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圖時代,學生無論是日常購物還是吃飯、娛樂,都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圖像信息,這會在無形中降低學生對圖像的敏感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zhì)量。為此,教師需優(yōu)化教學手段,尋找更豐富多變的教學資源,這樣自身的教學工作才能遇到新的契機,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識。
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本的插圖較為豐富,但對于那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學生較難理解的理論觀點和總結性較強的概念,只借助教材內(nèi)文本是很難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教師在講解單一的教學內(nèi)容時,很容易出現(xiàn)倦怠心理,致使學生聽完課后一知半解,嚴重影響課程效果。因此,在讀圖時代下,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獲取更豐沛的圖像資源,并將其創(chuàng)造性地融入教學中,借此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成長的不僅僅是身體》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即:人的成長不僅包括身體,還包含思想。教師若想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的思維,先要幫學生理解何為獨立之精神。教師若直接對學生進行概念灌輸,學生很難理解抽象的語言描述,為此,教師可嘗試利用圖像進行輔助教學。筆者在進行本部分教學時,為學生播放了“小馬過河”這一動畫故事。通過此動畫,學生從小馬身上看到了自己受他人思維影響的影子,從而對獨立精神、思維成長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教師還可趁機對學生提一些問題幫助他們思考,像“什么是獨立思想?”“在面對困境時應如何面對?”等,利用此種方式,教師可極大豐富教學資源,從而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趣味性、有效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當前時代,教師獲取圖像資源易如反掌,在選擇圖像資源時不僅要切合教材內(nèi)容,圖像最好還能和學生生活產(chǎn)生共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建議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工作。因此,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時可將生活元素帶入進來,利用學生熟悉、常見的生活元素對其開展教學,能有效提升他們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也在無形中提升了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例如,在進行《善用法律》的教學時,教材中有一幅插圖內(nèi)容為學生被保安攔在超市門口。教師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談一下對這件事的看法。一些學生說:“我曾經(jīng)見過一個阿姨被保安攔住,保安要檢查她的背包,這位阿姨就讓她檢查了,最后并沒有查出什么?!边€有一名學生說:“我曾經(jīng)在超市門口看到保安攔住了一位大哥哥,這名保安想檢查大哥哥的背包,但大哥哥拒絕了,并表示超市無權搜查自己的私人物品?!崩眠@種方式,學生可在討論中加深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還能增強自身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所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
初中生大多活潑好動,很難在課上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nèi)容上,非常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進而影響教師的授課效果。此外,部分教學內(nèi)容較為抽象,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此類教學內(nèi)容?;诖耍處熆蓪嶋H案例引入教學之中。例如,在進行《預防犯罪,了解罪與罰》的教學時,教師若單純講解刑法種類、附加刑內(nèi)容,學生很難理解知識內(nèi)容。筆者在進行本部分教學時,在網(wǎng)絡上搜尋了一些法治類節(jié)目的視頻資源,并結合教學內(nèi)容制作了視頻課件,在授課時呈現(xiàn)在了學生面前。實踐表明:利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能有效營造道德與法治課堂氛圍。
綜上所述,在讀圖時代,若想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zhì)量和吸引力,教師需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增強課程本身的趣味性。同時,教師可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感覺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實用性。此外,教師可引用實際案例輔助教學,進而營造道德與法治課堂濃厚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