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關乎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小學語文教師要緊緊圍繞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通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參與、互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心理健康的意義,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在學校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由于學習壓力造成的學習焦慮,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也存在著交往的困惑。所以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緩解學生的不安情緒,有利于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心態(tài),讓學生樹立高尚的情操,保證學生健康成長。作為語文學科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中要充分體現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材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應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潛移默化地進行無痕化教育。因此,教師要更多地利用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滲透或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應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語文教學目標,以實現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兼容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有機融人語文學科教學目標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雖然教材都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但文章的不同,教育內容的不同,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有很大差別。因此,教材中有些內容可以直接進行某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內容卻要教師創(chuàng)造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圍,滲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中。
二、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為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體現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文章中作者在人物身上注入自己理想的性格,體現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教師在深入領會心理健康教育本質和內涵的基礎上,要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材,尋找到教材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并進行分類匯總、分析研究。教師要在單元或章節(jié)備課目標中尋找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人點,繼而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要發(fā)揮團隊精神,可以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組內聽課、校內示范等形式,讓每位教師都參與聽課評課。這樣由點到面,進行語文課堂實踐研究,尋找在語文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這樣教師可以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感性認識,以后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就能夠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整合教學方法,打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語文課堂
教師要先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的心理健康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激勵為原則,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激勵、引導及創(chuàng)設一系列科學的教學程序和學習氛圍,逐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師生間平等交流與對話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每天都獲得成功,使之在成功中體驗歡樂,提高自信心,獲得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教師要致力于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順應學生自然成長的需求,讓“自然與快樂”成為課堂不竭的生命力。
四、充分挖掘語文課本中素材,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更為可行和常用的一條途徑。所有教師都負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要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要發(fā)展學生健康心理,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學生意志的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在語文課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有成就的人物。他們工作優(yōu)秀、人格高尚。這些人物通過教師情真意切的描述,無一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教師可用這些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給學生以積極的心理感染,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向榜樣人物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五、拓展開發(fā)教材,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將課堂融人真實的生活,使課堂貼近生活,充滿活力。有些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稍作拓展,便能顯示心理健康教育的亮點。很多課文中字里行間都充滿著對生命的熱愛。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可以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如:通過課文中的典型人物與事件,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認識自我,學會調適,感悟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由此陶冶學生心靈。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科的特點和教材的內容,將語文教學與心理教育巧妙的結合,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教學的方法可以多樣化,心理健康教育無處不在,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趙春蕓.對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革新,2007(10).
[3]周曉夏.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4]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本文系梅州市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課題批準號:M21002-MJQ30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