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鵬 趙建霞陸海蓮
【摘 要】本文基于對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未來教師的崗位需求、學習者特征的剖析,從構建“實踐取向”課程模塊與實踐知識組織圖式、構建“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兩方面論述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的教學改革路徑。
【關鍵詞】高職高專 學前教育原理 教學改革 走向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31-0074-03
走向實踐是高職高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指出:“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教師教育課程應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發(fā)展實踐能力、發(fā)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睂W前教育原理作為高職高專幼兒師范生培養(yǎng)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如何走向實踐,也成為近年來教學改革所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
一、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的教學改革研究現狀
教師教育課程走向實踐的探索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教育學家布雷欽卡就明確將“實踐教育學”與“教育哲學”列為教育學的兩大類。受國外實踐教育學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在不斷推向深入。作為學前教育專業(yè)核心基礎理論課的學前教育原理也在“實踐取向”的影響下,推行教學改革。尤其是在卓越教師計劃對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導向下,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已成為共識。但是,如何走向實踐,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者進行了多種多樣的嘗試,并無統(tǒng)一范式。有學者從課程內容、課堂教學模式、考試方法三個方面提出改革方案;有學者指出學前教育原理課程需做到“課程目標指向實踐,課程內容源于實踐,課程實施依托實踐,課程評價服務實踐”;有學者則提出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導學式”案例教學方法,以期解決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生實踐能力薄弱、知識運用能力差等問題。
從近幾年的研究看,研究者基于教師教育“全實踐”理念整合課程體系架構等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但對于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的教學改革微觀層面的研究較少,可操作性教學改革實踐研究為數不多,為此本文將著力探討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的微觀操作層面。
二、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基點剖析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原理因為其理論性、基礎性,“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成為主流。這一模式,在課堂監(jiān)控、學生理論基礎知識識記方面具有優(yōu)勢,但從未來教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來看則存在弊端。
從用人單位的反饋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普遍存在所學專業(yè)理論知識與工作崗位對專業(yè)技能的需求脫節(jié)、職業(yè)能力的訓練不夠深入、學以致用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不足等問題。究其原因,第一,在“以教為主”“滿堂灌”的傳統(tǒng)模式下,教師教育觀念更新不足,未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第二,課程教材等資源建設不足,未能及時反映幼教改革與實踐發(fā)展的新趨勢、新內容、新方法;第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很難滿足強調主體參與、互動學習的新一代學習者的需求。
(二)未來教師的崗位需求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幼兒園教師?!队變簣@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標準(試行)》等規(guī)范性文件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教育提出了標準要求,核心指向作為未來教師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師范生應具備符合幼兒園教師的崗位需要的理論、技能,包括樹立良好的專業(yè)理念與師德,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錘煉卓越的專業(yè)能力。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就是要在理論上使學生了解學前教育、熟知學前教育,為這些未來的幼兒園教師奠定理論基礎,樹牢職業(yè)思想。
(三)學習者特征
高職高專學生樂于動、懶于思,體現在學習上就是喜歡動手實踐,但在理論學習上卻顯得困難重重。然而在傳統(tǒng)“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還停留在“應付式學習”環(huán)境之下,枯燥乏味的聽課、記筆記、考試,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限制。現今在網絡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高職高專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需求習慣于網上搜索,而不喜歡課堂灌輸;對實踐探索、團隊協(xié)作、現場實操、成果比拼等新的學習方式,則更感興趣?;诖?,學前教育原理課程雖為核心基礎理論課,同樣要順應學生的學習特征,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驅動學生深度學習。
三、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原理課程走向實踐的教學改革路徑
(一)構建“實踐取向”課程模塊與實踐知識組織圖式
在“實踐取向”下,應將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從單一的課堂講授,轉向可以體驗與操作的實踐項目,圍繞幼兒園教師的關鍵崗位任務,將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學習置于真實、多元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促使學生加深專業(yè)理解、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與反思能力,進而形成并提升關鍵崗位勝任力。
在課程內容上,對應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與幼兒園教師關鍵崗位任務之間的關系,從“教師專業(yè)形象”視角下幼兒教師培養(yǎng)需達成的“專業(yè)理念與師德、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三維度重構課程模塊內容,梳理本課程的課上精講內容與重難點,重組課程的框架,共設計學前教育與兒童發(fā)展,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與原則,幼兒園全面發(fā)展教育,幼兒園的家園合作與幼小銜接五個模塊內容,對應幼兒園教師幼兒行為觀察、幼兒個體差異研究與支持、幼兒學習研究與支持、幼兒發(fā)展評價與激勵、將幼兒研究轉化為保教活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游戲活動的支持與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溝通與合作等十項關鍵崗位任務,如圖1所示。
顯然,十項關鍵崗位任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yǎng)成的,也不是學前教育原理一門課程能夠達成的,需要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始終以十項關鍵崗位任務為指引。然而,學前教育原理作為基礎理論課,是學生了解學前教育、認識十項關鍵崗位任務的基礎,因此把學生的理論基礎、認識基礎打牢,是本課程的核心目標。為此,在實踐取向下,課題組從以上五個課程模塊內容中提取“關鍵知識點”形成若干實踐任務,利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結合學生的教育見習,以實踐任務的形式給學生提供鮮活、生動的教育情境與實踐內容。基于以上分析,開發(fā)學前教育原理課程實踐知識組織圖式(見表1),設計十大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實習、實踐活動中驗證、反思理論,讓學生經歷“實踐—理論—實踐—理論”這樣一個“理論引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學習過程。通過課程內校外綜合實踐,學生理論知識能夠有效地、最快地轉化為實踐能力;邊理論學習邊實踐實施,能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從理性學習到感性學習,可幫助學生達到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轉化。學生只有在教育實踐中對學前教育各要素進行細致觀察與全方位的感知,深刻理解并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師觀、教育觀,同時對教育情境進行感知、辨別和反思并生成自己的知識圖式,才能逐漸將教育理論內化于心、融會貫通。
(二)構建“課堂+實踐”教學模式
要達成課程的實踐性目標,重在拋棄傳統(tǒng)“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秉承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式、合作式的探究學習,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與方法,為學生的行動與反思營造寬容、共生的學習氛圍,真正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育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由此,構建起“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實踐導向”五步教學法,充分調動與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互動性。
第一步,成立行動研究學習小組,構建學習共同體。在課程學習的第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由組合成立行動研究學習小組,每個行動研究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實踐項目,作為本課程行動研究的小課題。
第二步,解構模塊章節(jié)內容,提取并導入實踐項目。梳理模塊章節(jié)內容中可作為學生實踐項目的知識點,構建實踐知識圖式,設置相應實踐項目,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行動研究、分組展示(可以是課題匯報、情景劇表演、數字故事展示、微電影等)等形式導入課程學習內容。
第三步,采用問題導學式教學。為課程學習設置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并將課程學習融入其中,通過將課程內容設置為若干“闖關型”問題,將學習引向解決真實現實問題,引出問題背后的學前教育科學知識,由此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四步,案例教學與參與式學習相結合。將學前教育原理課程所涉及的理論內容與精心挑選出來的案例結合起來,以案例為教學素材,通過開放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交流,學生能在共同學習探討中剖析案例中所隱含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同時引導學生對案例與學前教育相關理論、原理、規(guī)律、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判斷和評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步,制定“掙積分”考核激勵機制。在行動研究、合作學習與參與式學習、實踐項目展示等環(huán)節(jié)設置相應“積分”,讓學生通過努力“掙積分”。“積分”可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考核依據。
總之,學前教育原理課程作為高職高專幼兒師范生培養(yǎng)的核心基礎理論課程,走向實踐,已成為共識。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指引,結合未來教師的崗位需求和學習者特征,學前教育原理課程應秉承“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式、合作式的探究學習,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開發(fā)實踐任務,通過實踐知識組織圖式增強教育實踐反思能力的訓練,逐漸培養(yǎng)學生應對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的實踐智慧。
【參考文獻】
[1]郭忠玲.淺談以實踐性為導向的“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3(1).
[2]韓波.基于《專業(yè)標準》的學前教育學課程實踐化改革研究[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3).
[3]肖全民.“問題導學式”案例教學探討——以《學前教育原理》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7).
[4]宋彩琴.高師《教育學》教育實踐性知識的價值及利用途徑——基于對“實踐取向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思考[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2).
[5]闞赤兵.職前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構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6]王錄梅.論職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缺失與建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
[7]趙光偉.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項目化教學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7).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實踐取向的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學》教學改革研究”(GXHZJG2017B23)
【作者簡介】甘 鵬(1984—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師教育、教育管理、學前教育;趙建霞(1985—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陸海蓮(1984— ),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