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耿新振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qū)苗橋小學,安徽阜陽 236000)
班主任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引路人,不僅肩負著引領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重任,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及身心發(fā)展,同時也是連接學生與其他任課教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重要紐帶。班主任日常的工作十分繁雜。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基礎階段,學校又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發(fā)展場所,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導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能夠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發(fā)展規(guī)律。接下來,筆者將從班風建設、加強師生溝通及素質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信息技術與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機結合的重要性。
現如今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智能技術的年齡普遍較早,信息技術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陌生,再加上班級管理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因而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如果能夠采取更為適宜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不僅可以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有效地推動班級整體思想觀念的進步。
小學生的紀律性及自我管控能力相對來說較為薄弱,作為班主任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保證課堂秩序的有序進行,致力于良好的班風建設。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經常會遇到學生在教師面前和不在教師面前截然不同的表現,一些學生在教師面前表現得十分乖巧聽話,但是教師一離開,他們就會擾亂課堂紀律。針對這種現象筆者相應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筆者會運用輔助教師教學的一款App 軟件,在每周的班會課上借助多媒體打開教學軟件,并從中隨機選取兩名學生來輔助班長一起管理班級秩序,在之后的一周內由被選取的這兩名學生做紀律委員,并按時在軟件上做好記錄,其中包括當天班級上發(fā)生的一些問題、自己的管理總結等,并在下周班會時分別做出簡要報告,談談自己做紀律委員的內心感受[1]。
由于是系統隨機進行選擇,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在切身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班級管理的不易,也能夠通過這種鍛煉模式培養(yǎng)自己的集體責任感,在之后的學習中就會更加配合班干部及教師的工作,從而推動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
小學生的思想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很多時候他們的思維會比較跳躍,要想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就需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出發(fā),真正了解學生的思維進度,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多數學生會對教師有抵觸心理,不能完全打開心扉,而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智能引用就可以充當媒介,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
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較為脆弱和敏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問題。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除要傳授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外,還要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但是很多學生害怕與教師交流,遇到問題時也不好意思跟教師溝通,這樣只會將問題沉積,長此以往就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為學生建立了一個電子郵箱,學生可以匿名將自己的問題和最近情況與筆者分享,由于是采用匿名的形式,學生也就沒有過多的顧慮,從而可以隨時將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告訴筆者。筆者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問題及時給予回復,并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學生不同的問題提出一些正確的建議。
采取匿名發(fā)電子郵件的形式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課堂管理的一種形式,學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詢問教師問題,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又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對于班主任來說,其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注意他們的身心發(fā)展情況。然而在教學時僅依靠課堂上的口耳相傳的教學形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長遠發(fā)展。因此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還能為素質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2]。
除日常的班級活動和管理外,筆者也會定期開展素質教育課,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為了增強學生的代入感,筆者經常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公益性的宣傳片或者具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目片段,如《感動中國》等。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既能夠放松身心,又能夠接受德育的熏陶,從而推動自身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教師單一的口頭教育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相較而言,視頻給學生帶來的感受更直觀、更震撼、更深刻。
例如,筆者要開展一場“紀念南京大屠殺”主題班會,由于學生年齡小,不能很好地從教師的口頭講述中體會年代久遠的沉重歷史,而借助多媒體,用圖片和視頻相結合的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感:他們悲憤于當年日寇的殘忍殺戮,崇敬于無數愛國戰(zhàn)士的流血犧牲……有了這些情感代入,“落后就要挨打”“向英雄先烈致敬”“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奮斗”等這些口頭語言才會顯得更加生動、更富有教育意義。
信息課堂的建立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多媒體技術的引用不僅要體現在教師教學方面,還可以體現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也可以適當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信息課堂的建設中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信息認知能力,還能夠全方位地推動信息課堂的發(fā)展。
筆者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發(fā)現,學生對信息技術雖然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進行實際的多媒體操作時還是會存在不理解、不知如何操作的情況。為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筆者會不定期地組織學生舉辦一些演講活動,主題和內容不限,要求有演示價值即可。學生可以自行結組設計PPT,在班會時進行展示,介紹自己想要傳達的思想和內容。在活動結束后,筆者會和學生一起選出作品優(yōu)秀和演講優(yōu)秀的小組,并對他們加以獎勵。這樣的教學輔助形式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信息技術認知,加強與信息之間的聯系。大多數教師都會認為信息課堂的建立應以教師為主導,但筆者認為,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有權力參與到信息課堂的建設中來,學生掌握多媒體運用技能不僅能夠有效拓寬自身的知識面,還能夠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想觀念仍處于發(fā)展和完善的初期,外界的引導干預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影響,因此班主任如何進行班級管理、采取何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利用信息技術既是一種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趨勢,又是引導學生成長的有利條件。它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有效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加強班風建設的同時,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更好地為實施素質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把他們送進校園,對孩子在校園里學什么、玩什么,課堂表現,學?;顒訁⑴c情況,在活動中的表現等都有極大的興趣,他們渴望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孩子不在自己身邊時的情況?;诖饲闆r,班主任可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在校學習、活動的場景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上傳至微信群,易于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如果有學生遇到身體不適等突發(fā)狀況,班主任可以在第一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系并及時溝通。此外,有個別學生家長平時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可通過班主任或任課教師上傳的圖片、視頻及時了解孩子的最新情況。
有的學生學習困難,僅依靠課堂學習不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當天的學習要點或難題制成微課,幫助學生在家鞏固學習:在課堂上沒聽懂的內容,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二次學習,甚至三次,乃至更多次,直至聽懂為止;或者在家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在課堂上交流自己的收獲,實現翻轉課堂的構建。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大容量的學習。在特殊時期,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促使每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的進步。釘釘群、班級小管家、直播、QQ、微信……信息技術的使用是學生在特殊時期正常學習的強大保障。
總之,信息技術特有的便捷性及豐富的信息量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為班主任豐富工作內容、更新工作形式提供了便利。班主任在進行課堂管理時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