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萍
湯陰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河南安陽456150
“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目前主要涉及普通中小學文化課程教學領域,而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課程教學的研究涉及極少,除了項目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的嘗試和探索外,基本都處于空白,“快樂高效課堂”的研究就更少了。為了完善和提升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理論,實現(xiàn)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yè)課堂教學高效化的目的,特申報此項研究課題,以期在提高學校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有所突破。
“快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高效課堂的基礎上,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教學目標,使課堂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育教學影響力。該模式是我校創(chuàng)新計算機應用專業(yè)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嘗試,充分體現(xiàn)了“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統(tǒng)一,實現(xiàn)“教”與“學”的和諧共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上課內容充滿了興趣,那么教學就會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課堂教學的導人這個環(huán)節(jié),根據內容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想知道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探索、去實踐,使他們樂于參與教學。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導入時就應該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興趣,愿意學,喜歡聽。
計算機應用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主要是巧講多練,從練習中鞏固知識,從練習中提升知識;根據學生好奇、好動、好游戲的特點,恰當地運用游戲,把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比如,對于中職一年級學生認識鍵盤這一內容,借助“金山打字通”里的“吃蘋果、青蛙過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戲幫助學習指法練習和打字練習,使單調的課堂變得快樂起來。
《中小學計算機應用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應用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庇嬎銠C應用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可以看成是一門工具課,可以理解成基礎+技術。所以在計算機應用教學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計算機應用課的教學內容與其它各科的教學綜合起來,才能體現(xiàn)出計算機應用課的精華,從應用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
輕松愉快的課堂是快樂學習的重要因素。計算機應用課程本身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在這一現(xiàn)代化的學科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造能力,精講多練,多實踐,多操作是計算機應用課的教學手段?!皩嵺`出真知”這個道理,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用實踐來印證知識,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所以多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都要及時地加以表揚,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還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最終學生們通過不斷地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完善,一幅幅美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也初步創(chuàng)作出來了。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每一節(jié)課都安排一個固定的評價環(huán)節(jié),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不但學會了自評、互評,還學到了“互學”、“競學”的最高學習境界。
為了讓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課快樂學,體現(xiàn)計算機應用課的多元化,常把課內知識擴展到課外生活,把生活知識收縮到課堂中來學,經常把一個知識點擴展到多個知識點,這樣,學生才能學得開心,學有所獲,也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第一,讓好的小組派代表,面向全班展示和介紹他們的成功經驗,改組是如何合作的等;
第二,讓好的小組派代表加入到不好的小組中,讓學生指導學生,小組指導小組,這樣可以把差異資源補足。
組長:輔助教師組織好本組到課情況,組員上課物品準備情況,以及上課給本組的演示。
監(jiān)督員:糾正本組成員上課時間的不良課堂行為習慣,同時也負責理論學習期間,發(fā)放到各組的教具等公共物品。
記錄員:記錄本組課堂日志,所學內容與問答情況。
發(fā)言員:說明和敘述本組活動相關內容,由本組成員輪換擔任。
協(xié)調員:負責本組的發(fā)言順序,以及協(xié)調各組組員的分配。
快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組長的選擇:
要求:責任心強,理解能力強,操作熟練程度高,并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把書面理論知識通過老師的講解理解記憶,并且轉化成為口頭的,通俗的句子。因為他們是面對同學講課。
快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組長的職能:
組長的職能就是教會每個組員的實踐操作。怎樣實現(xiàn)呢?這里可以采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每講解一個知識點的操作(操作步驟不能太多)時,組長理解講解與演示,再由組長去教給組員。組長講解演示的同時自己也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操作。組長演示完成后,組員進行操作的這一段時間,組長做什么呢?組長再聽老師講解演示接下來知識點的操作步驟。這種方法對全體學生來說是每一個小組共進步的過程。第二種:把上機的內容切割成有機的幾小塊,即有多少個組就切割成多少塊。由于每個組長涉及的內容不多,在上課或課外幾分鐘即可熟練。在上機時,首先由各個組長負責教各自組,完成后各組長再交換組來教自己所負責的操作內容。
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組長同樣會存在。那么如何保證每個組員都能取得同樣的教學效果呢?在分組教學中采用的措施為:(1)組長每次的上機作業(yè)得分是每個組的平均分加上他自己得分的平均分。(2)每個組的成員在上機作業(yè)檢查登記中,必須每個成員都獨立完成后才給組長記分,否則組長無分數。(3)在組長給各組講解,老師可以巡視,在巡視中能夠發(fā)現(xiàn)組與組之間的差異,教師就可以馬上針對這種差異采取措施。
快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促進了全體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有利于落實因材施教,有利于開展分層次的教學,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
有利于學生各種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利于新課標的實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教師和學生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教師僅是“較早獲取知識”的那個人,教師的自身定位從“學生學習的教練”變成“伙伴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