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輝 楊 寧
甘肅省正寧縣周家初級中學,甘肅 正寧 745306
我國具有數(shù)千年的燦爛文明史,在我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對歷史的記憶和對歷史構架的思考,主要考驗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記憶力,側重于對歷史的深度剖析和解讀。從教學出發(f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促進其自身歷史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是初中歷史老師們的首要任務,而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從各方面來說都給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具體將在如下三個主要方面中展現(xiàn):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初中歷史的教學任務當前主要聚焦于如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轉變,要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主學習。一方面,在信息化技術進入歷史課堂教學后,新穎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輕松、寬廣的平臺,新式技術使得學生學習的場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與課堂,學生甚至可以不依靠老師和課堂教學的內容,信息化技術帶給學生的是內容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豐富的學習資源意味著學生將獲得精神和知識的極大滋養(yǎng)。師與生、教與學都將通過這一新技術的獨特魅力而使得初中歷史教育事業(yè)得到更加迅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學應用于課堂教學還可以讓不同程度學習情況的學生都可以充分的得到知識,因材施教,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初中階段的歷史內容,復雜零碎,給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帶來了巨大的難度。將信息技術特點與傳統(tǒng)黑板粉筆教學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歷史教學所無法企及的,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從視聽體驗等多個角度,活躍課堂氣氛,帶給了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和體驗,提高了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多媒體等設備的使用還能為學生們的學習復習提供便利,使學生的課堂課下效率得到顯著的提升。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知識和文化哲理。初中階段的學生處在三觀和人格定型的關鍵階段,人文主義教育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是一項重要任務。初中歷史的內容富含中華民族的人文史觀,通過學習歷史,學生們可以知興替、識榮辱,這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方面。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精神都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學習發(fā)揮促進作用。另外近代屈辱的中國史以及民族救亡運動的先烈們都會給學生帶來影響,落后就要挨打教給學生們知恥而后勇,先烈們的英勇事跡也將成為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愛國情懷。通過信息技術展示這些內容,將最大程度上給予學生一定的觸動。
學習為舟,那么興趣就是帆。初中歷史的內容復雜,一些學生學習起來相當?shù)某粤?,久而久之厭煩的畏難心理就出現(xiàn)了,這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將會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而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無法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的作用在這時得到了更好地體現(xiàn)。信息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的不光是巨大的線上資源,許多的影音視聽資料都將為學生帶來更好地學習體驗,豐富多彩的課堂才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有力推手。
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重點及規(guī)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一般歷史現(xiàn)象的學習中,歷史事件的內容和存在的意義是歷史教學的重點之所在,而如果以多媒體的形式將相關的知識信息進行展示,讓學生對這些相關的知識信息產生直觀的圖片記憶,那么就能夠使學生對這些相關的知識保持長久的記憶。也可以將相關內容提前錄制成視頻,在講解到相關內容時播放視頻,加深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對這些知識要點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這對于加深學生相關知識的記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課改之后,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也出現(xiàn)了更多的新要求,信息技術進入歷史課堂為老師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知識來源。另外,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開展自由主動的學習,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拓展,這樣將使學習效率不斷提高。
信息化技術雖然對初中階段的歷史教育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也不是完美的,技術和機器更需要人的操作和控制才能使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們要以端正的態(tài)度對待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應用,提出正確的信息化教學理論依據(jù),并不斷地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信息化技術與初中的歷史教學有機結合,為學生們的學習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