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正祥
【摘要】初中數學雖然還在基礎階段,但是它的難度大大增加了。所以,老師要想保證或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方法或者策略的運用也很關鍵。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不僅僅在知識的傳授,還在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學方法不但要有拓展性、挖掘性,還要有發(fā)展性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效率? 提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4-0052-02
數學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不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化學、物理的基礎,對于學生綜合成績,升學考試來說都非常關鍵。但是由于數學的抽象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到有些枯燥單調,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主動獲取知識,也就影響到了教學效率。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我們一定要了解初中生學習規(guī)律,在教學中要研究應對策略與方法,首先要把學生引入內容,讓學生發(fā)現數學知識的神奇之處,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樣才能漸漸打開學生學習數學的正確方式,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主動學習數學。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擺脫固有教學觀念的束縛,更新理念,創(chuàng)新方法,才能真正提升課堂效率,推動學生發(fā)展,完成教學任務。在此,筆者將從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或者問題入手,談談如何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改變初中數學教學停滯不前的現狀。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1.老師的備課不夠充分、全面。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可見,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想實現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備課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具體的備課中筆者發(fā)現,好多老師不是沒有在課前進行備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問題是課備了,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準備得不夠充分。首先,對于內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只是抓住知識的框架,就進行教學內容與節(jié)奏的設計,顯然抓不住重點,也因為疏忽了關鍵的細節(jié),使教學大而不實,多而無用;其次,對教學設備的準備也不夠充分。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在備課時,只注重內容,他們以為內容是教學的重點。這個沒錯,但是把內容怎么有效地呈現給學生,傳授給學生,這不但是方法,更需要一些教學設備的輔助。這一點,老師在備課時做得完全不夠;第三,對于學生的了解。有效的備課,不但是備教材,準備教學設備,更重要的還要備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基礎情況和學習能力,也要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把備課當成師生雙方的任務。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的備課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完全是忽視的,學生與老師缺少互動性、合作性,永遠是單打獨斗的。這種備課顯然不利于有效教學目的實現。
2.用作業(yè)消化知識,給學生壓力過多。
其實,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只有在輕松的、沒有過多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下,才能更有效的學習。雖然有一句話說,壓力就是動力,但是壓力過重,不但變不成動力,而且會成為負累,讓學生因懼怕而產生厭學的情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老師對學生作業(yè)的布置和設計上不夠合理。首先,量太多。作業(yè)是強化課堂知識的途徑,還有學生對一些典型解題方法的掌握,但是過多的作業(yè)不但會淡化重點,還會讓學生為完成作業(yè)而做作業(yè),保證不了質量不說,還會影響學生第二天的學習;其次,對于學生的作業(yè)不夠重視。老師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的目的有三點:一是鞏固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二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三是檢驗學生課堂的學習效果,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打好基礎。但事實是,大多數數學老師關注和檢查學生的作業(yè)的熱情,遠沒有布置作業(yè)那么高漲。學生的作業(yè)交上來 ,要么原封不動地發(fā)下去,要么匆匆在上面批上日期,以示批過。其中出現了什么問題,老師似乎不關心。顯然,這樣的作業(yè)布置和設計,沒有意義不說,還無形中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
二、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1.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雖然老師經常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yè),但是學生真正完成的很少。究其原因,首先是老師對于學生的預習作業(yè)不檢查,無形中養(yǎng)成了學生應付的習慣,使學生對預習的作業(yè)要么不理,要么草草地翻翻書就算完成了預習的作業(yè);其次,學生預習的方法不對,使預習沒有作用,對課堂學習和教學幫助不大。所以,老師要想提升課堂效率,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預習,讓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首先,老師要認真給學生設計預習作業(yè),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預習。比如,“有理數”的預習作業(yè),先讓學生閱讀和強化有理數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有理數以及有理數中包含的其他知識點和概念?再讓學生按定義分類有理數,按符號分類有理數等等。這樣學生有了目標,他們預習就會更加認真,有態(tài)度,預習也才有效率;其次,老師一定要認真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yè),這不但對學生是一種督促,也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課堂中能更加有針對性地教學的途徑;第三,要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提問,以此為導入,打開新課的教學模式,也把學生快速引進教學內容等。在新課前,只要學生有預習的好習慣,認真預習,對于課堂教學來說絕對是一種促進,既能讓學生輕松學習,也能讓老師輕松教學,同時還能保證課堂效率。
2.靈活進行導入,把學生帶進學習內容。
雖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知道導入的重要性,也會在課前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提問、設置懸念、數學故事、對舊知識的回顧、銜接等等進行導入,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新課講解前,學生還是思想渙散,無法集中。這是因為,首先老師把導入只當成了一個簡單的過程,并沒有用心設計,根據具體內容的需要精心導入;其次,老師的導入太過隨性,有時候導入的內容與新課無關,在開始新課前,學生思想還來不及切換過來等等。所以,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想讓導入對新課起作用,推動新課的教學,也讓學生快速進入,高效學習,導入一定要科學、合理、有趣、活潑,更要貼近教學的內容,使學生的思想緊扣新的內容。比如,在“角”的導入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幾個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存在的角,對角的定義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好奇,并產生疑問。這個時候,老師再進行“角”的講解,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探究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對抽象的東西有一個知性的認識,為之后更好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導入是保證課堂效率的手段,所以導入的有效性是關鍵。
3.突出教學重點,加強學生理解。
有效課堂最怕一個誤區(qū),那就是老師對于灌輸知識的偏執(zhí)。在調研中我也發(fā)現,初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的課備得很滿,內容非常充足,重要的、比較難的、次要的,只要是這一節(jié)課中要涉及到的知識點,都會在教案中出現,也會在老師的講解中出現。這種面面俱到的講解方式,不但課堂內容太滿,課堂時間太緊,而且重點不突出,學生注意力要么分布均勻,要么在老師平平的講解中思想渙散,從而離老師期望教學效率越來越遠。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初中數學老師,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現代學生的學習能力,認識到他們基礎性較強這個事實,在教學中不要面面俱到,剝奪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知識的能力,要給學生留一些空白,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知識要大膽留給學生。我們要做的是,在教學中突出重點,通過點的輻射,對于細枝末節(jié)的知識,學生自然就會懂。比如,在教授“角”的時候,只要老師圍繞重點,“角的兩種定義,三種表示方式”,還有“度、解、秒的認識和換算”進行講解,對于發(fā)現角、角的頂點、角的邊以及什么樣的圖形才是角,學生自然就慢慢懂了。這樣老師的講解內容不但更清晰,重點突出,教學時間也不會太緊張,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探索、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信心,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效率。
4.重視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如果說語文學習需要的是更多的課下背誦、閱讀和理解的話,數學的學習就需要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對公式以及一些實踐操作方法的熟練掌握。所以,作為初中數學老師,要想提升課堂效率,一定不能把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得太滿,要給學生留足練習時間,讓學生鞏固知識,發(fā)現問題。比如,一般大多數老師對課堂時間的分配是,前五鐘導入加銜接,后十幾分鐘到二十分鐘的講解,再十幾分鐘不到的練習,最后一兩分鐘的總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留足練習的時間,讓學生通過練習發(fā)現自己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提問,解決問題,不帶問題出課堂,才能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還有學生通過課堂的練習,掌握了方法,鞏固了知識,對于課下的練習或者家庭作業(yè)的完成奠定了基礎,為有效課堂創(chuàng)造了條件。
5.布置作業(yè)適量,及時輔導提高。
素質教育要求為學生“減負”,但在實際中“減負”卻也只是口號而已,學生的負擔不僅沒有被減,反而還逐步增加,初中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給教師教學壓力是無法想象的,而教師的這些壓力只能釋放于學生,讓學生去背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給學生布置大堆的作業(yè),每個科目都無一例外,數學更是如此,每日學生都要完成堆成山的數學作業(yè),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預習新課,這也是限制教學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數學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適量地為學生布置作業(yè),不要只注重作業(yè)的數量,而應該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學生作業(yè)質量的保證上。作業(yè)質量的保證不僅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離不開教師的細心輔導。因為作業(yè)中,數學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看到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通過分析學生作業(yè),以便了解自己的學生,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輔導措施,如果是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夠,則分情況對待,若是整個班級的學生都掌握得不夠,那么教師可將本節(jié)課作為復習指導課對學生進行輔導;若是個別,則可以就個別進行相應的輔導,當然教師也在學生中間建立專門的作業(yè)輔導組,讓學習較好的同學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輔導;若是學習態(tài)度問題,則可以進行個別談話,此時數學老師可變?yōu)閷W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的疏導者,以不斷解決他們的態(tài)度或者心理問題,讓他們對數學知識不再排斥。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輔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三、結語
總之,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效率的方法很多,只要老師能在教學中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方法,并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就能科學地選用方法,把學生帶進數學的學習樂園,使學生帶著興趣,快樂學習,從而保證課堂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晉艷平.如何建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策略[J].考試周刊,2018(89):86.
[2]陳建忠.淺談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88.
[3]占惠勇.試析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J].求知導刊,2018(20):118.
[4]李世良.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11):108.
[5]金鑫.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及相關闡述[J]. 新課程(中),2016(6):116.
[6]柴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教學論壇,2016(20):271-272.
[7]陳學思.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是有效控制課堂增進課堂活動和有效性的關鍵[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