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召霞
(合肥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0)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病,其發(fā)生多與心理因素、家族史、壓力、疾病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guān),多在青壯年亞急性或者緩慢起病,患者一般意識清楚且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害,病程遷延難愈且反復發(fā)作,若治療不及時甚至會加重或者惡化,最終出現(xiàn)精神殘疾和衰退,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康復護理可提升患者社會功能,減輕精神殘疾的程度,進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1]。本次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總結(jié)如下。
隨機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間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進行分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最小27歲,最大44歲,平均年齡(35.52±4.53)歲;病程范圍1.3~4.2年,平均病程(2.75±0.45)年。對照組50例患者中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最小28歲,最大45歲,平均年齡(36.55±3.54)歲;病程范圍1.5~4.8年,平均病程(3.15±0.65)年。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均在研究標準內(nèi)(P>0.05)。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加強日常護理與基礎(chǔ)護理。
1.2.2 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
1.2.2.1 健康教育
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向其講解疾病的發(fā)生原因、發(fā)展狀況、治療措施及相關(guān)注意事項,提升其對疾病的認識,進而不斷提高其依從性。積極開展培訓講座,邀請患者及其同病區(qū)恢復良好者積極參與培訓,通過現(xiàn)身說法提升其治療的信心,提高其治療的積極性與配合度[2]。
1.2.2.2 心理護理
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狀況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向患者介紹醫(yī)院情況,與其加強溝通交流,消除其不安心理與陌生感,叮囑家屬多陪伴患者,讓其感受到家人的關(guān)愛,充分滿足其心理需求,鼓勵患者之間加強交流,積極參加醫(yī)院的社交活動、康復活動及娛樂性活動,幫助其消除心理障礙。
1.2.2.3 康復訓練
指導患者進行生活技能訓練,包括每天按時起床、按時洗漱、整理床鋪及按時吃藥等。定期對患者進行社會技能方面的訓練,教會其與他人交流的技巧,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向其傳授簡單的勞動技能[3]。
分析不同時間段BPRS評分、NOSIE積極因素評分。采用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定患者的病情,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病情越輕。NOSIE評分主要是在護士的角度對患者進行的評估,評分越高表示積極因素越多[4]。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干預前BPRS評分為(47.98±16.91)分,干預2周BPRS評分為(42.79±12.91)分,干預4周BPRS評分為(32.78±8.68)分,干預8周BPRS評分為(22.48±5.97)分;對照組干預前BPRS評分為(47.89±16.78)分,干預2周BPRS評分為(43.97±16.78)分,干預4周BPRS評分為(35.88±12.68)分,干預8周BPRS評分為(26.98±8.79)分,觀察組較對照組低,t=2.994,P=0.003<0.05。
觀察組干預前NOSIE評分為(58.88±9.88)分,干預2周NOSIE評分為(63.88±8.97)分,干預4周NOSIE評分為(72.75±10.93)分,干預8周NOSIE評分為(81.88±7.86)分;對照組干預前NOSIE評分為(57.78±10.98)分,干預2周NOSIE評分為(62.99±9.77)分,干預4周NOSIE評分為(65.93±10.67)分,干預8周NOSIE評分為(68.84±9.78)分,觀察組較對照組高,t=7.348,P=0.000<0.05。
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且癥狀復雜多樣,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思維、情感、行為及感知障礙,需要長期住院治療,會降低其社會功能與生活能力,增加其家屬的負擔,藥物治療僅限于控制病情,在此基礎(chǔ)上實施全面的康復護理,提升其生活能力與社會功能。
了解患者的相關(guān)情況并給予其心理護理可幫助其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提升其治療的信心。向其介紹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告知其治療的重要性可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提高其治療的積極性與配合度。通過培訓、活動及講座的形式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有助于其掌握必要的社會技能,康復訓練的實施不但可激發(fā)患者的潛能,還可培養(yǎng)其自我護理的能力,使得訓練活動的整體水平得以提升[4]。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較好,可有效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高其生活能力與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