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燕,王小鈺,盧慧琳,白莉靖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乙肝屬于臨床最為常見的病癥類型,治療難度較大且對患者健康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較為嚴重。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抗病毒治療屬于最為主要的治療方式,可以迅速對患者病癥發(fā)展情況進行穩(wěn)定,實現(xiàn)對肝細胞炎性反應的有效控制[1]。為綜合保障患者在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的綜合效果,還需要做好對應護理干預工作。本研究就側(cè)重對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該部分患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本次研究,在本院2 0 1 9 年2月~2020年1月所接診患者120例,,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隨機抽樣的方式,取組中60例,在治療過程中展開常規(guī)護理,作為對照組,余下60例患者則需要將人性化護理干預加以運用,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4~65歲,平均(45.28±1.39)。而觀察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2~68歲,平均(46.11±1.73)。對比以上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各方面護理工作都按照臨床護理要求進行展開,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各方面生命指標的變化情況密切進行觀察。詳細為患者講解在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各方面問題,引導患者積極做好各方面治療、護理工作的配合工作。而觀察組則需要將人性化護理干預加以運用,護理對策如下:(1)高效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患者到達醫(yī)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迅速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感。同時,需要針對患者各方面情況展開綜合性評估,預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有關注意事項等,確保護理干預工作存在有較高的適用性與針對性[2]。(2)心理疏導。該該癥較為嚴重且治療周期相對較長,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有不同程度負面心理,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等,護理人員則需要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及時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赏ㄟ^引導患者閱讀、聽音樂等方式對注意力進行轉(zhuǎn)移,同時需要耐心為患者講解當前治療方案的有效性,促使患者能夠以較為樂觀的心理面對病癥,確信只要堅持進行治療自然能夠得到康復。(3)健康教育。在護理過程中,對應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展開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患者認知水平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患者對自身病癥進行認識。為患者講解肝病的預防對策等,指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3]。
在本次研究中需對兩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護理滿意度、治療期間生活質(zhì)量、心理狀態(tài)、住院時間進行統(tǒng)計。生活質(zhì)量以SF-36量表加以評估,而心理狀態(tài)則以SDS量表評估。
與兩組有關數(shù)據(jù)都借助SPSS 19.0進行處理,百分數(shù)對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表示,x2檢測,而計量數(shù)據(jù)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為(77.23±1.28),對照組為(62.31±1.38),對比P=0.001,t=10.083。在SDS評分上,觀察組為(32.38±1.72),對照組則為(43.56±1.88),對比P=0.001,t=14.216。在住院時間上,觀察組為(4.28±1.47)d,對照組則為(6.82±1.39)d,對比P=0.001,t=13.293。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5.00%(57/60),對照組為75.00%(45/60),對比P=0.002,x2=5.609。
乙肝在我國一直存在有較高的發(fā)生率,該部分患者的治療周期較長,病癥對患者健康所造成的影響較大。結合臨床實際可知,在各方面治療方案逐步完善的情況下,慢性重癥乙肝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已經(jīng)在絕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為充分保障該部分患者在醫(yī)院治療期間的綜合效果,做好對應護理干預工作,提升患者恢復期生活質(zhì)量同樣較為重要。
人性化護理屬于臨床護理工作中較為常見且使用率較高的護理模式,其關鍵在于為患者在康復的過程中提供最為全面且人性化的護理干預,各方面護理干預工作均圍繞患者出發(fā),使得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對其的關心[4-5]。
總之在對慢性重癥乙肝患者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人性化護理干預加以運用,增加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