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順凱
摘?要:“器”和“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的重要內容,在傳統(tǒng)造物觀念的主導下,通過傳統(tǒng)造物設計詮釋出豐富多樣的美。本文結合文獻分析法與個案分析法,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器” “物”的概念及其與“觀念”的關系,以西漢“長信宮燈”為例,詳細探討了其設計中體現(xiàn)出的中國傳統(tǒng)“器” “物”美學,以及“觀念”外顯出的設計之美,以期對傳統(tǒng)的器物設計規(guī)律研究與現(xiàn)代的器物設計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器”;“物”;“觀念”;美;“長信宮燈”
中圖分類號:J5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11-0101-04
“器”“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的重要研究對象,一直廣受關注和重視,其具體的指涉內容因研究主體和時代而發(fā)生變化。隨著時代的演進和人類造物活動的發(fā)展,后來又出現(xiàn)了“器物”一詞,其原指尊、彝之類,后統(tǒng)稱各種用具;另一種釋義為器具和貨物[1]。相較于“器物”一詞,“器”和“物”的指涉更廣,但是,從中國傳統(tǒng)造物設計的視角來看,三者之間又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傳統(tǒng)造物的設計發(fā)展史表明,“器物”的設計總是受到“觀念”的影響,其中的設計之“美”正是特定“觀念”通過“器”和“物”的設計融合而外化出的綜合體現(xiàn)。
目前藏于河北省博物館的西漢“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器物”設計的巔峰之作,這不僅是因為其稀有珍貴,更在于它精美的造型和巧妙的設計構思?!伴L信宮燈”中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設計思想中對器、物、觀念和美的辯證理解,以其為例進行多重角度的深入分析,將會從中體悟到西漢時期特定設計觀念作用下的器、物觀和設計之美。
一、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的“器” “物”
(一)關于“器”
現(xiàn)代漢語字典中,“器”的含義包含甚廣,表示用具類的包含器物、器具、器皿、器械、器材、武器等;表示生物機體組織的包含器官、臟器等;表示人的度量或才干的包含器度、器量、大器晚成等;表示重視的包含器愛、器重等[2]。
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器”,一方面,最初指飲食之器,后來因商周時期青銅禮器的運用,進一步擴展至與儀式相關之器,如玉器、神器、樂器等;另一方面,又以儀式為核心而擴展至其它領域,其核心是“器”來自于人類的加工或創(chuàng)造。新石器時代,被置于住所中央的彩陶器皿,是原始文化的至美呈現(xiàn)。夏商周時期,陳設于宗廟或者宮殿中的禮器是“禮”的至善至美的昭示。秦漢之后,“器”,因其“人工”的特質,開始與“天然”性的“物”有所區(qū)別,與詩、書、畫等藝術有所界分,成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上設計與工藝之美范圍內的概念[3]。
(二)關于“物”
現(xiàn)代漢語字典中,一方面,“物”的含義由上古時期的雜色牛、雜色等引申為萬事萬物,如張舜徽《約注》:“數(shù)猶事也,民以食為重,牛資農耕,事之大者,故引牛而耕,乃天地間萬事萬物根本[4];另一方面,由萬物引申指具體的物品,還特指自己以外的人、事、物,如人物、事物、財物等[5]。
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物”也指萬事萬物,其中包括人和神。萬物涵蓋人類所加工或創(chuàng)造的一切,所以“器”也應屬于“物”的范疇。因此,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器”又用作“器物”。
(三)“器” “物”與“觀念”的關系
中國古代造物活動中,“器”和“物”往往是分不開的。一方面,“物”經過人的加工處理可以上升為“器”;另一方面,通過人的創(chuàng)造,將“器”與“物”進行設計融合,即成為“器物”。正是因為有人的參與,就涉及“觀念”的概念?!坝^念”是指人們對事物的主觀與客觀認識的系統(tǒng)化之集合體[6]。由于主觀與客觀認識會因個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所以,不同觀念主導下設計的器物皆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
二、“長信宮燈”的設計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的“器” “物”美學現(xiàn)藏于河北省博物館的西漢“長信宮燈”,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之墓。宮燈上刻有銘文“長信”字樣,據(jù)此推測其為竇太后居所長信宮所使用的器物,故名為“長信宮燈”[7]。通過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其設計之中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的“器” “物”美學,如圖1所示。
(一)形而下之“器”與形而上之“器”
《周易·系辭上》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8]。“道”與“器”,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中雖然有著形而上與形而下之分,但是,并不能簡單地分割開來,使其產生尊卑之序。
首先,“長信宮燈”是作為具體的有形之“物”而存在,具有“物”的屬性,是人設計制作出來的,且其設計制作是以實用為目的,是對大自然的模仿和感悟,是服務于王宮、王府的日常器具,也是制器之“道”的物質載體,這些皆是形而下之“器”的基本特征。在此層面上,“長信宮燈”散發(fā)的是器物形體的視覺感官美和使用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功能美。
其次,“長信宮燈”還是設計者參透了大自然的法則,熟練掌握了設計制作技藝,而后傾盡自己的聰明與才智進行的設計創(chuàng)造,因此,又可謂形而上之“器”[9]。始用于“陽信侯府”,轉用于竇太后的“長信宮”,如圖2所示,備受王侯之家珍視的“長信宮燈”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宮女的右臂形成燈罩和“虹型”導煙管,燈盤可以旋轉以調節(jié)光的亮度和角度,這都是設計者對大自然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和效法自然的結果,即使在今天,這樣的設計制作技術仍然令人贊嘆。正如魏源所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10],意思是說,當某項技藝達到一定的境界,即可接觸到“道”。 故而,“長信宮燈”不僅是作為一般意義上的致用之“器”而存在,同時,也是超越了自身的形體局限,承載了西漢當時最先進的青銅燈具制造技藝的形而上之“器”。在此層面上,“長信宮燈”體現(xiàn)出了設計者對自然法則的透徹領悟、設計構思的獨具匠心以及制作技藝的高超。
(二)尚自然“物”象之“器物”
首先,“長信宮燈”既是人造之“器”,同時也是制作者利用自然之“物”進行的人工再造,因此,可稱之為“器物”;其次,中國古代造物活動中,模仿人物、動物、植物等自然“物”象的造型,是常用的方法?!吨芤住坟侈o中提到的“制器尚象”,為中國傳統(tǒng)造物設計提供了思想根源?!爸破魃邢蟆钡亩嘀匾饬x之一也可以理解為從造型上模擬“物”象[11]。此觀點可以從中國古代造物史中找到大量的經典實例,如馬踏飛燕、三星堆的青銅人頭像、青銅神樹等。“長信宮燈”的整體造型是對雙手持燈跽坐宮女造型的生動模擬,表現(xiàn)出了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情和姿態(tài),當屬西漢同時期模擬“物”象之青銅燈具的典型代表。
三、“長信宮燈”的設計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設計觀念的“科學”之美
“長信宮燈”可以被看作是中國傳統(tǒng)工藝美術設計史中的巔峰作品之一,它結構科學、功能合理、造型優(yōu)美、裝飾富麗,充分體現(xiàn)了西漢初期中國高超的工藝美術設計水平和成熟的青銅器制作技術。然而,優(yōu)美實用的“長信宮燈”外表之下,凸顯的卻是中國西漢時期“科學”的設計觀念。觀念主導設計,成功的設計是科學觀念的表達,中國傳統(tǒng)造物設計觀念的顯性魅力,通過西漢“長信宮燈”的整體設計實現(xiàn)了較為完美的綻放。
(一)自然生動的造型美
模擬自然“物”象的造型觀念,至西漢時期已經相當普遍,如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銅神樹、河南省出土的春秋蓮鶴方壺等。模擬“物”象賦予“器物”生動的造型,能夠給使用者或觀者帶來自然形象的生動體驗。
造型方面,“長信宮燈”整體模擬了漢代宮女跽坐執(zhí)燈的造型,左手執(zhí)燈,右臂自然舉起的同時罩在燈的上部而形成燈罩和“虹管”狀排煙道。宮女眼睛平視前方,體態(tài)美妙,神情端莊自然。在燈火的映照之下,宮女的形象會隨著燈火的映射角度和明暗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體驗,也為觀者提供了一定的遐想空間,進而增添了宮燈的整體藝術魅力。
(二)人性化的結構與功能美
西漢時期器物的結構與功能設計水準在青銅“長信宮燈”中得到了完美的演繹,“長信宮燈”的結構與功能設計科學巧妙,體現(xiàn)出西漢時期器物設計中的早期“人性化”觀念,不管在當時還是今天這都是一種科學的設計觀念。
結構方面,如圖3所示,“長信宮燈”由頭部、軀干、右臂、燈座(分上下兩部分)、燈盤和燈罩六個部分分別鑄造,而后相互套合以組裝成一個完整的整體[12]。 宮女身體全部為中空,便于定期的清洗。燈罩由兩塊弧形的瓦狀銅板合攏而成,底部嵌于燈盤上的凹槽,頂部罩于宮女右臂下垂的袖口之下,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左右的自由轉動。
功能方面,一方面,由于燈罩的兩塊瓦狀銅板可以左右旋轉,因此,燈罩的開窗大小與方向均可以自由控制,從而可以自由控制光線的照射方向和光亮度,同時也起到擋風的作用;另一方面,宮女右臂和軀體形成“虹管”狀排煙道,中空的體腔內可以裝水,不僅起到排煙、儲塵的環(huán)保功能,同時還巧妙借用弧狀導煙管加強空氣對流,促使燃燒更充分,以增大發(fā)光強度[13]。
(三)簡約富麗的裝飾美
中國傳統(tǒng)造物設計中,“簡約”的觀念已經形成,但此“簡約”與現(xiàn)代設計意義上的“簡約”自然存在區(qū)別。西漢時期的“簡約”設計觀念在“長信宮燈”上得到了直觀體現(xiàn),除了衣紋,燈具整體表面不施加任何裝飾圖案,具有較強的體塊感,盡顯出簡約大氣與清雅脫俗之美感。
裝飾方面,“長信宮燈”可謂簡約富麗。一方面,整個青銅燈具表面除了衣紋和銘文之外,沒有發(fā)現(xiàn)圖案花紋的刻意裝飾,即使衣紋的設計處理也是遵循了漢代宮女服飾的結構特點,疏密得當,大氣簡潔;另一方面,為了防止銹蝕、提升器物的檔次,漢代青銅器制作過程中發(fā)展出了許多新的裝飾工藝,“長信宮燈”的表面通體采用了鎏金裝飾,表面光滑細膩,顯得金光燦燦,富麗豪華,從而也映現(xiàn)出王侯之家的尊貴身份與優(yōu)雅品位。
四、結?語
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關于“器” “物”和“觀念”與“美”的探討與實踐一直在延續(xù),也正是這種充滿思辨性的研究的持續(xù)深入,才造就了豐富多姿的中國傳統(tǒng)造物文化?!伴L信宮燈”作為西漢時期漢文帝前元七年的青銅燈具,不僅代表了當時西漢最高的器物設計水平,同時也是詮釋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關于“器” “物”和“觀念”與“美”的較好實例。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范圍內,“長信宮燈”是作為宮廷日常器具的形而下之“器”,也是代表設計制作者高超技藝和對大自然法則理解感悟的物化了的形而上之“器”,還是尚自然“物”象之“器物”?!伴L信宮燈”的設計制作凸顯了中國傳統(tǒng)設計觀念的科學之美,充分綻放出自然生動的造型美、人性化的結構和功能美,以及簡約富麗的裝飾美,是物質功能的與審美功能的完美融合。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對“器” “物”和“觀念”與“美”展開深度剖析,具有很高的思辨價值,不僅有助于深入考察研究傳統(tǒng)的器物設計規(guī)律,對于啟發(fā)現(xiàn)代的器物設計,同樣擁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器物[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器物/9180329?fr=aladdin.
[2]在線漢語字典.器[EB/OL].http://xh.5156edu.com/html3/6000.html.
[3]張法.器、物、象作為中國美學范疇的起源和特點[J].甘肅社會科學,2014(2):9-12.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09.
[5]百度百科.物[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物.
[6]百度百科.觀念[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觀念/1180711?fr=aladdin.
[7]李戈.破譯長信宮燈之謎[N].中國文化報,2015-03-30(007).
[8]李道平.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華書局,1994:29-31.
[9]李維維.道器之辯:儒道精神在傳統(tǒng)器物美學中的體現(xiàn)[J].廣西社會科學,2017(3):60-63.
[10]中華書局編輯部.魏源集·上[M].上海:中華書局,2018:182.
[11]肖清風.制器尚象——中國古代的造物方式[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3(4):93-95.
[12]高豐.中國設計史[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7:97.
[13]祝燕琴.從長信宮燈看漢代燈具的功能設計[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4):41-44.
[責任編輯: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