價,還關注了對學生的特色評價,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征。每位學生在開學初都會拿到一本屬于自己的“存折”,主要包括美德少年、優(yōu)學少年、創(chuàng)新少年、環(huán)保少年、禮儀少年、運動少年、藝術少年及每周自評,前面的七項主要是由科任教師及班主任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蓋章獎勵,由于每個學生的特長不同,這樣的評價方式就避免了只關注學習的弊端,強調了對學生的全面評價,讓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注,也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
除此之外,個性化教育還需關注教育內容的多樣性,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長設計不同的教育內容,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成長為最優(yōu)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