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階段學科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既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也是對學生自主思維與邏輯能力的挑戰(zhàn)。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已逐步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重視學生學業(yè)的主體性與個體性,但當前物理教學仍面臨著諸多問題。為此“解題后反思”教學的出現(xiàn)不僅是物理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需求的體現(xiàn)。本文首先分析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總結解題后進行反思的重要意義,并以此為基礎探究反思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原則與事項,從而提出有效利用解題反思開展教學的策略途徑,達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反思;策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4-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42
信息化時代高速發(fā)展,對物理學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而這種提升直接反映在逐漸靈活的高中物理教學上。近年來,受這種趨勢的影響,高中物理教學已逐漸由理論講解向實際運用轉變,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并通過解題提高其知識的運用熟練度,借由反思途徑強化訓練教學,以此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果。這既是對教育新途徑的探索,同時也是對教育模式的嘗試與改進,具有較強的研究意義。
一、高中物理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由于高中物理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會對物理產(chǎn)生排斥現(xiàn)象。這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引導,通過趣味課堂與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由于高中階段教師教學的外在壓力,部分教師很難在加強課堂的同時兼顧學生心理,因此便產(chǎn)生了較為明顯的興趣缺乏現(xiàn)象,進一步阻礙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缺乏教學方法
盡管高中物理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但受學??傮w壓力與教師理解的影響,其理論性特征往往被夸大,過分強調(diào)習題原理的講解,忽視學生實際演練對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且在進行課本專題教學時,教師顯露出較為明顯的教學方法缺乏現(xiàn)象,這便導致其課堂講解較為混亂,只是簡單地按照課本材料進行講授,缺乏前后知識的體系聯(lián)系,嚴重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無法達到其預計的學習效果。
(三)學校缺乏教具支持
教具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活躍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關鍵所在。然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軟件的應用使得教師依賴媒體播放,忽視實際操作對學生直觀理解的影響。此外,由于媒體技術的引入,學校對教具的支持大大減少,諸如滑輪、平衡車等工具的提供日益降低,這也是信息化發(fā)展對教學開展的一大影響。
二、解題反思對高中物理教學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自主進行查漏補缺
學習并非指教師的知識傳達,同樣也包括學生的主動思考,而解題后的反思活動既是對解題過程的回顧,同時也是對解題結果的總結與思考,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個人知識盲區(qū),自主進行查漏補缺,這也是提升高中物理解題實效性的一大途徑。此外,物理學科本就離不開解題,是基于大量習題演練下對知識的轉化,而單一的盲目訓練既會造成時間的浪費,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因此反思活動的進行也是訓練的休整期,使學生在解題反思后明白自身的薄弱處,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習題訓練,以此提高個人解題的實效性。
(二)有利于教師歸納總結重難點
解題后的反思不僅需要學生對自身解題過程進行再思考,同時也需要教師對本次解題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行總結與歸納,適當調(diào)整課堂進度,對反思中所暴露的知識漏洞進行強化訓練,以此提高高中物理解題的實際效果,達到講授教學與解題訓練的有效結合。另一方面,解題后的反思也是一種知識沉淀過程,是當前快速教學趨勢下的一種“停頓”,不僅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吸收,同時也為教師開展下一階段教學提供調(diào)整期,保證高中物理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強化
盡管教材知識與原理的講解是學生學業(yè)考察的一大重點,但適當?shù)牧曨}訓練將大大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實際運用能力,而這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的解題能力上,因而習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但近年來,由于高中物理教學暴露了許多問題,單一的習題訓練已無法滿足當前學生對物理教學的需要,因此解題后的反思成為教師教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解題后的反思活動不僅將習題訓練的結果加以總結,同時也使學生思維得到緩沖,教師教學得以調(diào)整,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強化,進一步促進高中物理教學的開展。
三、解題后反思的注意事項
(一)應根據(jù)習題類型開展反思
盡管反思是處于解題后的活動,但題目的類型影響著反思的結果。例如,在進行壓軸題訓練時,連續(xù)的思考將對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使其思維產(chǎn)生疲倦,此刻開展反思將極大地緩解這種大腦的“不應期”現(xiàn)象;而在進行簡單的基礎題訓練時,題目本身較為簡單,如果耗費過多時間開展反思,就會降低此次解題訓練的實效性。由此可見,根據(jù)習題類型決定反思的過程是有必要的。
(二)應根據(jù)學生水平調(diào)整反思進程
個體差異性是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常見問題,而對于具有較高思維能力要求的物理學科,這種差異性將更為明顯,既表現(xiàn)在其知識水平與理解能力,同時也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與反應速度。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時,應考慮不同學生在知識水平上的差異性,不可以偏概全,忽視個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除此之外,反思活動的開展理應考慮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性,由簡至繁、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劃分,使其能夠明白自身的薄弱點,進而自主進行查漏補缺,從而提高個人解題的實效性。這既對教師的引導能力有極大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控場能力的挑戰(zhàn),強調(diào)的是反思進程的調(diào)控。
(三)應根據(jù)教學模式引導反思活動
教學模式被稱為教師教學的風格,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維習慣,因而在進行解題后反思時,教師需要注意自身風格,采取學生熟悉的方式引導反思,而非采用新的途徑進行。例如,常以講授為主體的教師在開展反思時,理應引導學生學習反思的一般程序,由示范到模仿逐步演化為學生的學習習慣;而常以學生探究為主體的教師則多采用探究式反思,即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開展整體的反思總結,使學生在個人反思中發(fā)現(xiàn)漏洞,在傾聽他人總結時反思自己,以此達到提高解題實效性的目的。
四、有效利用解題后反思的策略途徑
(一)反思審題分析
讀題是解題的前提,也是分析的基礎,只有正確讀懂題意,學生才能從所學知識中找到對應原理,進而代入習題中進行解答。而有效利用反思,即對審題分析的反思,分析題目已知條件與隱含條件,以此提高自身讀題審題能力,達到解題的實效性。
例如:已知A物體放置于B物體上,B物體放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且,mA=4kg,mB=2kg,兩物體間的摩擦系數(shù),?滋=0.2,g=10m/s2,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問用多大的拉力F能使A物體和B物體保持相同速度運動?在進行該題目解答后反思時,教師理應引導學生反思題目已知條件,分析其隱含條件,即B物體處于光滑水平面上,無論用多大的力,B物體都將滑動,因此僅需保證拉力未超過最大靜摩擦力就能保證A相對于B保持靜止。
(二)反思解題過程
物理題目的解答講究的是簡要與系統(tǒng),是在深入分析后所得出的具有條理的解答步驟,因此在進行解題后反思時,教師同樣需要引導學生對自身解題過程進行反思,反思解題步驟的繁簡,是否存在跳步驟或是漏步驟問題,或是解題過程出現(xiàn)重復書寫,這也是提高解題實效性的關鍵點之一。例如:已知質(zhì)量為M的A球以速度VA在光滑平面上運動,并與質(zhì)量為4M的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B球發(fā)生碰撞,求碰撞后VA和VB的速度之比?在反思該題目時,其解答過程僅需要兩步,即運用能量守恒定律進行計算,因此學生在反思時,需要注意自身思考過程中是否運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題步驟是否精簡準確,過多或者過少的步驟都是不夠準確的。
(三)反思變通問題
變通問題是理科學科的通用屬性,是高中物理教學中著重強調(diào)的部分,但由于當前教學問題,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懂得對習題進行變通,因而產(chǎn)生“舊題會而新題不會”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時,需根據(jù)當前教學進程與學生需求,適當開展習題的變通反思,即對同一題目的變式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其共同點與不同點,反思兩者間的解題思路,以此提高其解題的實效性。例如:已知光滑水平面上依次放置物塊A與物塊B以及物塊C,若A、B、C的質(zhì)量分別為4m、4m和2m,現(xiàn)讓物塊A以初速度VA向右運動,發(fā)生碰撞后A、B、C的速度分別為多少?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反思此類碰撞問題的一般解題思路,由能量守恒定律進行計算,按照碰撞的順序依次計算出碰撞后速度,即得結果。而在反思變通問題時,教師便可將題目中得物塊C改為光滑曲面C,使物塊B在物塊A撞擊下產(chǎn)生初速度,并順著曲面C上升,計算其上升的最大高度,以此達到變式教學的效果,從而保證學生解題的實效性,提高其課堂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解題后反思的利用不僅是高中物理教學課改推行的結果,同時也是信息化時代對教學的新要求。要想有效利用解題后的反思,保證解題實效性,教師理應引導學生反思審題分析,通過對題目的解讀反思提高審題能力,再通過變通反思,引發(fā)學生對知識與原理的感悟,以此提高高中物理解題實效性,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質(zhì)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沈賽華.錘煉高中物理優(yōu)質(zhì)課堂的策略研究[J].教育視界,2018(21).
[2]鄧淞允.“錯題本”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作用[J].現(xiàn)代交際,2015(9).
[3]余俊文.基于自主學習的高中物理概念閱讀與提煉[J].教育科學論壇,2015(19).
[4]孫國臣.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yǎng)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4(10).
[5]趙永剛.利用解題后的反思來提高高中物理解題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
[6]車玥.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9(36).
作者簡介:黨叔年(1977.2—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教材教法、高考動態(tài)、試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